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胡为什么松香

因为马鬃(弓毛)比较光滑,时间久了,就不能很好地和琴弦一起摩擦,甚至拉不响。抹松香,就是给马鬃增大摩擦系数,使其能很好的摩擦琴弦。弓弦乐器的弓子(弓毛)都用松香的。
二胡声音的小和你的松香擦得没有关系,可能是你的琴弦脏了,用餐巾纸叠几下然后抹擦,或是说你的二胡本身就有问题。

二胡为什么松香

2,二胡上松香

一般的擦一次松香,可以拉4-5个小时,不会那么快就没了,没有松香时,拉的时候会出现拉不响的现象,不会声音变杂,声音变杂是因为你的弓没有按要求拉,弓毛要贴琴筒,靠近琴杆,贴弦要力度适当。你多练练就好了。
松香没上好 再仔细点
这个问题我来答吧 我就是学二胡的 用松香直接往弓毛上来回摩擦就行了 不要把松香滴到琴上 那样对琴不好哦
应该两边都上,别只上一边,而且应该可以试一下,弓毛上有白色粉末时,大约就上好了、、
这应该跟松香没有关系吧,我觉得是你拉弓的时候有问题。如果你实在觉得是弓子的问题,可以把弓毛洗一下,然后换好点的松香。
1、弓子长时间不擦松香演奏导致弓毛没有摩擦力,2、松香差,你买苏音801二胡弓加苏音815松香,就知道好坏的区别。

二胡上松香

3,二胡用的松香有什么讲究

在二胡的琴弓上使用松香是为了增大弓毛对琴弦的摩擦力(行话叫咬弦),使弦更好地振动,从而使二胡发出比较清亮悦耳的声音,使演奏者能更好的控制运弓,发挥二胡演奏的运弓技巧,演奏出优美动人的乐曲。  二胡使用的松香以经过提炼的透明色块状松香为最好。油松上分泌凝固成的天然结晶松脂也可代用。很多牌子的松香有两种颜色,浅的像蜂蜜的颜色,深的像甘草。当演奏时,松香会变成粉末,这时它的颜色都是相同的白色。不同品牌的松香其硬度略有差异 ,软的松香会让琴弦震动的更好,但因为太黏,容易产生杂音,而稍硬的松香附着力又不如质地较软的松香,但不粘弦,二者各有利弊,如何选择还要看个人的演奏习惯而定。  好的松香尘小而且易上不易脱落,反之尘大而且不易上较容易脱落。那么,自己也能制作优良的松香吗?答案是:可以。下面和大家谈谈制作的方法,第一步,到农贸市场购买生松香一块(一般几块钱即可,颜色呈浅黄色透明状),第二步,取铁制容器并把松香放入,放在火上,用中火烧煮(任何东西不需添加)直到把松香烧煮成呈褐色的不透明状为止(一般几分钟即可)。取生活中常用的小纸盒,比如小的药盒之类的都可以,把火关小,不能关掉,否则,松香会很快冷却,用干的小汤匙(不能含有水)把已经煮好的松香一点一点的置入纸盒中,不能太快而且纸盒的下方一定要封闭(这个过程一定要小心,注意不要被烫着),如此用完所煮松香,可以做十几块松香,几年都不用买松香了,而且经过加工的熟松香具有尘小,易上不易脱落的优点。以后使用的时候只需把上方的纸撕掉一圈就可以了。
二胡选购 木料: 从木料上说,上上品当然是高密度的红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乌木、鸡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为乌杨或新木,其他杂木制作的二胡只可作为初学练习之用。皮膜: 二胡筒上的皮膜均为蟒皮,,以色泽鲜艳分明,鳞纹均匀,光滑带有油性、薄厚适中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松紧对二胡的音色影响很大,过厚则振动迟钝,过薄则声音单薄易出噪音;蒙得过紧则声音尖硬,蒙得偏松则声音迟钝易塌陷,一般来讲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紧一点为好,开始用时在皮面上抹一点植物油,拉完琴后琴马压在皮上不要松弦,经过两三个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张力就可达到松紧适中,这时,需备一截与琴筒横面一般长的铅笔在用完琴后架在弦下面以减轻琴马对皮膜的压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张力状态。还有,如在南方购琴到北方使用,要选择皮面张力偏松的;在北方购琴到南方使用,要选择皮面张力偏紧的,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南方气候潮湿,皮膜受气候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琴杆: 琴杆是二胡的支撑体,要随琴弦重大拉力,木质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镟成,中间不可有疖,更不能拼接,否则,容易变形断裂。琴杆过去都是圆形,随着钢丝弦的普遍使用,琴弦拉力增大,现在普遍改为能抗弯的扁圆形,横截面好像鹌鹑蛋的形状,琴杆标准长度一般为830毫米,过长琴杆易弯,过短则弦的张力不够,影响音色。 琴轴: 琴轴有全木轴,涡轮式机械轴,和螺杆式机械轴三种,一般业余学琴多用机械轴,它的优点是调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选购时要检查制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适当点一点儿缝纫机油,避免受潮锈蚀溢扣跑弦等问题。 弓子: 二胡弓子是由弓杆与弓毛组成的,弓杆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为一绺马尾,从弓尖弧形小弯中通向弓根系在鱼尾处,弓鱼一般由有机玻璃或兽骨制成,固定在弓尾螺丝上用于调节马尾松紧,整个弓杆呈浅马鞍型。弓子是二胡演奏发音的关键工具,它的质量对于演奏的影响极大,弓杆的粗细、轻重、长短虽各有所好,但都不可过分,过轻过细则绵软无力;过粗过重则笨拙、音噪;过长则不好控制;过短则影响长音演奏,因此,一般以850毫米左右为宜,用料有老红竹、江苇竹和凤眼竹,以节少、粗细均匀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弯度要适中,弯度过大则难以控制;弯度过小则影响握弓手指的灵活。弓毛以白马尾为上品。选择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讲的问题外,还要看马尾梳得是否整齐,与鱼尾连接外捆扎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购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马尾 松脱无法使用,就是在选购琴弓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另外,在使用时要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马尾的松紧,用完后要将鱼尾螺丝拧松以保持弓杆的良好状态。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马尾,以保持弓毛的洁净。松香须用特制的胡琴松香或小提琴松香擦在弓毛上,不可将松香烫在琴筒上,这样做易出噪音,拉起琴来松香沫飞溅沾在弦上和琴杆上影响换把和高音区的演奏。新的弓子不易擦上松香,可用一些碎松香碾压在弓毛上,松香要勤擦,每次不要擦得太多,一般以拉琴二至三个小时后擦一次为宜。 琴托: 琴托是垫在琴筒下面的木托,由较重的硬木制作,二胡有了琴托以后,使琴身在腿上更为稳定,大大方便了下把位技巧的发挥并增加了音量。 琴马: 琴马是将琴弦的声音传导到琴筒的关键部件,它对发音的好坏、音量的大小起着重要作用。制作琴马的材料很多,几十年来,人们对琴马的制作进行了多种试验,均各有利弊,现在大都使用枫木和松节制作的琴马,底部有圆形的或椭圆形的,高度为1厘米,底部宽度为1.5厘米,上部横宽为1厘米。这两种琴马普遍认为发音柔和、音质纯正。当然,二胡发音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琴马,它与琴筒的木质好坏、皮膜的薄厚、松紧、天气的阴晴、空气的潮湿、干燥、冷暖均有直接关系。因此,琴马尽可多备几种(木质、竹质、骨质、塑料等到以便在不同气候情况下进行调整,至于在何种情况下用何种琴马,需要自己去体验。紧靠琴马的下面,还须在琴弦与皮膜之间塞一小块用绒布或毡子做的制音垫,它能解决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旷音,使之集中、丰满,制音垫的薄厚、大小要适中,过厚则影响音量,过薄则不起作用。 总结: 要想购得一把称心如意的爱琴首先要从木料入手,它是二胡音色好坏的先决条件。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材质的二胡其中不乏有以次充好的,选购时得多加小心以免上当。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识别木料的真假与优劣。 第一,要看音色。以试奏为准,要尽可能的多试几把琴,多试几个把位要知道同样品牌或同样价格的琴有时音色相差甚远,好的二胡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第二,要看做工。一般来说,越是优质的二胡做工越细腻反之就越粗糙。 第三,要看价格。优质的二胡价格可是不菲。 这其次就是看皮膜,第一,皮膜的颗粒要大。第二,皮膜的颜色成份中黄颜色越多越好。 最后是看弓子,好弓的标准有三,第一,弓要长而直。第二,弓毛应是白色且弓毛多而齐。第三,弓杆的节应少而小。给分吧写这么多呢
  现在较为普遍流行的是"擦香",擦香即用松香直接在弓毛上来回的反复擦拭。这样擦一次松香后至少能拉一个钟头。实践证明,刚"擦香"后奏出的琴声并不十分理想,要在拉奏两三分钟后琴声才逐渐转为常态,擦香时,用力不可太重,以免擦断弓毛。 用了新的松香后几个小时,老的松香才会有效果。   没有松香,琴弓在琴弦上拉奏的时候就会发滑而不能发出声音。用一点松香,弓毛会有一些粘性,拉奏的时候就会“抓住”琴弦让它震动以发出声音。松香买来的时候就是用布或小盒子包好的,他不但有粘性而且很硬,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很长时间,越硬的松香越容易碎。 一、将二胡调整到最佳状况 无论是专业的,或者是业余的二胡爱好者,都希望自己拥有一把得心应手的二胡。面对一把新买的二胡,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磨合。在磨合期,最关键的是蟒皮的磨合。因为新蒙的琴皮一般都比较硬、比较紧,需要通过不断地拉琴,使其纤维组织适应各种作用力的传导,引起琴皮的振动。无论是内弦、外弦、高音区、低音区、长弓、短弓、重弓、轻弓、慢弓、快弓、顿弓、颤弓等弓法和指法,都要练习。这样琴皮才能适应各种力度的变化,使琴皮的振动频率,在不同的音高点上、在不同的力度下,都能够产生最佳的振动效果。当琴皮的弹性处于最好的状况时,琴皮也就被完全振开了,琴的声音就会越拉越好听。如果琴皮较厚、蒙的又紧,还需要用力度较大的弓法来磨合。 在磨合期间,要注意对所有音高点都要照顾到。可以多拉一些音阶模进练习曲,有助于各音区的磨合。由于二胡外弦的音色普遍优于内弦,内弦高把位的按弦、音准、运弓的力度控制等,都比外弦难度大。因此,应多注意内弦的训练。我曾遇到过一把拉了30年的老二胡,外弦的音色很好,而内弦第二把位以上,噪音很大。一问琴主,他说基本上没怎么拉过内弦的高把位。这说明他的内弦没有经过很好的磨合。内弦的磨合,除拉练习曲外,常拉一拉刘天华的《独弦操》,会有很大帮助。一把新琴,琴皮与琴弦、琴码、琴轴等部件,都是全新的组合。除了琴皮之外,其他部件也要通过磨合,使其达到最佳的适应状态。琴轴的松紧度,通过转动使其紧固,不跑弦;琴弦通过磨合,使其伸缩性达到稳定;琴码得底面要通过处理,中间要比四周得弧度略高一点,使其与琴皮的接触面,达到严丝合缝。 关于磨合的时间,与各人的基础和功力有很大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二胡高手,几个月或半年就可以了;中级程度,需要一年左右;初级程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仅是一种估计。另外,磨合的周期还与琴皮的厚度、蒙皮的松紧度有关。 新琴磨合到什么程度才算磨合好?这无法与新汽车跑固定的公里数指标相比较,只能靠定性的感觉来判断。新琴的声音发生,发硬,发涩,不柔和;发噪,不圆润、不流畅。有的琴音量也不大,狼音也比较明显。经过磨合以后,琴的音质和音色都会得到改善,声音变得圆润、流畅、柔和、通透、响亮,音量增大,穿透力增强,狼音也会减弱或减少。达到这样的效果,磨合期就算结束。这是笔者个人的看法。 二、把二胡整合到最佳状态 每把二胡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就和人一样,只有相似,没有完全一样的。因此,要对自己二胡的特性,进行全面了解和熟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状态。我们可以把二胡的组成部件,看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二胡的琴身、琴筒和琴皮,在出厂时就已经定型了,其材质和工艺决定了琴的品质和挡次,我们已无法改变。但对千斤、琴弦、琴码、琴弓、滤音垫的配置,我们还是有机会、有可能去选择、调整和改善,这就叫优化组合,或者叫资源的整合。如果方法得当,配置合理,调整得恰到好处,就能够把琴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到最好的水平。当然,这种整合、调整,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脱胎换骨。前面已经讲过,琴的品质在出厂时,就已经定型了。不可能指望换个好琴码、好琴弦,就能把一支抵挡琴的音质、音色调整到高档琴的水平。 千斤的位置:教材上说,用自己的肘部抵住琴筒,手臂与琴杆平行,以小指根部的高度确定千斤的位置。但每个人的手指长短不一,还要进行微调,手指长的上调,手指短,特别是小指比常人短的,应该将千斤下调,直到按弦音准合适为准。绑千斤的线材对音质多少有些影响。绵线柔和,尼龙线明亮,用金属挂钩,声音清脆。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一、坐姿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1、身体中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两肩高低悬殊,通常是左肩高、右肩低。   3、过份地踮左脚,甚至左脚掌完全悬离地面。   4、过于低头,使观众只能看到演奏者的头顶心。 二、持弓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1、持弓位置过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进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三、持琴与按指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挂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正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音。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时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四、在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弓子运行不平直。   2、运弓时手腕动作不正确。   3、换弓时腕部有上下动作。   4、运弓的始动点不正确。   5、在换弓中手腕转换的瞬间,左手手指突然松开,造成换弓痕迹过大。   6、运弓中压速比例不恰当,致使音质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习惯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对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却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时弓毛不能呈扁状贴弦,而是呈圆状,以致碰到两根弦而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9、运弓过程中拇指位置游移。 五、在换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在慢(中)速换弦时,手臂不必要的前后摆动过多。   2、换弦时翻手腕。   3、换弦时弓子上下跳动,这是手臂的上下运动造成的。   4、换弦时内外弦的音质、音量不均衡。 六、在分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拉推弓声音不平衡。   2、拉推弓动作上下掂动。   3、演奏分弓时手腕或肘部动作过大。   4、两手配合不佳。 七、在连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弓段分配不佳。   2、在连弓中用弓子打拍子。   3、运弓力度不均衡,常常表现为“枣核”弓。   4、拉推弓的音质和音量不均衡。   5、一弓内音符的时值不准确。 八、在快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右臂动作“轴”没有放在小臂中间部位。   2、弓子打圈,不能保持“平──直”运行。   3、贴弦度偏低,使快弓的发音含浑不清,缺乏颗粒性。   4、拉推弓发音不均衡,将快弓奏成类似“瘸腿”式的效果。   5、两手配合不密切,常常表现为左手国际音乐网动作滞后 九、在颤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布不恰当。   2、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3、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 十、在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跳起,给顿弓增加了“嚓喀、嚓喀”的杂音。 十一、在抛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手臂上下运动过大。   2、手指动作与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抛弓时右手抬得太高。   4、弓子起跳时蹭弦出杂音。   5、演奏抛弓时弓杆打琴筒出杂音。 十二、在换把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向下换把后大臂没有随之下移,而是仍然保留在上把的位置上。   2、换把后一指定位不准确。   3、换把时把位概念没有放在大臂部位,而是放在虎口部位,这容易使换把定位不准确,尤其在大幅度跳把时,更不易做到一步准确到位。   4、在换把时手指先移动,然后虎口再移动,这就使换把动作的从属关系颠倒了。   5、由高把位换至上把位时,虎口不碰千斤(上把不到位)。   6、换把不能上下垂直运动,以致琴杆在演奏过程中前后晃动过大,从而影响了换把   的通畅性。   7、虎口松紧状态不恰当,或换把时没有松开,以致动作艰涩,造成换把困难。 十三、在揉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滚揉时动作紧张、僵硬,各部位的配合不协调。   2、揉弦时虎口移动,影响了揉弦的稳定性。   3、揉弦与音准的关系把握得不好,或是因揉弦影响音准。   4、揉弦手法贫乏,缺乏变化。 十四、在滑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左手滑动速度不均匀,中间有停顿现象,以致滑音断断续续。   2、滑音与应占的时值不吻合。   3、上下滑音的头或尾演奏得过满,该隐去的部份没有隐去;或渐出渐入的过程奏得不自然,致使滑音显得蠢笨、呆板。   4、盲目地使用滑音,没有选择和扬弃,使音乐变得象面团一样粘乎乎的一片。   5、垫指滑音的音准不佳。   6、垫指滑音不圆润,手指在过渡的过程中有“坎”,使垫指滑音变成了三截式的滑音。   7、演奏回滑音时音头不饱满,甚至“吃”掉了音头,使回滑音变成了上滑音,没有起到回滑音强化音头的作用。 十五、在装饰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分寸掌握得不恰当,常常是将装饰小音符演奏得过于强调,以至突出于旋律线之外,显得笨拙、累赘。   2、在演奏擞音时,将擞音的第一个音奏得过长,以至造成节拍重音的移位。 十六、在颤指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手指因过于紧张而抬不起来,因而击弦无力,造成发音含混不清。   2、手指击弦忽快忽慢,不均匀。   3、颤音与本音之间的音程不准确。   4、颤音达不到理想的速率。 十七、在泛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左手轻触的泛音点音位不准确。   2、弓毛的压速比例调配不恰当。   3、弓子运行速度不均衡。 十八、在拨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1、勾弦时指肉“吃弦”过深,以至发音迟钝,常晚于节拍点发声,而且音响偏硬,没有充分的余音。   2、左手在轮指时,三个手指弹弦的音量不均衡,或因手指相互牵制,缺乏独立性而不能均匀地依次弹出。   3、左手拨弦的同时配合以右手的拉奏,容易出现双弦音量不均衡的现象,往往是右手拉奏音量过大,而左手拨弦不出声。   4、右手拨弦的位置不恰当,会使弦的振动不充分,以至声音发空、发散。   5、右手拨弦与左手按指的动作配合不默契,以至两手动作的点不能对在一起,这样不但发音含混不清,还会影响节奏的准确。   6、在拨奏中,因弓毛碰弦,而使琴弦不能自由振动,以至发音沙哑,或出杂音。
小提琴松香和二胡松香是一样的。好松香摩擦力。同样擦一次它用得时间长。我用的是50元的松香。就是好。
一楼回答答非所问二楼回答很扯淡标准答案透明度高的,无杂质的较好!其实,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增加摩擦。演出时忘了带松香了,随便找人借一个擦了效果完全一样,而且不赞同打太多松香,声音太刺耳。

二胡用的松香有什么讲究


文章TAG:二胡松香二胡  松香  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