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常平有个鹅湖吗

对。有个天鹅湖

常平有个鹅湖吗

2,鹅湖打一个动物谜底答案

是什么动物

鹅湖打一个动物谜底答案

3,无锡荡口鹅湖鸿声是什么关系

都是新吴区的。邻居关系。
无锡火车站或汽车站坐 712路到 鹅湖镇 下!

无锡荡口鹅湖鸿声是什么关系

4,归隐鹅湖指什么动物呢

鹅。鹅湖位于武夷山脉北麓的赣东北铅山县,该地区自然风景美不胜收,并且温度适宜,还有湖泊小岛,非常适合鹅的生存,而归隐就代表隐居的意思,所以就代指了鹅这种动物。

5,鹅湖公园自然景观有哪些

主要景点有“鹅湖书院”、“慈济禅寺”、“太子庙”、“尼姑坞”、“鸳鸯泉”、“舍身崖”、“四相山”“贵人峰”、“木鱼山”“黄巢寨”以及古代入闽必经的官道(驿道)等。
很多不错的景点、

6,鹅湖之会在哪里举行

鹅湖之会是成语典故。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 鹅湖之会在哪里举行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后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7,三门峡夭鹅湖在什么地方

冬季才有天鹅湖!
天,天,特一安,天!不是夭,
明年入冬,成群结队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天鹅湖是最佳观赏地方,好玩。
是天鹅湖,不是夭鹅湖。
三门峡天鹅湖位于三门峡风景区,你可以做17路车可以直接坐到风景区门口,坐2路车、9路车、10路车都要到工学院站下车,往西走大概500米就到风景区了。

8,美丽的鹅湖公园作文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正文内容:鹅湖公园在城市的中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今天,让我做你们的导游带领你们去那里游玩一下。首先,来到鹅湖公园的大门口,有两头巨大无比的大狮子,栩栩如生。好像真的有两头大狮子在那儿吼叫,非常的壮观、雄伟。我们继续往前走,会看到一个又大由清的湖,湖面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小船。有的是米老鼠,有的是唐老鸭,还有的是小鸡……我们轮流坐上电动船,一边开船一边欣赏四周的美景。湖的四周一片碧绿,到处都是蓊蓊郁郁的柳树,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刚打完胜仗的大将军。我们从船上下来,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上,一股香气迎面扑来,沁人心脾,是桂花香。我们一边贪婪的享受着这清香一边顺着小路向前寻找桂树。走着走着,眼前果然有一片桂花树。桂树上面的桂花是圆形的,一簇一簇的紧挨着,小小的一团。别看它很小,它的香味却能传十里呢!然后,我们来到游乐区。游乐区的项目可多了,人也特别多。我们坐上过山车,它忽的一下就启动了,那速度像飞的一般,那力量足可以把五个人撞飞哩!虽然很惊险,当时有点紧张,可我还是意犹未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这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一阵阵笑声穿透云霄。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鹅湖公园。这里是老人健身的运动场,也是我们小朋友玩耍的乐园。鹅湖公园,我爱你!

9,景德镇浮梁县鹅湖镇

在景德镇西客站下车后到对面从4路或108路公交车到里村下车。从几十米到景德镇汽车东站,有景德镇--鹅湖的中巴(10元)坐到鹅湖,鹅湖在转去小源的车(一天只有三趟),下午15:00后就没车了。打车30左右,
不用,在景德镇西客站下车后到对面从4路或108路公交车到里村下车。直接坐景德镇--鹅湖的中巴就可以到鹅湖了,只有到鹅湖在转去小源的车,一般只有打车了
你好,浮梁县鹅湖镇不在申通的服务范围但是 a.zn亚马逊支持送到鹅湖,而且货到付款,满29包邮。团队 景德镇帮您 为您排忧解难。希望我的答案可以给予你帮助哦如有疑问,不限追问,不限私信。开心每一天o(∩_∩)o~~

10,鹅湖什么意思

鹅湖 [ é hú ] 1.亦作“鵞湖”。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 铅山县 北 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 末有 龚氏 者,畜鹅于此,因名 鹅湖山。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与 吕祖谦、陆九渊 兄弟讲学 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祐 中赐额“文宗书院”,明 正德 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唐 张演《社日村居》诗:“鹅湖山 下稻粱肥,豚穽鸡栖对掩扉。”《宋史·儒林传四·陆九渊》:“九渊 尝与 朱熹 会 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清 查慎行《淳如招游莲花洞》诗之四:“指点 鵞湖 榛莽路,讲堂片席待重开。”参阅《嘉庆一统志·广信府·鹅湖山鹅湖书院》。2.指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与 陆九渊 在 鹅湖寺 的辩论。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新建 良知之说,自谓千古不传之秘,然 孟子 谆谆教人孝弟,已拈破此局矣,况又 鹅湖 之唾馀乎?”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后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在现在的江西省铅山县有一古寺,寺虽不大,貌也不惊人,但却因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寓居于此,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因而远近闻名。

11,无锡市鹅湖镇有什么特产

特产:1、无锡排骨:无锡酱排骨色泽酱红,酥香入香,甜咸适中,腴而不肥。该菜已有百余年历史,享誉海内外。 2、大浮杨梅:大浮杨梅产于市郊大浮山、马迹山。有近千年栽培史。大浮杨梅肉厚核小,酸甜可口,品种有乌梅、白荔枝、大叶细蒂等十多个种类。3、阳山水蜜桃:阳山水蜜桃是无锡著名特产之一,已有近七十年的栽培历史。有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 4、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5、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
走油肉,清白团子
无锡市鹅湖镇荡口村的邮编是:214116。

12,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简介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着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书院平均每年接待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其中仅接待海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团体就达1万人次。   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书院   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   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战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   书院建筑群占地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主要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鹅湖书院自建立以来。几度废兴,建筑规模也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义门。建筑共六进:一、头门;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各有一碑亭;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五、会元堂,五楹;六、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   【历史回顾】   南宋时期(1127—1279),儒家学者风行讲学,书院发达。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着名的“鹅湖之会”。宋淳佑十年(1250),改名为“文宗书院”。   元皇庆二年(1313),增建“会元堂”。   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共八百多年,几遭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   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0月,经中宣部批准,就在此召开“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上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结束语】在江西,书院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占着重要的地位的。而鹅湖书院至今存在800余年了,在这期间内,经过兵毁、重建、修补,翻新,不知多少次,至今屹立在鹅湖山北麓。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书院之一。

13,什么叫鹅湖冰油

老虎嘴里牙齿锋利拔下可获得滚滚财富,鸟儿在树枝头上叫个不停,湖水中两只鹅在互相戏水嬉戏,骑在老虎背上很难下来。
那是 甘露2大酱油做坊竞争的结果.薛氏造的酵母油曾经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而华氏造的酱油在后来的竞争中比薛氏造的更出色.那种酱油在面上浮着一层白色的固状物,象是结的冰一样故名冰油.后由于做工过于繁杂不适应大量生产就停产了.如果现在还有那中酱油,那绝对是奢耻品.我买不起!!
甘露自制的酱油“鹅湖冰油”曾经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可惜如今已失传了。但甘露青鱼以其成熟的饲养技术被代代相传。目前全镇共有鱼池面积4600多亩,全年渔业总产值在2200万元左右。1999年5月,甘露青鱼、甲鱼成功注册“甘露”牌商标,去年底被江苏省认定为省内首只无公害水产品。只找到这个

14,辛弃疾 鹧鸪天游鹅湖

《鹧鸪天游鹅湖》 作者: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本词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我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的愁绪从何而来呢?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一定的线索。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这时他才四十二岁。他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也是本词上阕的艺术手法。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无一字写我,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人有会问: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这里,我们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我们知道,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如今,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总之,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鹧鸪天送人》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一)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三)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作者: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翻译: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 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 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 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 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着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辛弃疾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作者: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 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学古诗咏鹅 。

文章TAG:鹅湖鹅湖  常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