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春佳节、盛大庆典,世人制作彩绘龙灯庆祝一番。往年玩龙灯,一般是正月十三出灯,十六粲灯,龙灯乃我国民间舞蹈用具,是用布或纸做成龙形的灯,说来这龙灯也并非年年一定要玩的,一般是上一年的年景比较好的时候,玩龙灯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些,这样,龙灯舞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就体现出来了。
怎么又谈到″钱″?须知:龙灯也算得上“无价之宝″!何以见得?龙灯乃我国民间舞蹈用具,是用布或纸做成龙形的灯。灯架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表演时每人举着一节,同时舞动,用锣鼓伴奏。特别是担当龙头和龙尾的演员,一要有膂力,更要反应快、身段灵、配合好,随时随地跟着耍球(珠)演员上下翻滚,左右摆动,前后呼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爪,能走善飞,更能兴云降雨,封建时代用它作为帝王的象征,至尊至贵。民间把它奉若神灵,期求风调雨顺,现今,每个中国人都自称龙的传人。每逢新春佳节、盛大庆典,世人制作彩绘龙灯庆祝一番,那制作精巧,彩绘鲜亮的龙灯,真的做到尽善尽美,而且多由民间能工巧匠自行制作的,岂能用“钱″来衡量?!。
2、我们这里过年有迎花灯,元宵有迎龙灯习俗,你们呢?
我们湖南邵阳过年的习俗可谓丰富多彩,吃的,玩的,纪念先祖的,应有尽有,―1―宰牲畜,做腊菜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以后,家乡的人们便开始了尽情地制作腊菜。一般的腊菜有腊鸡、腊鸭、腊牛肉、腊猪肉、腊猪杂(猪心、猪肠、猪脸皮、猪肚、猪腰子等)、腊香肠等,经过特殊的腌制、烘烤,腊菜不仅味美有嚼劲,还存放经久,是我们小家餐桌上的一道常菜,也是中国各种宴席上的一道美味。
―2―打年糕,做米花农村每个院子里就有一个蒸笼,十来个竹篾箍;一个石槽,两个长木槌子,一到年边,每家每户便陆续架起了蒸笼,把浸泡淘干净的糯米,一半染成红色,一半米原色,装入蒸笼中,蒸出香甜的糯米饭。大盆装,放在洗干净的餐桌上,每人一个竹篾箍,白色米饭打底,红色米饭盖面,经过均匀的摇晃和晾晒,生米花做成,但是香脆的米花可要等到除夕之夜经过大火油煎才能吃哟。
接着,人们把剩下的糯米饭倒入干净的石槽中,派家中力气大的人手持木槌,你一槌,我一槌打起了年糕,等糯米饭被打成一大粘团时,再动手开度,做成一小个一小个的团子,压扁成饼样(有的还放入模子里印上吉祥的图案)年糕便做成了。―3―打豆腐,做血饼(也称猪血丸子)我们这儿的农村,每年春节有种大豆的农活,初秋大豆就成熟,经过收割晾晒,存入粮仓。
每当过年的时候,便把大豆泡入水中,用石磨或电磨打碎成浆,架起大黄锅,烧上家乡好井水,把豆浆装进棉布袋过滤,豆渣留下豆浆流入锅中加热,洒上熟石膏水,豆腐便凝结成块,再装入大木盒中压制成匹,经过十多个小时,豆腐做成了。腊豆腐、盐豆腐、霉豆腐、油豆腐,想吃什么,做什么,家乡最盛名的是做猪血丸子。称上几斤五花肉,打上几斤猪血,放入白豆腐,拌上盐巴、香料等,揉成好看的团,经过烘烤,香喷喷的猪血丸子就做成啦!―4―大扫除,贴对联每到年边,大人们便率领孩子在家大搞卫生,
小到家中的摆设,大到庭院的清理。到处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出对子,写对联,贴新符。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5―挂灯笼,放爆竹大红灯笼挂起来!我们的习俗是灯笼里的灯要从十二月的最后一天(除夕)点到正月十五,中间不间断,象征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在除旧岁时,要放爆竹,到家先前点亮灯火蜡烛香,烧纸钱,请祖宗先人们吃团圆饭,
迎新年时,也要燃放爆竹,普天同庆新年的到来!―6―走亲访友,过大年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节日,也是最盛大的团圆节日。外出工作的人们,在十二月就开始回家,春节时,便带上礼品走亲访友,大致规则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兄弟姐妹,初五初六朋友三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变快,规则有变,灵活应用,大伙这家吃一顿,那家聚一餐。
文章TAG:龙灯 亳州 花灯 亳州花灯龙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