1,化学实验设计

具体一点
分别取 四种溶液,加入酚酞试液,两种溶液变红 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定为A、B, 两种溶液呈无色, 是 氯化钠和硫酸钠。  定为 CD 向变红了的A、B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冒出气泡的 原溶液为 Na2CO3, 加入足量盐酸,红色消失的原溶液为 NaOH 另外分别取样C,D, 加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来溶液为 硫酸钠, 没有明显现象的原来溶液为 NaCl
A是NaCO3 B是Na(OH)2 C是Na2SO4 D是NaCl

化学实验设计

2,实验设计怎么

一种有计划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有意图性的对过程要素进行改变与其效果观测,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确定过程变异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这过程。 定义 实验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上,实验设计是这样定义地: 广义 广义的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内容。它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 狭义 狭义的实验设计特指实施实验处理的一个计划方案以及与计划方案有关的统计分析。 狭义的实验设计着重解决的是从如何建立统计假说到作出结论这一段。 实验设计的活动 包括如下: 1.建立与研究假说有关的统计假说; 2.确定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处理(自变量)和必须控制的多余条件(额外变量); 3.确定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单元(被试)的数量及被试抽样的总体; 4.确定将实验条件分配给被试的方法; 5.确定实验中每个被试要记载的测量(因变量)和使用的统计分析。 主要步骤 研究者在实验前根据研究目的拟定的实验计划及方法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并提出将如何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分析、心理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可归纳为: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②拟定验证假设的方法、程序;③选择适当的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 功能及其评价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对变量的控制,首先是在控制条件下有效地操纵或改变自变量,使因变量(即反应变量)的变化得到观察。例如,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时,实验设计者应安排使其他条件尽量相同,如选择家庭和学校环境相似、学业基础相似,年龄相同的两组儿童,只控制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考查二者对学习结果的影响。良好的实验设计主要表现在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心理学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些可以象理化实验那样通过一定的实验仪器及技术予以排除,但大部分难以排除,因而必须依靠实验设计平衡或抵消其影响。这种控制方法称作实验控制法,常用的有几种: ①消除或保持恒定法:主要利用实验室条件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对于不能排除的年龄、体重、实验环境、被试水平等变量,则设法使其保持恒定; ②平衡法:即按随机原则将被试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使无关变量对两组的影响均等; ③抵消法:其目的在于控制由于实验顺序造成的影响,主要采用循环方式(只有两个实验处理时采用AB、BA法); ④纳入法:即把某种无关变量当作自变量处理,使实验从单因素变为多因素设计,然后对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每个自变量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还有一些无关变量,虽然明知它对结果有影响,但限于实验条件,不可能用实验控制法加以平衡或抵消,而只能在实验结束后,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出来,从结论中排除。这种控制方法叫做统计控制法。常用的统计控制法主要是协方差分析或称共变量分析。当研究工作由于事实上的困难或行政上的理由不能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必须保持其团体的完整性(如以班级为单位)时,常使用这种方法。 评价一个实验设计可以有许多标准,但主要是看其能否充分发挥以下功能:①恰当地解决研究者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实验设计必须与研究问题匹配;②有较好的“内在效度”,即能够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使反应变量的变化完全由自变量决定;③实验结果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普遍性,能够推论到其他被试或其他情境,即有较高的“外在效度”。

实验设计怎么写

3,什么是实验设计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③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 ②不易控制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 ③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设计的模式】: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x1 o1 x0 o2 x1 o3 x0 o4 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能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 ②能较好的控制“历史”因素。 缺点: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应 ②实验安排的反作用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③选择的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2、多组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设计的模式】: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控制组。 o1 x o2 ……………… o3 o4 设计的评价优点:增添了控制组 两组都有前测验 缺点: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 试或实验处理 两组都使用前测安排 (2)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它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 o9 o10 o11 o12 o13 o14 o15 o16 设计的评价: 在该设计模式中,虚线以上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所以该设计具有时间序列设计的特点 该设计还可被看作是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推广,所以该设计也具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 在两种设计组合的基础上,影响该设计内部效度的因素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但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x的交互作用则可能会成为影响该设计外部效度的因素。 (3)平衡设计 又叫做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序列和实验时间的序列都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①【设计的模式】 该设计既称平衡对抗设计又称轮换设计,这两个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平衡对抗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往往由于前一个实验处理影响后一个实验处理的效果,因而该实验设计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对实验处理顺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均衡,抵消由于实验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的误差。 轮换设计是指在实验中,由于学习的首因率,被试容易记住先实验的内容;又因学习的近因率,对刚学过的内容,被试回忆的效果一般也较好。因而是实验方法上,有必要使实验内容的先后次序轮换,使情境条件和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机均等,打破顺序界限。 ②设计的评价与显著性差异 优点:平衡对抗设计是仅有后测的模式,这个设计包括三个分类:组别、时间顺序情况和不同的实验处理。在该设计中,每个分类的每种变量与其他两类的每种变量都是等同发生的,每种处理(每个实验变量)在每列和每行中仅发生一次。 缺点:由于不能采取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各组被试只能选择尽可能相等的固定整组,因此人为选择被试组的差异就有可能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这种选择因素也可能会与历史、成熟、练习效应等产生交互作用的效应。
真实验设计 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来进行实验研究是检验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在使用这类实验设计时,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的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更能客观的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 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 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R O1 X O2 R O3 O4 (2)设计的评价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基本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优点:①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 ②安排实验组和控制组。 缺点:使用前测的反作用。 (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 对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两类方法可以使用。 A、对增值分数进行统计分析 B、协方差分析法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R X O1 R O2 (2)设计的评价①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 ②采用随机化原则 ③无前测 (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 参数:t-检验 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 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R X1 O1 R X2 O2 R X3 O3 (2)实验结果的检验 ①单因素方差分析 ②纽曼-丘尔斯(N-K)检验或其他成对比较方法。 (二)多因素实验设计 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又称完全随机析因设计。 1、完全随机析因设计的类型 因素:对应大写字母 A B 因素水平:对应小写字母 a b (*):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 A*B a1a2 b1b2b3 2*3 A*B*C 2*3*4 2、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 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是指研究者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若干组(分组的个数等于实验处理的个数),同时用随机的方法分配每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的模式R a1b1 O1 R a1b2 O2 R a2b1 O3 R a2b2 O4 R a3b1 O5 R a3b2 O6 3、双因素析因设计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主效应:指由每个单独因素(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 交互效应:指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1)2x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R a1b1 O1 R a1b2 O2 R a2b1 O3 R a2b2 O4 (2)2x2完全随机化设计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解释 (三)随机化区组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区组内被试差异尽量缩小,而对区组之间的差异依据设计要求而定。 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将被试分好区组后,再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到各不同的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因此称作随机化区组设计。 原则: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尽量“同质” 人数分配有三种情况:①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 ②每个区组内的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数倍。 ③区组的单位是一个团体。 总之,每一个区组应该接受全部实验处理,每一种实验处理在不同的区组中重复的次数应该完全相同。 优点:考虑到个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把实验单元(被试)划分为几个区组,并在统计计算上将这种影响从组内误差中分离出来,从而进一步反应出实验处理的作用。 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 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

什么是实验设计


文章TAG:实验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  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