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桃花坞年画的题材有哪些

桃花坞年画题材广泛,内容除同其他地方年画共有的神像外,还有戏曲故事、仕女娃娃、风景花果、风俗时事、岁朝喜庆等类型。清代苏州年画“双锁山”,是宋代《三下南唐故词》中的一段故事。“双美图”是桃花坞早期作品,图中描绘了两位身居阁楼水榭的仕女闲庭散步、赏花观蝶,表现了当时太平盛世之乐。

桃花坞年画的题材有哪些

2,桃花坞年画指什么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而得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支那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念五年(1597)”的刊记。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日本的“浮世绘”也深受挑花坞木刻年画的影响。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明末清初时,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了最繁盛时期,当时的画铺有四五十家,大部分设在苏州的枫桥、虎丘、三塘街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尤其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年画,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晰、丰富,生动细致地描绘乾嘉盛世的“城市风情”世相。鸦片战争后,桃花坞木版年画逐渐衰落,销售对象转向广大农村。桃花坞木版年画采用了夸张的造型、丰富的构图、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极具意趣。至抗日战争前夕,苏州年画的画铺只存三家。在解放前夕,苏州的年画业凋零停顿,几近泯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木版年画十分重视,使桃花坞木版年画逐步恢复,并得到了发展。1956年建立桃花坞年画生产小组,1959年转为生产合作社。至1962年桃花坞木版年画年产量已达到100万张左右,年画从此又获得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木版年画再次得到重视,1979年恢复了桃花坞年画社,以后又并入艺石斋书画馆继续生产年画。现在,国家邮政局又将发行《桃花坞木版年画》邮票,展现我国悠久的年画艺术,必将使桃花坞木版年画得到新的发展。

桃花坞年画指什么

3,桃花坞年画指什么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江苏苏州桃花坞而得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支那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念五年(1597)”的刊记。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日本的“浮世绘”也深受挑花坞木刻年画的影响。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明末清初时,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了最繁盛时期,当时的画铺有四五十家,大部分设在苏州的枫桥、虎丘、三塘街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尤其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年画,画面远近分明,层次清晰、丰富,生动细致地描绘乾嘉盛世的“城市风情”世相。鸦片战争后,桃花坞木版年画逐渐衰落,销售对象转向广大农村。桃花坞木版年画采用了夸张的造型、丰富的构图、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极具意趣。至抗日战争前夕,苏州年画的画铺只存三家。在解放前夕,苏州的年画业凋零停顿,几近泯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木版年画十分重视,使桃花坞木版年画逐步恢复,并得到了发展。1956年建立桃花坞年画生产小组,1959年转为生产合作社。至1962年桃花坞木版年画年产量已达到100万张左右,年画从此又获得新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木版年画再次得到重视,1979年恢复了桃花坞年画社,以后又并入艺石斋书画馆继续生产年画。现在,国家邮政局又将发行《桃花坞木版年画》邮票,展现我国悠久的年画艺术,必将使桃花坞木版年画得到新的发展。

桃花坞年画指什么

4,桃花坞年画有什么特点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曾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中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和开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样、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为“拳刀”,同时以弯凿(剔空)、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主要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夹纸)、摸版、扦纸、印刷、夹水等步骤。桃花坞木版年画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画、刻、印分为三大谱系,在长期的创作、生产实践中,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各自摸索出了独特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工艺制作程序。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早期的桃花坞年画风格是较为雅致的,在处理仕女、什景、花卉等题材时,多采用传统的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成,在画面的经营上,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影响。在雍正、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陶朱致富图》《西湖十景》《山塘普济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三美人图》等,有的还在画面上题明“法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意”。这一类的作品在画面上,多彩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动物的羽毛等均用明暗来表现,显得夹生。到乾隆以后,这样的作品已不多见,取而代之还是以传统技法表现的作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刚劲有力,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如《五子登科》《庄子传》《珍珠塔》《荡湖船》《拜月图》等,从这些画面上,可以看出早期金陵派刻版风格和新安派刻版风格的影响。

文章TAG:桃花坞年画桃花  桃花坞年画  年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