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对联中的平仄有什么讲究

讲几点最基本的。 一、对联的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尾字必须是平声。 二、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反。一般说来,一三五七等字的平仄要求可以宽一些,二四六八等字的平仄要求要严一些。

对联中的平仄有什么讲究

2,对联的平仄要求

首先要字数一致,上联与下联要有相同的意思,还有救是上联用什么词性,下联也要用什么词性
对仗 词性 字数相同 平仄不可以三平三仄 也不可以孤平 孤仄 更不可以出律。

对联的平仄要求

3,对联声律的平仄规则

1.平仄声的分辨平水韵的“平”与“上、去、入”三声,构成了古四声的平仄,现代汉语“阴平、阳平”和“上声、去声”则构成了新四声的平仄。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新旧兼容,只是注意不要新旧混用即可。新旧四声的使用还有一些细微的要求:在一些庄重、典雅的场合,一些历史文化积淀较深的场合,在对外交往的场合或是将长久保存的联语,撰联时最好用古四声。而在一些较随意、较新潮以及面对青年学生的场合,联语不妨用新四声。2.句内节奏的划分任何联句都要先划定句内节奏,目的是在划定节奏后,再按照平仄大致相间的原则安排节奏点上的声调,再按平仄严格相对的原则安排对句节奏点的平仄。对联句内节奏的划分,与格律诗、词、曲、骈文、古文都有不同,但兼有上述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越是接近诗词的节奏特点,其语言的韵律感越强;越是接近骈文和古文的节奏特点,其语言的韵律感就越弱。为了把各种节奏方式统一于一个原理之下,下联试从汉语韵律学的角度对于对联语言的节奏,进行系统的分析梳理:句内节奏指一句话中硬性规定的停顿次数,或是自然产生的停顿次数。其中硬性规定的停顿称为“声律节奏”,语气自然的停顿称为“语意节奏”。联句中的每一次停顿,称为一个“音步”,每个音步通常由两个汉字组成,这称为“标准音步”;但有时也会由一个字构成音步,称为“残音步”;极少数的情况下,还会由三个字组成一个音步,这称为“超音步”。任何联语的句内节奏均是由这三种音步进行不同组合的结果。

对联声律的平仄规则

4,请问对联诗词中的平仄

一般来说,普通话中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但也有特殊的,例如:宅、福等字实际上应归类为仄声,因为汉语有主流和支流之分,按许多地方的吐字习惯,宅、福等字应属于仄声。对联中一般两字平声之后要有两字仄声,以此类推。以七字联为例,可以有如下格律: 1.上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 2.上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样只是举例,不详尽。但对联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就是说,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讲究平仄,但第二、四、六个字一定要讲究,上下联的最后一字就更讲究了。
平仄就是声调,古代的平仄和现代的不同,现代是一二声为平,三四为仄,对联中,一般是仄起平收,意思就是,上联最后一个字要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要为平声,以上说的都很对,你可以都采纳…
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对联要注意仄起平收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

5,对联平仄规则是什么

对联平仄规则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上仄下平要求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平仄相对指的是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不能失替是指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对联大概有以下几条规则:1、上仄下平上联必须以仄声结尾,下联则收平声。这和律诗中中二联的规则一致。因为仄声收尾,就等于是个短暂停顿,而平声收尾,则是告诉读者这句话说完了。律诗都押平声韵,所以上句必须的仄尾,下句必须是平声韵。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对仗的规则。2、平仄相对上联和下联的相应位置,平仄要相对。举个例子。上联是“山色攒文气”,平仄为“平仄平平仄”,那么下联“湖光澄读心”平仄为“平平仄仄平”,这里“读”是入声字,发仄音。而“攒”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uan二声”,是平音,是“聚集”的意思。而“澄”也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deng四声”,是仄音,是“澄清”的意思。而首字“山”和格律诗平仄一样,可平可仄。所以“山色窜文气,湖光澄读心”是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对联。3、不能失替这个是指在上联或者下联中,必须平仄相间,不能一路平下去,比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这种联句,虽然上下相对,也符合上仄下平,但是这在格律诗中是“失替”,自然在对联中也不行。同样也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这些都是从格律诗规则直接过来的。4、词性相同这一点不是平仄关系,但是也说明一下,就是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性是要一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这个是不能乱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还有就是上联和下联不能重字,但是在单联中可以,不过上联的重复字在哪里,下联对应的位子也要重复字,反正是必须相对。比如“飞雪片片凝瑞,马蹄声声报春”。上联“片片”,下联“声声”这样才对。

6,对对联里的上仄下平是什么意思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平仄解释: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平仄 - 搜狗百科平仄(píng zè),别称侧声,汉语词语,指古汉语字调的平声和仄声,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仄声分为上声、去声、入声。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传统。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https://baike.sogou.com/v266594.htm?fromTitle=%E4%BB%84%E5%B9%B3
1.上联下联每一个字或词都是上下近义,同意或反义,尽量不重字。即对仗。2. 平仄,上下联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仄就是3.4声,平就是1.2声,这样的联念起来舒畅上口。3.上联尾字仄,下联尾字平,上仄下平,这是约定俗成的。现在不那么严格,上平下仄也行。但必须相对。4.有时为了意境可以牺牲一些平仄和对仗,意境是第一的。5.只有多多练习,才能有灵感和提高。网上有很多对联的群和聊天室,大家在一起经常对,提高的较快。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文章TAG:对联  上下  下联  平仄  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