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生在中原、工作在潇湘的一名游子,我深感洛阳建地铁可谓高瞻远瞩、造福一方。合并后的大洛阳在交通和政策上与郑州相比不具有优势,在将来的发展则多更多的依靠洛阳工业基础,交通的不方便也就促使洛阳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非常有限,感谢邀请,首先我觉着这三个地市不会合并,其次即使合并在河南也是位居第二位,与现在洛阳在河南省内的地位相差无几。
1、洛阳修建地铁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洛阳为什么不能修地铁?是洛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达不到要求吗?显然不是。洛阳是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非常强劲,国民生产总值一直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的排头兵。2018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600多亿元,稳居全省第二的位置,洛阳市的城市框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扩大了一倍还多,目前总面积已达803平方公里,实现了以洛河为轴线,南北对称发展,再造一个新洛阳的宏伟目标。
2、洛阳适合建地铁吗?
作为出生在中原、工作在潇湘的一名游子,我深感洛阳建地铁可谓高瞻远瞩、造福一方,河南省人口全国第一,一个多亿;GDP总量多年来一直号称全国第五名,乍一看,觉得算得上人强马壮。但凭心而论,各个地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太不均衡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省会郑州霸气侧漏,独占鳌头,恰似一个被宠溺娇惯的孩子,不仅优惠政策频出,而且吸食了省内林林总总各种优势项目,姑且不论教育、金融、工业,单单只看交通方面,无论是机场、高铁,还是轻轨、高速,都不遗余力、粗暴堆砌,强势打造中原乃至中国交通枢纽中心;市内交通更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
立交桥、快速公交BRT、地铁,为城市的茁壮发展、良好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观作为十三朝古都,中国首批享有地方立法权的首批较大的城市,洛阳经济虽然因行政地位原因,在河南省内屈居第二。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工业,尤其是以洛阳牡丹、龙门石窟为首的举世闻名的旅游资源,都是郑州所无法比拟的,
几届洛阳市委市政府都殚精竭虑、苦谋发展,尤其是洛阳新区洛龙区的建立,拉大了城市框架,盘活了旅游资源,吸引了工业入住,带动了经济发展。但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华夏儿女心目中的旅游向往地,洛阳要以郑州为鉴,曲突徙薪,未雨绸缪。预防大城市病,预防交通拥堵,预防空气污染,开建地铁,可以有效地将洛阳新区与传统老城区连为一体,不仅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往来,也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尽情饱览洛阳美景,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交通服务。
3、假如洛阳,三门峡,济源能合并成立大洛阳,那在河南将会怎么样?
感谢邀请,首先我觉着这三个地市不会合并,其次即使合并在河南也是位居第二位,与现在洛阳在河南省内的地位相差无几,在经济上,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三门峡和济源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即便加上洛阳也很难撼动现在省会郑州的地位。并且合并后的大洛阳在交通和政策上与郑州相比不具有优势,在将来的发展则多更多的依靠洛阳工业基础,交通的不方便也就促使洛阳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非常有限,
而现在三门峡打造豫晋陕金三角的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济源打造旅游宜居小城的目标也很鲜明且人均GDP在河南排第二位,这些都暂时无法与洛阳产生联动作用,所以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的发展点来看,还是从建立大经济都市看,合并在河南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在发展政策上,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承担着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任务,但带动发展的同时也不能牺牲当地的发展特色,
三门峡位于三省交界处,在工业基础方面相对薄弱,但对于联系三省的贸易往来,发展本地农牧业具有优势。而济源自从在焦作分离开来,发展成果日益显著,旅游资源丰富,使得人均GDP位居省内第二,使当地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在建国初期因历史原因就是分大区管理,后来局势稳定后就做小做细进行拆分,现在的发展政策还是依据本地特色精准发展,济源的分离就是例子,如果在资源不能更合理的利用和分配下,一味地合并则更难加强对周边的管理,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经济上也不能真正做大做强。
文章TAG:洛阳 高架 建在 地铁 修建 洛阳高架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