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的重要原因。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与湖北黄冈地区的方言,不仅很多发音相似,并且有不少的俗语都是通用的,(约600字,阅读需2分)方言是历史文化的突出表现,因此方言相似的地方,毫无疑问,在文化上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1、有人说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为什么?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约600字,阅读需2分)方言是历史文化的突出表现,因此方言相似的地方,毫无疑问,在文化上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人注意到四川方言与湖北黄冈地区的方言,不仅很多发音相似,并且有不少的俗语都是通用的。更能说明这两地之间有文化方面你的关联,一个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在历史上,两地有过移民往来。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湖北黄冈迁往四川,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湖广迁四川”大规模的“湖广迁四川”在历史上有两次。一次是在元末明初,元代末年,战火四起,元军久攻四川不下,因此每攻下一地,就屠城立威。“军所至,但有发一矢相格者,必尽屠之,”造成四川人口锐减。徐寿辉部下的明玉珍一部攻入四川,并且在四川称雄,明玉珍是湖北随州人,他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湖北人,等他在四川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称王之后,不少湖北的难民蜂拥而至,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湖北人入川,
正如当时人记:“元季大乱,湖湘之人往往相携入蜀”。第二次“湖广迁四川”的高潮是在明末清初,“张献忠屠蜀”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不过这个说法值得慎思。张献忠这个地方一霸,只能尽可能的维护好地方的人口与发展,像刘皇叔一样爱民,才是割据政权正常的表现,屠蜀而令自己成光杆司令,用脚趾头想都不可能,最有可能的是清人污蔑张献忠,掩盖其铁蹄蹂躏蜀中之事。
蜀地经此战乱,又一次人口锐减,清初为了发展农业,鼓励周边省份迁入四川,湖广是最大的人口迁出地。有学者根据《光绪广安州新志》中移民记载而统计出:“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正是这一次大规模的“湖广迁四川”,使得四川的方言,带上了湖广的味道,这也正是题中所言:四川方言和湖北黄冈(麻城一带)的方言比较像的重要原因。
2、你认为最经典的湖北方言是哪句?
个人认为最经典的湖北方言是“摩丝”,我起初到武汉读书时,很不适应武汉的发音,就连貌美如花的“天仙们”竟然也操着一口“低粗”的口音,好像声音是从口腔和桑子眼结合那个部位发出来一样,这种声音开始听起来既感到粗野,又感到无礼。当时我第一印象就是这种说话方式太不温文尔雅了,不都说江南婉约的“软语”让人听着“熨帖”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燕语莺声的“侬侬”软语是主要指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带的语言,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说,天南地北,做买做卖的人汇聚到这里,造就出浓浓的码头文化。从饮食上看,不管早、中、晚,鄂菜饮食口味包罗万象(麻、辣、咸、鲜、甜),每道菜都有各个地方菜系的影子,好像都能吃出“家乡味”,从语言上看,更能体会到码头文化的影子,当地人说话一般省略主语,动词放在第一位,比如:搞撒,走撒,搞摩丝?搞个鬼从这种说话的习惯不难看出湖北人属于勤劳的“行动派”,动作在先,而且还有个万能动词“搞”,搞菜,搞饭,搞工作话回到主题上来,就是上面说的“摩丝”。
文章TAG:黄冈 方言 嘲讽 湖北 四川 黄冈话嘲讽的方言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