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将会从单一化的经济模式跳转为多元发展,济南的资源将与莱芜共享。发展格局莱芜当初设市是因为莱钢,而这也是莱芜的经济命脉,济南吞并了菜芜,一是因为莱芜市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不大,而是为了做大省会,18年6月,在讨论济南为什么要个齐河都这么难的问答中,我曾经说过,济南的发展,战略方向不在北跨黄河,而在于南拓泰莱,言犹在耳,莱芜已成济南的一个区这也说明,本人的某些观点还是有点前瞻性的。
1、莱芜正式划入济南了,对莱芜地区有什么好处?对老百姓的好处有哪些?
1.18年6月,在讨论济南为什么要个齐河都这么难的问答中,我曾经说过,济南的发展,战略方向不在北跨黄河,而在于南拓泰莱,言犹在耳,莱芜已成济南的一个区这也说明,本人的某些观点还是有点前瞻性的。2.这次区划调整,最大的赢家当属济南:一方面GDP可以确保超过烟台,摆脱好几年小三子的尴尬;另一方面,这次区划也表明从国务院到省里,都已经接受并确定了要重点做大做强济南的方向,这对济南才是最大的利好,
有些媒体已经上升到国家级中心城市之争的高度。3.由此也可见,国家对山东这个GDP高居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的重视,相信随后还会有针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出台,让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齐鲁大地插上腾飞的翅膀,4.对于莱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首先作为独立行政区的莱芜地级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莱芜区和钢城区;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受到某些影响。
2、莱芜市划归济南,对莱芜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哪些影响?
存在感存在感提是肯定的,虽然有些人觉得无所谓,但在别人看来,说起济南是省会,是副省级城市,是强二线城市,甚至今年有望重回新一线,而说起来说,外地人很多甚至都没听说过,即使了解的,也知道是个百万人口的五线小城,现在直接实现三连跳,跨越式的从五线来到二线,我相信大多莱芜人还是心情愉悦的。发展格局莱芜当初设市是因为莱钢,而这也是莱芜的经济命脉,
但是划归济南之后,莱芜的区划不在受限,经济开发区也好,创新试验区也罢,地理上的对接将为这些潜在的多元经济提供便捷之道。莱芜将会从单一化的经济模式跳转为多元发展,济南的资源将与莱芜共享,城建配套济南的文化、教育、高校、医疗、交通在省内都是顶尖水准。在过去,如果齐鲁这样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想在想在莱芜建分院,需要很繁杂的程序,要跨市审批,要递交省级核准批复才行,而如今,这样的资源部署只需要市里点头,直接以院区的模式存在都没问题,再或者直接用医保卡去济南市区可以享受本部的顶尖医疗条件,在过去这是无法实现的,
类似的还有大学、企业也都是一样的道理,在入学、高考、入职等方面都会受益。此外两地合一之后,交通往来必然大幅增长,济南市区和莱芜的公交系统将进一步整合,未来甚至建设快速路、地铁、城铁都是极有可能的,而且这样级别的合并,不拿出点诚意是不可能的。所以搞些惠民措施、营造利民条件,甚至于新建地标建筑,增设高层建筑、写字楼、酒店也是必然会走的路,
房价莱芜由于是五线城市,外来人口少,本地人口国企任职比例高,所以不仅房价相对较低,而且很多都住有公产房、集资房,居住成本较低。但是现在对接了市区均价近2万的济南,未来单价缩小和济南的差距是概率事件,虽然不会太离谱,但不可能不受影响,至于其他日常生活方面估计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毕竟莱芜和济南市区距离较远,不会在城市化对接完成之前直接有什么太直观的变化,即使是城建和配套等方面的规划,也要等若干年后形成一定规模的变化以后才有切身感受。
3、济南合并了莱芜,山东的其他城市有可能有大的区划调整吗?
济南吞并了菜芜,一是因为莱芜市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不大,而是为了做大省会,拥有一亿人口的经济大省,16个地级市还是比较合理的。再变动区划的可能性较小,有可能微调,山东区划不合理的地方,东营,威海,日照,枣庄四市人口规模较小,均不超过400万人,而临沂,济宁,潍坊,菏泽四市城区不大,却人口都超过了700万人,小马拉大车,人均经济长期上不去。
文章TAG:莱芜 济南 区有 乡镇 合并 济南莱芜区有多少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