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省数河南,全国第一超亿员。河南省居中原处,河南县居青黄南,黄河九弯第一弯,河南蒙古自治县,河南小县人口少,只有区区四五万,中国有个河南省,青海有个河南县,莫要小看河南县,青藏最美大草原,也就是在春秋时期,中原一词开始有中原地区的意思出现。
1、知道有“河南省”,据说还有个“河南县”,河南县在哪里?
中国有个河南省,青海有个河南县。河南省居中原处,河南县居青黄南,黄河九弯第一弯,河南蒙古自治县。黄河中游河南省,小浪大坝此处建,人口大省数河南,全国第一超亿员。河南小县人口少,只有区区四五万,莫要小看河南县,青藏最美大草原。风光雄奇又壮美,大河湖泊山水连,险峻黄河大峡谷,适宜旅游加探险。省县皆居黄河南,黄河哺育恩无边,
2、中原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中原一词专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因为从相关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原一词在这一时间开始,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而到后期已经是专指中原地区了。
我们先来看先秦古籍中非地域概念的“中原”词语,《诗经·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这里的“中原”是指“原中”,作者在这里描述原野之中野兽的数量之多,《诗经·小雅·小宛》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是描写民众在原野中采摘豆子,春秋时期,中原一词仍有原野之意,越王句践在会稽之围解除后,向百姓谢罪时说:“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这里是说因战争使百姓死后尸骨暴露在原野。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后,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在与吴国作战时,面对吴军一日五次挑战,越王准备答应时,范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这里的中原仍然有野外之意。战国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况在《荀子·王制》中有“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之语,
这里虽然是教统治者如何治国,但观作者之意“中原”在这里显然是原野之意。《孙子兵法·作战篇》云:“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这里的中原也不是指中原地区,中是中心之意,原是原野之意,泛指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
《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云:“以宝玉收,譬之犹暴骸中原也,”意即人死后用宝玉殓死者,就像是把尸体暴露在原野上一样。《楚辞·九思·悼乱》中有“便旋兮中原,仰天兮增叹”之句,所指也是在原野中盘桓,也就是在春秋时期,中原一词开始有中原地区的意思出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楚国,受到楚成王的厚待,当问及如何报答楚国时,重耳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这里的中原就有地区的含义在内,《国语·晋语三》记载,在是否纳晋君问题上,有人主张杀之,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雠,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这里的中原有中原诸侯国之意。公元482年,吴王夫差与晋、鲁、周在黄池盟会后,吴王取得了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吴王令“王孙苟告劳于周”,其中有一句话说“昔者楚人为不道,不承共王事,
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天舍其衷,楚师败绩,王去其国,遂至于郢”,追述先人事迹中所提到的中原,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大约到汉代,中原一词较多指中原地区。汉景帝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主父偃评价说:“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是因为“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
文章TAG:河南 地址 河南具体地址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