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抗日战争中我方军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平型关战役仁安羌战役 斋郎村战役岱崮保卫战

了解抗日战争中我方军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2,仁安羌大捷的战斗分析

英军:英缅军第1师大部,Pinchong河南岸约7000人,北岸约1000人。众多资料中有第7装甲旅甚至亚历山大上将被困仁安羌的记载,经考证不实【注26】。国军:新38师113团,1121人。日军:作间部队,包括第33师团步兵第214联队(缺第1大队,后增援抵达),山炮兵第3大队,1个工兵小队、卫生队等,约3000人。 不得不承认,英缅军这种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正牌的英国陆军,7000英军被3000日军就给切断了退路。究其原因,从战略上说,整个缅甸英军从上到下战斗意志不强,保住印度才是英国远东战略的重中之重,缅甸是可以放弃的。从战术上说,英缅军第1师在撤退时根本没有觉察到作间部队的穿插,被突袭后惊慌失措,让日军占领了战术要点。从后勤上说,日军切断了英缅军的水源,在缺水的情况下作战,人的战斗力也要大打折扣,这一点在英缅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向英缅军第1军团军团长斯列姆的电报中写得很清楚。由于英缅军在第一次缅北作战中与中国远征军的配合相当差劲,因此中方战史和回忆录中多有贬低英缅军的记述存在。但是,在日方战史中,对英缅军数次突围行动的记述用了很多篇幅,战况也描写得相当激烈。可见与日军作间部队主力作战的实为英缅军。日军作间部队利用缴获的英军车辆,快速穿插玩得相当漂亮,打了英缅军一个大大的闷棍。不过由于兵力不足,对英缅军并没有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包围”,在北面Pinchong河一线的兵力更少。于是在面对国军毫无保留预备队的猛攻一时摸不清情况,也有点被打闷棍的感觉。对比双方的战史来看,日军退到仁安羌以南更可能是兵力不足,被夹击后发现损失过大,主动收缩以等待师团主力增援的结果。国军新编38师113团在18日攻击时,当面日军只有高延大队第9中队约200人。19日攻击时,1、2营和英缅军夹击日军主力,3营当面日军应当是501高地守军和增援的1个中队,迂回的德重大队具体运动方向不详,可能是向501高地方向增援。国军在兵力与日军略多或者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作战取得了小于1的交换比,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也算是可圈可点。一方面,是经过整训的新编38师战斗力的确还不错,另一方面,有英军火炮和坦克的全力配合,还有就是日军兵力不足。 仁安羌作战发生在彬文那作战计划破产之后,英中联军全面撤退的过程中。日军未能在英缅军破坏油田之前抢占仁安羌油田区,也未能歼灭英缅军第1师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军未能达到作战意图,是失败的。尽管如此,这场胜利仍然极大地振奋了军民的抗战热情,特别是让一些一直对中国军队抱有偏见的西方人闭上了嘴!此战并未影响整个第一次缅北作战的进程。几乎在此战进行的同时,远征军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注27】。加之蒋介石、中英联军总部、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参谋团多方矛盾重重,缅北战局已完全糜烂,无法挽回。1942年4月29日腊戌失守,1942年5月1日曼德勒失守,1942年5月8日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第一次缅北作战完全失败。 仁安羌胜利后,英军逐步向印度转移,新38师由仁安羌转移到乔克柏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仁安羌的捷报,惊动英伦三岛,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受到各同盟国的赞誉,孙立人成为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他后来得到罗斯福授予的“国会勋章”。英皇乔治六世也授予孙立人“丰功勋章”。中国政府则奖给他“四等云麾勋章”。副师长齐学启、113团团长刘放吾和各营营长,分别获得中、英政府的嘉奖。 二战之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和墓碑都被铲平,用鲜血建成的功勋遗迹也被抹去。反观英国在仰光建立的国家公墓,即便战败国日本,也在战后透过各种途径,在全缅甸日军曾经作过战的地方,修建大量的慰灵纪念碑。但客死他乡的中国远征军,却魂归无处。仁安羌大捷纪念碑是第一座纪念远征军战绩的碑,它的落成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情。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虽然最终对日军作战取得胜利,但在第一次入缅的战斗中,仁安羌大捷是唯一的一场胜仗。

仁安羌大捷的战斗分析

3,中日战争的十大经典战役有哪些

战役1淞沪会战,战役2忻口战役,战役3南京保卫战,战役4台儿庄战役,战役5 武汉会战,战役6长沙会战,战役7昆仑关大捷,战役8仁安羌大捷,战役9常德会战,战役10雪峰山战役。
明万历年间抗日援朝

中日战争的十大经典战役有哪些

4,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

我国八路军与日本的著名战役有哪些?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长沙会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中条山战役 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 决定 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衡阳保卫战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仁安羌之战 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图为1944年9月,中国远征军攻打滇西腾冲。 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因为新 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十足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百团大战 1940年8月,我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 抗日战争 中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从这以后,日军开始真正研究中国的敌后抗日武装,并从正面战场抽调大批部队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清乡。当然,日军想“ 肃清后方”的愿望并没有最终实现,“地雷战”、“地道战”、“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新概念,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战争辞典里。 1940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9月20日),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第二阶段(9月20日~10月上旬),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3日,企图攻占太原的日军先头部队进抵平型关附近,八路军115师决定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设伏。25日8时30分,日军坂垣师团21旅团的两个联队进入伏击圈,八路军设伏部队居高临下,向敌猛烈 射击 ,将其分成几段,各个歼灭。战至下午1时,日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 汽车 100余辆,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000多支。图为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我军通过平型关。 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重要胜利——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省灵丘县西南的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21旅团一部,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枪声响起,日军惊慌失措,队伍顿时乱了阵脚。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火炮1门、炮弹2000余发、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个、步枪千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天时,地利,人和,使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打破了日本“皇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全国抗战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八路军与日军的战役: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爆发。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纵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中国军队动员了129个师、30余艘舰艇、约200多架飞机、近100万人参战;日军共14个师团、120余艘舰艇、300 余架飞机,计25万人参战。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 这次会战虽以放弃武汉告终,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而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不仅如此,武汉会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张鼓峰的战役,最终使日本不得不放弃武力进攻苏联的所谓“北进”计划,这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仁安羌大捷为什么会成功

仁安羌能够取胜 一方面和国的英勇顽强作战 前线指挥官(刘放吾,孙立人)指挥有方外,还与当时相互不了解情况有关,当时日军不清楚被包围的英军有多少(7000余人),一下子愣把英军包了饺子,英军也不清楚日军有多少(一个大队不到),而国军也不太清楚日军情况,日军兵力不足 包围圈并不太严密,被国军先期一阵进攻给打蒙了,而开始国军也只有一个团兵力,日军能一下子围住那么多英军本就是意料之外的事,现在见援军来救,还打的那么狠,又不清楚状况,也就撤了。。。。 呵呵,小日本敢一个大队包围英国佬一个师,咱就敢一个团打他一个大队, 这就是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6,抗日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列

仁安羌大捷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4月,在滇湎路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66军在缅甸仁安羌地区对日军的进攻战。 1942年4月16日,日军第33师团两个联队沿伊洛瓦底江两岸北进,绕至英军后方,攻占仁安羌油田,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使英军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另以一部推进至宾河北岸地区,阻击英军之增援部队。为援救英军,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奉命驰援,于17日先后到达纳特卯克和乔克巴党地区,其中第113团前进至宾河北岸。18日拂晓,远征军发起进攻,将日军击溃;一部渡河追击,被南岸日军所阻。19日拂晓,远征军从右翼发起攻击,迅即占领日军阵地,与增援的日军反复冲杀,至14时,攻克501高地,将油田区全部收复,救出被围英军7000余人及被俘英军、美教士、新闻记者500余人。是役,远征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是役,国军在宣传上是一个团击破日军一个师团,实质上真正对敌的是日军一个联队,更多的依靠英军自身的力量。
看其他国家把
3楼正解。同古战役是震惊国际的伟大胜利,但是不是三个,是两个。日军主攻部队一直为55师团,结果败得很惨,200师纹丝不动,后来调集了有“龙兵团”之称的56师团,200师才撤出同古

7,小说水葬的作者

钱琨,男,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体育记者和专栏作家。悬疑和历史类小说作者。著有长篇小说《水葬》、《鸡鸣草》;中篇小说《寻找亚特兰蒂斯》、《黄金面具》、《夺宝奇兵》;短篇小说《爱石》、《虫惑》、《仁安羌大捷》。写作风格严谨,小说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文字流畅且不失感性,着重于层层相扣的推理以及气氛的渲染,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水葬》内容为:林珂是一个普通的白领,她的好友在网上买了一把古董剪刀,并最终为此送掉了性命。更蹊跷的是,天才魔术师费正鸿也死在林珂好友的家中。林珂急于查清好友遇害的真相,和男友苏棣为了寻找剪刀的出售地址——布林街而来到了淝城。他们在城外的荒郊找到了已经被河水淹没的布林街,并误入布林街旁一座荒废了百年的老宅——丁宅。丁宅中有一座奇异的白楼,以及一个四处飘荡的黑衣女子,据说那是_个被诅咒的女子。一百多年来肉身不腐。白昼沉睡,夜晚游荡……个充满悬念、传奇的故事正缓缓拉开序幕。
钱琨,男,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体育记者和专栏作家。悬疑和历史类小说作者。著有长篇小说《水葬》、《鸡鸣草》;中篇小说《寻找亚特兰蒂斯》、《黄金面具》、《夺宝奇兵》;短篇小说《爱石》、《虫惑》、《仁安羌大捷》。写作风格严谨,小说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文字流畅且不失感性,着重于层层相扣的推理以及气氛的渲染,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水葬》内容为:林珂是一个普通的白领,她的好友在网上买了一把古董剪刀,并最终为此送掉了性命。更蹊跷的是,天才魔术师费正鸿也死在林珂好友的家中。林珂急于查清好友遇害的真相,和男友苏棣为了寻找剪刀的出售地址——布林街而来到了淝城。他们在城外的荒郊找到了已经被河水淹没的布林街,并误入布林街旁一座荒废了百年的老宅——丁宅。丁宅中有一座奇异的白楼,以及一个四处飘荡的黑衣女子,据说那是_个被诅咒的女子。一百多年来肉身不腐。白昼沉睡,夜晚游荡……个充满悬念、传奇的故事正缓缓拉开序幕。

文章TAG:仁安羌  仁安羌大捷  了解  抗日  仁安羌大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