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洛阳定鼎江山,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

1、洛阳中的洛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吗?

洛阳中的洛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吗

战国时,就有洛阳之名。洛河古时名洛水,其位居洛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洛阳!此名即位地理名也是城市名,一直沿用至今!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无论是在道学中还是哲学上,都把阴和阳当作一对矛盾体,它是相对的。《易经》中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

在注释它们的法则时,曾这样概述:太阳主昼,太阴太夜;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它们是相互交替着的“万物之主”,通过日月轮回,使世界上的万物得以生生不息,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我们的祖先将朝向太阳的地方叫阳面,背向太阳的地方就叫阴面。所以,在命名地名时,阳面的地方,常叫做阳,阴面的地方也就自然叫阴了,洛阳是以发源陕西洛南县的洛河流经此地而命名的,因得于“南”字,故称阳。

2、洛阳最早的时候,不叫洛阳,叫做中国!对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洛阳最早的时候,不叫洛阳,叫做中国!对吗有什么历史依据吗

这个问题,我们先讨论一下“洛阳”名称的由来,洛阳古称或者别称: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国魏文帝曹丕定都雒阳,改名为洛阳,称呼沿用至今。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105位帝王在洛阳定鼎江山,有十三个王朝定都于此,

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中国”名称的原意,根据出土文物,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第一,中国为四方“地中之国”或言“地中之都”;第二,中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即大体指以“洛邑”或者洛阳盆地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有史料记载:西周《何尊》“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西周《诗·大雅·民劳》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东周《战国策》“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古中国”在晋南,即山西省运城市。

2016年11月20日,山西省社科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山西与古中国”学术研讨会,经讨论,中华历史的“三皇五帝时代”的都城分别是: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根据临汾陶寺遗址的发掘,尧都平阳已有理论根据,三处都城都在晋南。当时部落众多,尧、舜、禹是部落联盟首领,居“万国”之中,即“中央之国”,故称“中国”,

3、洛阳为什么叫洛阳?有什么历史渊源?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商汤定都西毫;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

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TAG:洛阳  洛字  洛阳中的洛怎么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