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老家老人去世有专门负责抬棺材的。(了解我的地址,请点击关注),抬棺材的人在我们这里叫“抬大轿”,也叫“抬大架”,以前不兴火化时,有十六人抬,一个喊“大轿”的,共十七人,现在兴火化了,有八个人抬“大架(轿)”,一个喊“架”的共计九个人,等到他的父亲去世,当总管(主事的人)去叫人抬棺时,来帮忙的人都他从来没帮人抬过棺,我们也不抬,叫他自己抬吧。
1、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从古代到十几年前,很多人都见过土葬的场景,往往都是很多人抬着棺材。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抬棺的人越多就说明这个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而皇帝的棺椁需要上百人来扶持,除了对于死者的尊重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么?从中国的传统来看,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种说法,一旦棺材落地就可能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不管是对于家人还是周围的人,当然这里边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会尽量的找很多人抬棺材。
第二种说法大致是从三国时期流传开的,当时诸葛亮墓葬的时候就是找了四个军师,并且告诉他们绳子断了就是他埋葬的地方,如果墓地没到,棺材落地了,没办法,只能在棺材落下的地方埋葬。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不小心在家里就落地,那就尴尬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找这么多人抬棺就是为了防止落地,还有一个重要的说法就是,棺材一旦落地,灵魂也就落地了,如果没有到墓地的话,这个灵魂可能就一直飘摇着。
2、农村老人去世,唯一的女儿外嫁了,大家都不愿意去抬棺材,有错吗?
谢邀!红白喜事在农村,院里院中互帮衬,是事互动看品格,讲的人情和亲情。品行人情看的重,做事不能没人性,老的不行看少的,最怕老少理不通。尤其家族没德行,往往白事脸面扔,虽然设有理事会,人格差了难领动。抬棺下葬埋坟时,看出老少之品行,只要人性还可以,庄里庄乡多参与。即是丁客无儿女,院里院中心也齐,即是儿女一大邦,人性差了被看轻。
财富即是想当强,往往白事亦被晾,家族品德说的过,归乡下葬人也和。家族老少不讲埋,混的再好少人气,老人生前人不坏,不愿抬棺真不该。生老病死自然事,谁能躲过这一关,生女远嫁又何妨,顶大院中请一场。为人行善多帮忙,事实也在为自己,集得人缘人气在,那怕百年无抬埋。即然大家不愿帮,多为生前人缘伤,世事按情按理说,外人难说对与错。
3、村里60岁老人去世,他儿子让我帮忙抬棺材,我拒绝了,有错吗?
你错的离谱,他儿子都开口请你了,你还拒绝,难道你父母走了,不要别人抬,你自己能抬上山吗?你拒绝了别人,等于是没给自己父母留后路,别人会记在心里,村里面的人也会记住你的行为,这是很严重的,在农村,白喜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不用主人家开口,村干部会安排好,比如说哪些人抬棺、哪些人挖坑,需要做些什么,都会有人安排。
早几年,我公公去世,我们都没怎么管,都是村干部安排的,比如哪些人负责抬棺,哪些人负责挖坑虽然公公有病一年多,但是能吃能走,也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就走了,连棺木、寿衣都是临时买的。只要村里面有人去世,不是在外地的都要回来,有时候人不够,外地上班的都要请假回来,以前我老公在外地上班,但是不是很远,三四个小时就能回家,每一次村里面有人去世,他都是请假回来,我从来不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这是必须的。
只有别人家需要我老公,我老公回来了,以后我公公婆婆走了,别人才会自愿帮忙,这都是相互的,人走了,上山是最后一程了,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别人都是自愿帮忙,不用开口求别人,都知道这一点。你倒好,别人请你还拒绝,农村盛行土葬,自己家的人是无法完成的,不像城市里火化,不用很多人抬棺。希望你明白,这是第一次拒绝,也是最后一次,给自己父母留条后路,
4、在农村老人去世后抬棺人是哪些?在我们这是死者家左右各四家的抬?
在我们老家老人去世有专门负责抬棺材的。(了解我的地址,请点击关注),抬棺材的人在我们这里叫“抬大轿”,也叫“抬大架”,以前不兴火化时,有十六人抬,一个喊“大轿”的,共十七人,现在兴火化了,有八个人抬“大架(轿)”,一个喊“架”的共计九个人,俺庄抬大架的图片(原创)一:抬大架的人在我们村抬大架的人,一般都用外族的人,按排抬大架的人是有专人负责的,这个负责人就是喊架人,在我们村有个规矩,喊架人找谁抬大架,被找的人不许拒绝,如果被找的人确实有事,被找的人再去找别的人替,如果这个人还有事,依次类推,直到找着人为止。
文章TAG:去世 老人 宿州 棺材 农村 宿州老人去世多少人抬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