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伍子胥是谁他有什么经典的故事

参照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593.htm

伍子胥是谁他有什么经典的故事

2,伍子胥与浣沙女的故事

伍子胥奔吴源于历史真实事件。司马迁的《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就有关于伍子胥奔吴的记载。 公元前541年,吴王在高淳境内建“濑渚邑”,筑固城,后被楚国攻克。公元前528年左右,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大将伍奢全家三百多口抄斩,唯独伍子胥幸免于难。伍子胥逃入吴国地界,在今固城沙滩头村附近迷失了方向,见一女子河边浆纱,便上前问路,浣纱女得知伍子胥乃忠良之后,以浆纱米汤为其充饥,并为伍子胥指明通往吴国的道路。 行走片刻,伍子胥回头一望,见浣纱女立在原地,心中起疑,便又折回身来。浣纱女知其心意,便转身跳入溪中,舍生取义。数年后,伍子胥带吴兵伐楚,开胥河运粮,攻克固城,火烧楚王行宫,大火逾月未息。雪耻之日,伍子胥来到当年浣纱女舍身相救的溪边,将在楚宫内缴获的三斗三升“金豆子”撒在溪中,黄金港以此而名。 浣纱女舍身灭口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记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游历高淳时,被浣纱女义举大为震动。当时县令郑晏提出为浣纱女立碑,并请李白撰写碑文,李白欣然答应。李白在碑文中写道:“子胥东奔,乞食于此,女分壶浆,灭口而死。 声动列国,义形壮士,投金濑沚,报德称美。” 关于伍子胥为祭念浣纱女所撒的金豆子,在固城一带屡有出土。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伍子胥与浣沙女的故事

3,伍子胥进谏的故事

“有其父必有其子”,伍子胥的结局竟与其父如此相似。辗转几回终于立足于吴国的伍子胥,同样因自己的直谏而最终被诛。 据《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先吴未发。。。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於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即将束手就擒的越王勾践,采用范蠡之计,遣大夫种为使,赴吴国假投降,在“吴王将许之”之时,“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子胥的一番慷慨陈词与远见卓识换来的是——“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如果说这一次伍子胥只是自己进谏未被采纳的话,及至而来围绕越国的屡次进谏则是其耿直性格再鲜活不过的表现了。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王勾践从会稽回国七年后,又“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疭也。愿王释齐先越”,对伍子胥的再次进谏,吴王夫差,仍旧“弗听,遂伐齐”。 在吴王出兵齐国,“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之时,伍子胥的回答更是直言不讳。对吴王的这次胜利,“子胥曰:王毋喜!”,结果,“王怒”。此后,“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伍子胥的自杀虽没成,但吴王夫差由此却对伍子胥生出了嫌怨之心。对此仍不加小心提防的伍员,等到越国通过“贷粟”一举而进一步试探吴国对越国的警惕性时,终于引来了杀身之祸。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载,越大夫种对勾践说,“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 发生在伍奢身上因直谏而遭诛杀的悲剧,再次在其子伍子胥身上重演了。“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子胥进谏的故事

4,吴王夫差和伍子胥的故事要简短的

吴王夫差-伍子胥 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路就带关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此后四年,吴王将要北上攻打齐国,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就带领着他的人马帮助吴国作战,把贵重的宝物敬献给太宰嚭。太宰嚭多次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就特殊地喜欢并信任越国,没日没夜地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吴王总是相信和采纳太宰嚭的计谋。伍子胥规劝吴王说:“越国,是心腹大患,现在相信那虚饰浮夸狡诈欺骗之词,贪图齐国。攻克齐国,好比占领了一块石田,丝毫没有用处。况且《盘庚之诰》上说:有破坏礼法,不恭王命的就要彻底割除灭绝他们,使他们不能够传宗接代,不要让他们在这个城邑里把好人影响坏了。这就是商朝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放弃齐国,先攻打越国;如不这样,今后悔恨也来不及了。”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却派他出使齐国。子胥临行,对他儿子说:“我屡次规劝大王,大王不听。我现在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和吴国一毁灭,没有好处。”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而返回吴国向吴王报告。吴国太宰嚭和伍子胥在感情上产生裂痕以后,就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他的坏说:“子胥为人强硬凶恶,没有情义,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要酿成深重的灾难。前次大王要攻打齐国,子胥认为不可以,大王终于发兵并且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子胥因自己计谋没被采用感到羞耻,反而产生了怨恨情绪。如今大王又要再次攻打齐国,伍子胥又独断固执,强行谏阻,败坏、诋毁大王的事业,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现在大王亲自出征,出动全国的武装力量攻打齐国,而伍子胥的劝谏不被采纳,因此就中止上朝,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大王不可不戒备,这是很容易引起祸端的。况且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齐国,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做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就在外依靠诸侯,自己认为是先王的谋臣,现在不被信用,时常郁郁不乐,产生怨恨情绪。希望大王对这件事早日想办法。”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就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自杀。”伍子胥仰望天空叹息说:“唉!谗言小人伯嚭要作乱,大王反来杀我。我使你父亲称霸。你还没确定为王位继承人时,公子们争着立为太子,我在先王面前冒死相争,几乎不能得到太子的位职。你立为太子后,还答应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却不存在你报答的希望,可现在你竟听信谄媚小人的坏话来杀害长辈。”于是告诉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吴王听到这番话,大发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叫胥山。
楼上的答案不错了,我没必要再补充神马了

文章TAG:伍子胥  故事  是谁  有什么  伍子胥的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