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课,为什么感恩节第二天叫做black Friday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来源:整理 编辑:好学习 2023-04-18 03:21:47
1,为什么感恩节第二天叫做black Friday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何谓黑色星期五?
在西方,13号正逢星期五,被称为「黑色星期五」。
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讳「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这一天,12个巫婆(w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个魔鬼撒旦就会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西方人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有「13」数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
很多西方人也忌讳「星期五」。圣经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传说,犹太教(Judaism)以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休息日,称为安息日(Sabbath)。
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
据说有一首歌名叫《黑色星期五》,听了的人就会自杀。
正因为有上述传说,西方人就很是忌讳「13」,同时也忌讳「星期五」,要是「13日」这一天正好赶上「星期五」,则被认为更不吉利,称之为「黑色星期五」。
有很多的西方人忌讳「13」.原因是,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到每月的13日这一天,12个巫婆(w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会,第13个魔鬼(monster)撒旦(Satan)就会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西方人不仅忌讳「13」日,也忌讳有「13」数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许多楼房都没有第13层。
很多西方人也忌讳「星期五」。圣经说,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据说,亚当是在星期五被造出来的,他和夏娃吃禁果也在星期五,他俩死的日子也是星期五,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传说,犹太教(Judaism)以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休息日,称为安息日(Sabbath)。
英国从前常常在星期五处死罪犯、因此星期五有时也叫「绞刑日」。
据说有一首歌名叫《黑色星期五》,听了的人就会自杀。
正因为有上述传说,西方人就很是忌讳「13」,同时也忌讳「星期五」,要是「13日」这一天正好赶上「星期五」,则被认为更不吉利,称之为「黑色星期五」。
现在「黑色星期五」的含义好像不仅仅指13日与星期五重合的日子,很多人把「最倒霉的日子」称之为「黑色星期五」,不管这一天是不是13日,也不管这一天是不是星期五。
分析家认为,问题不在这两个日子有什麼魔法,而是忌讳这两个数字的人心理在作怪。以为「13日」再加上「星期五」就是是最「险恶」的日子。
不仅普通人,名人也惧怕「13日」和「星期五」。每当这时,歌德总是睡大觉;拿破仑绝不用兵,俾斯麦不签署任何条约,即使是不触动任何人根本利益的文件他也不愿签字。美国前总统胡佛·罗斯福也很迷信。有人还记得,每月「13日」罗斯福都不出行,尽管并非每个13日都赶上「星期五」。
其实,并非所有「13」都是不祥之兆。有的欧洲人就很喜欢13:以色列曾被分成13部分;救世主恰恰就是13日降临的;欧洲神秘的占卜术中有许多13,比如说,有13眼天泉、13座天门、信奉上帝的人希望得到13种神药。而在古埃及,在玛雅人(印第安民族群)的心目中,13象徵著上帝的青睐。有人认为13不仅不晦气,而且会给人带来运气。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林德伯格前12次都以失败告终,却在第13次飞越时获得成功……
长期以来,人们为克服迷信(superstition),崇尚科学做了许多工作。例如,1791年,英国一家造船厂准备造一条大船。厂家特意选择「13」号开工,这一天正是「星期五」,而且这条船的名字也叫「星期五」。大船第一次下水航行的日子还是「星期五」。 因为感恩节的第二天开始,就进入圣诞节前的购物月。各个商店开始打折减价,人们开始为圣诞疯狂采购。我们老师说,从这一天开始,商店要打折了. 所以对于商家来说 是black friday楼上的回答不对,我们的英语课是在Black Friday上的,外教告诉我们说black在这里的意思是“赚钱”的意思。在以前,过了感恩节,人们就要开始准备采购圣诞节所需的物品了,因此从这个Black Friday开始,商家们就要开始赚钱了,而之前商人们由于要付高昂的运输费用什么的,是处于亏损的时间段。Black与Red是相对的,Red就是“赤字”的意思,因此其实一开始Black Friday是个偏褒义的词的。
生物圈(biosphere) 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在地面以上达到大致23 km的高度,在地面以下延伸至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 Fe、S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物圈2号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出资2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动工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1991年9月2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8位志愿者参与了生物圈2号的实验计划。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 生物圈2号占地面积约1.27公顷,体积容量达20多万立方米。其主要是由玻璃帷幕和钢架所构筑的仿真生态群系,包括了热带雨林、稀树草原、沼泽地、海洋(含珊瑚礁岸)、沙漠等五类荒野生物群带,以及人类的农田、微型城市及技术圈等三种人造地区。生物圈2号为一个密闭系统,其中大约涵纳了大气(17万立方米)、淡水(1500立方米)、咸水(3800立方米)、土壤(17000立方米)、生物(3800~4000种),以及人类(四男、四女)等重要组成。在生物圈2号中的微城市的内部设计中,配置了:实验室、医疗设备、厨房、寝室、餐厅、健身房、盥洗设施,以及图书室及观察室等。这种温室型的实验室,其运转所需的能源,主要是靠太阳能和外部供输的电力。具备密闭生态实验室中空气热涨或冷缩的调节功能。 最初,生物圈2号实验目的是研究人类及多种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密封且与外界隔绝的人造系统中,是否可以经由系统内的空气、水、营养物的循环与重复使用下而能够健康、快乐的生存下来。在1991至1993年的实验中,由于研究人员发现: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2号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经广泛讨论,确认“生物圈2号”的实验失败,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定目标,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同时证明: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 1996年,巴斯将生物圈2号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管理与规划未来的走向,做为生态学、环境变迁研究及教学的基地。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将生物圈2号既存的生态系统仿真实验及新的研究计划整合于并对外界开放,做为研究及学习中心,以探索我们人类生活与环境生态的互动影响。虽然生物圈2号计划实验目标并未达成,但是这也给人类上了很好的一课:大自然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复杂巨大的系统关联中,可能每一缕轻风都是于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人不是万能的,人类要依赖地球存活;人类要懂得顺应自然,要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才能与地球万物持续发展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8738.htm
3,求新员工发言稿
尊敬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公司新员工在这里发言,首先我很激动.也很荣幸此刻有机会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汇报我半年来的工作, (字数太多,写不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新员工作这次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各位新员工对我的支持,谢谢大家! 时间如梭,不知不觉在田园已经走过了三个月。三个月,在人生长路上是短暂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这三个月的时光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天,我们再一次相聚在这里,看到领导和同事的笑脸我们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因为,我们已经是一个田园人了!已经是田园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激动之余我们又有些紧张,因为我们将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要为田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静下心来,我们对自己在高峰厂锻炼的生活做了一番总结,今天,就由我作为大家的代表,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一下我们在高峰锻炼期间的工作生活,所感所想。 入厂锻炼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短期的入职培训,从李总那里了解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的文化和精神,公司的目标和规划;从许总那里知晓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从梁部长那里学习了基础的公关礼仪。简单的培训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田园,虽然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文字和语言上的认识,但是,田园的许多东西在这个时候已经获得了我们的认同,我们对公司充满了信心,对我们的未来也有着许多的憧憬。带着这份心情,我们上山了,开始了在高峰锻炼的生活。 在高峰厂的工作是简单的,主要是进行一些体力劳动,同时了解公司的生产流程。进车间前,龙厂长给我们上了安全教育课,并且带我们参观了各个车间,讲解了一些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随后,我们就被各自编排到了几个分装小组开始生产锻炼了。公司的工艺流程并不复杂,把从复配车间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拉到分装车间,经过推瓶子、自动或者手动灌药水、打内盖、自动或手动上外盖、贴标签、装箱、打包、入库这几道程序,一件产成品就可以出厂了。我们是新来的,操作不熟练,为了避免影响生产速度,组长们更多的是安排我们去做打包、入库这样末端的程序,有时候也会去做其他的工作。那时侯是7、8月间,已经慢慢进入了生产的淡季,每天的工作量比起5、6月份的旺季显得轻松了许多,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出学校里的学生,着实有些吃不消了。每天我们的工作服都是被汗水浸透,烈日下推车、拉车的滋味的确是辛苦,再加上药水过敏等反应,那种感觉真的是不好受。这期间我们也有过抱怨,有过不满,但是我们相互鼓励着,李总、许总、龙厂长、梁部长也来和我们谈话,许多消极的情绪逐步淡化了,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一个月后,我们结束了在分装车间的锻炼,转到了复配车间。在复配车间的时间并不长,听倪德副组长给我们讲解完复配的流程后,我们仅仅是打打下手,帮着搅拌一下药水,灌一下甲醇,清洁一下卫生,比在分装车间轻快了许多,后来我们学会了推大桶,大家都抢着去推,把三、四百斤的桶推走对我们来说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家都开心的很。在复配短暂地锻炼了一下,我们就下山了,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岗位,开始了新的工作。 细细想一下,在高峰的工作并不复杂,体力上的付出比起我们心里的所感所想也简单多了。在高峰的一个月之所以难忘,我们认为更加实质的是我们在体力劳动之外有了很多的收获。这些感触中有对公司文化的认知,也有对我们做人处事以及人生规划的思考。 首先,我们充分理解到了田园的超额劳动是做在实处的,生产工人们、高峰的管理人员在高峰厂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事情,旺季的时候到半夜也是常有的,他们已经习惯了紧张忙碌的生活,也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为田园的快速壮大奠定了基础。田园认为超额劳动是支持公司业绩成长的根本,这很实在,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田园人只有通过辛勤和汗水去换取成绩和回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七苦诗》吧:苦苦苦无限,不苦苦无穷,苦去干来日,方知苦是功! 记得刚刚来到公司培训的时候,李总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做人。做人是一门太深的学问了,做人难,做个成功的人更难。李总当时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做一个乐观、积极、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要想作到这些,我们发现首先就必须学会去理解别人。在山上的时候,坦白的讲我们开始每个人都有怨言,我们可以接受来山上学习生产流程,但对于非要作这样的体力活却真的很有些不理解,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情绪很低落,叛逆、抵触心理很强。但是经过几次和领导的谈话,加上自己的思考,我们逐渐明白公司把我们放上来不是要我们卖体力的,要是这样去劳动力市场找几个身强力壮的比我们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公司叫我们来,是让我们亲身去体验田园的文化,去切身感受超额劳动,去体味公司的今天不是说说笑笑就可以得来的,公司是要我们在辛苦中发现自己还懦弱的地方,去发现自己是否真的认同了田园的这种模式。公司希望我们在公司最艰苦的环境中去感受田园,把对田园的认识逐步理性化,真正发掘自己内心深处是否愿意用超额的付出去换取超额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答案会慢慢的得出,有人选择了离开,我们祝福他;而我们留下来的,会为我们的选择而更加努力!认识到了这些,我们的心态端正了,那种消极的情绪渐渐缓和了, 我们明白了公司的苦心,心态摆对了,矛盾自然就解决了,我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天天的数日子,巴望着早日出去了。把理解的力量用到和谐相处上,那就更加明显了。我们曾经抱怨总是让我们干最辛苦的拉车、入库的活,抱怨没有人换,可是通过和工人们的交流,他们在旺季拉的车是我们的几倍,当时也没有什么我们所谓要求的轮换,他们就是咬牙干,现在我们做的活他们已经觉得轻松了。他们没有能够想到我们的承受能力,我们没有明白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冲突就产生了。但是当我们想开之后,一切又变的那么自然,虽然依旧累,可是心里却舒坦了,而且我们卖力的工作也赢得了工人们的认同,和他们的关系也逐步好了起来,我们也慢慢发现了他们的可爱和善良,甚至有时候我们还有些想他们,有机会去山上我们都会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 在工作中,我们也渐渐发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会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从分装车间各个班组的工作效率就可以看的出:有的组组长协调能力比较好,各方面工作准备的很到位,机器一开就可以顺利生产,一路下来顺畅的很,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尽快解决,班组的工人相互配合也默契,大家齐心合力,效率很高;而有的班组则常常因为机器故障、机器开的过快、没有药水、没有标签等原因推迟开工或者被迫停工,这样效率低下,分到的活可能就会少,那在计件工资的薪酬制度下收入必然会低,班组工人就会有怨言,内部就会滋生不和谐的因素,整个班组的凝聚力、战斗力自然就下降了。以小看大,一个班组是这个样子,那么整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呢?田园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一环扣一环,哪个节点出了问题都会给公司带来损失。避免这种损失的关键就是要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就好比流水线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一样。在山上的时候,我们听说旺季有时候人手不够,许多领导和员工都会上山来帮忙,也亲眼看到了高峰的管理人员常常工作到很晚,这让我们很佩服,也很受鼓舞,我们被田园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所感染了,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公司的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这也正是一个要发展、要壮大的企业所需要的力量! 工作之余,我们常常思考人生规划和定位的问题。我们都清楚,我们现在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年轻,所以,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现实的、长远的人生规划是很重要的。刚刚走出校门,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施展才华的雄心,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个美好的前途,有番成功的事业。但是,空想不能解决问题,而盲目行动也会事与原违,我们几个人一直在思索着,但无论怎样,脚踏实地地工作、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履行的。对于我们的定位问题,李总曾经的一番话让我们深有感触,他说:“一个人在什么样的位置不是自己规定的,也不是自己说了就算的,必须是经过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高高的定位自己就会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和想得到社会过多的尊重。但是社会不会给你所要求的期望和尊重,就会让你产生严重的失落和不满,很难与人相处,工作中也是充满了牢骚和抱怨。”我们对这段话很有感触,因为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心浮气躁,以为多读了几年书就很了不起,就夜郎自大,不思进取了。我们都认识到了这种思想的危害性,故而作为新人,我们要求自己少说多做,多问多学多思考,自己欠缺的地方还很多,要不断的补充和努力,这样才能使自己胜任工作,有所创新,才能获得同事们的认同。 在高峰的一个月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在那里的所收获的东西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此,我代表所有的新员工感谢公司能够接纳我们这些初出校园的学生,能够给我们一个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舞台,能够包容我们的无知和任性,我们也会加倍努力,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带着田园的人的精神的干劲,向着“问鼎中国农化产业,跻身世界强手之林”的目标前进!“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愿与田园一道共创辉煌! 员工代表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新来的***同事,很高心和大家认识,并一起奋斗。吃苦耐劳是我的强项,认真负责是我的优点,希望以后和大家和睦相处,刚刚进入的我也许不太懂相关方面的规定,如有做错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同事为我指出,我会积极的改正错误,获取更大的进步。对于前段时间温州动车追尾事件,我现在对遇难者也表示深深地祈祷,祝他们一路走好。让我们一起努力,每个人多进一份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建设我们铁路局美好辉煌的明天,谢谢大家!!!
文章TAG:
开工第一课开工 第一 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