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五言绝句分为两种:律绝和古绝。古绝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其中有四种句式,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所有的平仄格式都是在由这四种句式组成的。而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分为四种:仄起;仄起入韵;平起;平起入韵
第二种,拟一首,重阳:今日又重阳,平明见降霜。老家来喜信,二老住新房。

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2,五言绝句怎么排序

五言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言绝句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听 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五言绝句怎么排序

3,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需要符合怎样的平仄格式

一。七言绝句七言诗的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第一种格式。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七言绝句的第二种格式是:(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格式首句入韵。举例: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鲁迅《悼杨铨》七言绝句的第三种格式是:(3)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举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七言绝句的第四种格式是:(4)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格式首句入韵。举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需要符合怎样的平仄格式

4,请教五言绝句的格律问题

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      平平仄仄平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一)仄起首句不入韵(| |)对照诗:王之涣《登鹳雀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仄起首句入韵(| --)对照诗:卢纶《塞下曲》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三)平起首句不入韵(-- |)对照诗:李端《听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四)平起首句入韵(-- --)对照诗:王涯《闺人赠远》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5] 【说明:加方框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平起或仄起主要看首句第二个字的平仄。(| | )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

5,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五言律诗是五言古诗的分支.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 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诗人沈约在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创造的。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 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 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限制。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再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但开头和结尾 两句都不用对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四声",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 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文章TAG:五言绝句  格律  五言  平仄  五言绝句格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