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风细雨古诗句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微雨夜行》白居易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雨后秋凉》白居易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秋雨叹.其一》杜甫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秋雨叹.其二》杜甫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雨叹.其三》杜甫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李白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秋暮遣怀》陶澹人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细雨》温庭筠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应天长》冯延巳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钱起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减字木兰花》纳兰性德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李商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刘彻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贾岛

秋风细雨古诗句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雨

(1)对比: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答衬托,以百草烂死衬托决明色泽鲜艳);比喻: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2分)(2)①表达了作者对如决明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对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2分) 略
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意对即可)2.①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  ②“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③“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雨

3,经典秋雨古诗词

1、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2、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4、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8、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1、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杜甫《秋雨叹》其三12、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13、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15、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16、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7、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18、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0、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薛昭蕴《浣溪沙》漫道秋来雨,那无一日晴。 陆游《秋雨》倚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 赵长卿《菩萨蛮·倚楼小小穿针女》一枕新凉凉眠客宿,听梧桐、疏雨秋声颤。 刘过《贺新郎·老去相如倦》

经典秋雨古诗词

4,秋雨叹三首翻译

杜甫《秋雨叹》 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决明〕决明草,一种豆科植物,初夏长苗,七月开黄白色花,入药可以明目,故称“决明”。颜色鲜。 著叶〔著(zhuó)叶〕附在叶上。著,附。满枝翠羽盖〔翠羽盖〕用鸟羽制成的车盖,这里形容决明的鲜艳。,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后时〕日后,指晚秋霜寒。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馨香〕芬香。泣。 其二 阑风伏雨〔阑风伏雨〕连绵不断的风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浊泾清渭〕泾水本来是清的,却变成了浊的;渭水本来是浊的,却变成了清的。这里形容秋雨之大,使泾水渭水清浊难辨。何当分? 禾头生耳〔禾头生耳〕因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样。黍穗黑,农夫田父〔田父(fǔ)〕老农。无消息〔无消息〕无人说话。。 城中斗米换衾①〔衾(chóu)〕丝绸被子。,相许宁论两相直〔相许宁论两相直〕成交谁管是否等值呢?相许,成交。宁论,不论,不管。直,同“值”。这两句是说城中米贵。? 其三 长安布衣〔布衣〕指没有做官的人。谁比数〔比数(shù)〕相提并论,认同。?反琐衡门〔衡门〕以横木做的门。守环堵〔环堵〕只有四面土墙的屋。与“衡门”一样,指陋室。。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稚子〕小孩子。无忧走风雨〔走风雨〕在风雨中跑来跑去。。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胡雁〕北方的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后土〕大地。何时干?
秋雨叹三首 作者: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蚪米换衾绸,相许宁论两相直?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巢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其一 〔决明〕决明草,一种豆科植物,初夏长苗,七月开黄白色花,入药可以明目,故称“决明”。 〔著(zhuó)叶〕附在叶上。著,附。满枝翠羽盖〔翠羽盖〕用鸟羽制成的车盖,这里形容决明的鲜艳。 〔后时〕日后,指晚秋霜寒。难独立。 〔馨香〕芬香。泣。 其二 〔阑风伏雨〕连绵不断的风雨。 〔浊泾清渭〕泾水本来是清的,却变成了浊的;渭水本来是浊的,却变成了清的。这里形容秋雨之大,使泾水渭水清浊难辨。 〔禾头生耳〕因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样。田父〔田父(fǔ)〕老农。 〔无消息〕无人说话。。 〔衾(chóu)〕丝绸被子。 〔相许宁论两相直〕成交谁管是否等值呢?相许,成交。宁论,不论,不管。直,同“值”。这两句是说城中米贵。 其三 〔布衣〕指没有做官的人。 〔比数(shù)〕相提并论,认同。 〔衡门〕以横木做的门。 〔环堵〕只有四面土墙的屋。与“衡门”一样,指陋室。。 〔稚子〕小孩子。 〔走风雨〕在风雨中跑来跑去。 〔胡雁〕北方的雁。 〔后土〕大地。 ****** 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秋天,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奸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表现出很强的忧患意识,堪称“史诗”。

5,秋雨叹其三的翻译

秋雨叹(其三)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时代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奸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长安的老百姓谁认同杨国忠的说法呢?把门反锁起来就只有四面土墙的空屋子了。老夫久不出门头发胡须长的跟蓬蒿一样,小孩子不知忧愁在风雨中走来走去。虽说是秋天但雨声飕飕催地寒冷过早地来临,北方的雁打湿了翅膀很难高飞。自入秋以来就未曾见太阳,到处泥污的大地何时才能干啊?
路穷则独守一隅,实也不过是暂时的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愕。将烦忧锁在门外茫茫世界,门内的心还念念不忘欲与其汇合。“老夫不出长蓬蒿”,相比隐居的寂寥,更多是郁郁不平与刻意求静的痛苦。风雨中无忧无虑奔跑嬉戏的孩子却给诗中添了新鲜的颜色:“稚子无忧走风雨”。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给人以忧虑的悠长:如此单纯的孩子未来能承受多重的阴霾很难说。“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外界溢入的雨声和寒意又唤起心中恒久的幽灵,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无奈而于末尾作楚吟。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王安石集中以《江宁夹口》为题的七绝有两组,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二组中的第三首。夹,在左右曰夹。夹口应在沿江口左右一带。诗人南来北往,途经此处,在纵览风光的同时,心头不由泛起千丝愁绪,形于笔端。  根据同一组诗中所写,王安石此次途经,时间是在秋季,船自中午行到晚上,在江口停泊。落帆之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舱里一灯荧荧,窗外夜色茫茫。这里的江面特别宽阔,波光浩渺,月轮孤悬。在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一切都披上了一层轻纱,罩着淡淡的哀愁。江上景物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在诗人的意念之中,此时此刻,最突出的感受应该是一个“静”字,虽然诗里没有明白写出。尽管岸边芦花瑟瑟,江上浪涛澎湃,但这一切都不在诗人的注意之中。因此,给读者的感受仍然是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关门的咿哑声打破了江边的寂静,诗人的目光又转向岸上。王安石多次来往此地,当然知道附近有家小店,只是在朦胧月色中,周围景物显得有些异样和陌生,才迟迟没有辨认出来。而“无灯”又说明了小店主人的孤贫。这一句的描写,已由静态转为动态。  首句境界空旷、岑寂,次句描写细致入微。两句都是写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联想还没有明白表达出来,可能这时候连他自己也还不太清楚。接下来第三句仍然写景,只是在景物的内涵意义上已大为延伸,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一次诗人的目光投向了一棵枫树,一棵倾斜的、半枯的枫树。可能过去他看到过此树绿叶婆娑、生机蓬勃的形象,而今天因为江水冲刷,岸沙崩坍,已是蟠根半露,枝干倾侧,快要死去了。这不能不使人发出岁月易逝,年华老去的慨叹。  客舟、孤帆、江水、月色、小店无灯,枯树倾侧,这一切构成了—个凄迷寂寞的境界。第四句笔锋忽然一转,正面写出诗人的感想;既为曾经之地、旧识之物,那么,为什么不能找到我去年停泊时的系船之痕?“应有”二字,十分武断,看似无理,实则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同时,又告诉了读者:大江日夜奔流,过去的一切早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所云“应有”,其实正是“必无”。因为从反面落笔,诗中的感慨才更深一层,回味才更为隽永。

文章TAG:秋雨  其三  秋风  细雨  秋雨叹其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