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人物叶成焕简介

近代人物 中文名:叶成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 出生日期:1914年10月19日 逝世日期:1938年4月18日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长生口、响堂铺等著名战斗 叶成焕人物介绍 孩童时期 叶成焕,1914年生,出身在河南新县郭家河乡吴河村一个贫农家庭,做为长子的他,小时候给家里放过牛。后进入私塾读书,成了当时叶家“成”字辈中唯一一个念过书的孩子。 革命岁月 1929年,叶成焕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 *** 。 (历史lishixinzhi.com) 1930年,叶成焕参加鄂豫皖红军,屡建战功,担任师长、师政委等职的他,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位著名战将。 1936年9月12日,叶成焕任红31军第93师政治委员,在甘肃通渭县给驻守界石铺的红一方面军先遣队写了一 封信,表达了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国革命前途的美好憧憬。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方面军的93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第386旅772团,叶成焕由师长改任团长。 1937年9月20日,叶成焕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太行山一带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带领七七二团随旅部向太行山地区挺进。 1937年10月,叶成焕率第772团在长生口与日军第一次作战,并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场胜利。同年11月,叶成焕指挥了黄岩底战争大获全胜,并把第772团打出了“老二团”的威风。 1937年下旬,叶成焕率部队在山西平定县七亘村重叠设伏,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400余人的重大胜利。同年,在黄崖底战斗中,叶成焕率部队歼灭日军第109师团300余人,击毙骡马300余匹。 1938年初,叶成焕率部参加了神头岭等战斗,共歼日军1500余人,为创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英勇就义 1938年4月17日,叶成焕在保卫太行的战役中,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头部,于18日凌晨,壮烈牺牲,葬于山西榆社县郝北村,年终24岁。 叶成焕主要成就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第129师第386旅第772团团长。他率部队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在长生口战役中,叶成焕率领部队歼灭日军45人,取得了与日军作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的半年内,叶成焕率部队在黄崖底、七亘村等战役中,都获得了胜利,初步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38年长乐之战,叶成焕率领部队在武乡以东的长乐村将东撤的日军大部截住,迅即发起攻击,将日军截为数段,压缩到狭窄的河谷里基本歼灭日本,这场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开创了八路军雄踞太行的局面。

近代人物叶成焕简介

2,三战三捷抗日虎将叶成焕

叶成焕,1914年出生,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成焕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热播电视视剧《亮剑》李云龙的原型———著名将领王近山,当时是这个团的副团长,为叶成焕部下。 叶成焕这个人,长相非常儒雅,看其相貌,根本不像一个军人,倒像一介书生,他也确实是大家庭里唯一读过书的男儿。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偏偏这么一介文弱书生,作战却异常勇猛,而且有勇有谋。 抗日战争时期,叶成焕率部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全面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作出了重大贡献。 叶成焕和日军进行的第一场战斗是长生口战斗,长生口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西部,自古以来就是河北和山西往来的必经之路。 1937年10月,叶成焕率第772团在长生口与日军第一次作战。因为以前从未和鬼子进行真枪真弹正面交锋,此长生口一战,算是初战。 打仗不打无准备之战,行事缜密的叶成焕思考再三,决定乘天黑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叶成焕响应旅长陈赓命令,派副团长王近山带领第3营两个连的兵力,提前进入地形复杂的长生关关口进行设伏。 10月21日晚,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战士们随即“关门打狗”。在黑夜中行进的日军,顿时被猛烈的手榴弹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鬼子们一边呜哩哇啦地盲目还击,一边慌忙退守到长生口村边的一个打谷场,空旷地带视野更开阔,这真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我军战士们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战斗持续了半个小时,除少数鬼子逃跑外,其余50多名鬼子全部被击毙。 这是第一次长生口伏击战,由772团第3营完成,也是叶成焕对日作战所取得第一场胜利。 转眼到了1938年2月,根据战争形势,八路军129师决定再次发动长生口战斗,772团团长叶成焕再次接到命令,率部号称“夜老虎”的二营,于22日凌晨1时出发,拂晓前赶到长生口南山布设伏击圈。凌晨4时许,战斗打响,8辆汽车载着200多名鬼子全部进入叶成焕布设的伏击圈,二营战士居高临下,迅速发起猛烈进攻,鬼子们措手不及,乱成一锅粥,仅仅半个小时,战斗便宣告胜利结束。 这次伏击战共击毙和俘虏日军130余人,炸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2门、九二式重机枪2挺、步枪50余支以及大批武器弹药。 这是第二次长生口伏击战,由叶成焕772团第2营完成。 1938年春天,日军集中3万兵力对我根据地发动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叶成焕所在的129师决定再次进行设伏,这次设伏地点在神头岭。3月16日早上,日军进入了八路军伏击圈,772团在叶成焕的指挥下向敌军发动全面进攻。经过激战,歼灭鬼子15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一批军用物资。 15天后,叶成焕又率部在山西河北交界的响堂铺,伏击日军,同样取得胜利。 这几场战争就是著名的“三战三捷”,也是叶成焕作战的标签。其中“长生口伏击战”进行两场,第一场次有3营完成,第二场次有2营完成。 天妒英才,这样一位神勇的抗日虎将,1938年4月17日,在保卫太行战役中不幸头部中弹,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于18日凌晨,壮烈牺牲,年仅24岁。 其实组织已经准备提拔他为386旅副旅长,但叶成焕说,等这场战斗过后再说吧。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英雄,2009年,叶成焕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三战三捷抗日虎将叶成焕

3,亮剑中被严重低估的一支主力部队陈赓大将麾下的第772团

电视剧《亮剑》自2005年播出以来,一直备受大家的好评,就因为这是一部极为贴近抗战 历史 的良心剧作,很真实的反应了中国军民艰难的抗战历程。因而,十几年过去了,其热度依旧不减当年。 但《亮剑》毕竟是一部影视剧作,很多精彩激烈的战役战斗和 历史 事件或多或少都做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化处理。 比如,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的一场战斗:李云龙率领独立团打出翻身仗的李家坡之战,就和实际的 历史 有着很大的出入。 《亮剑》中关于这场战斗的描述是: 影视剧中的这场战斗是有 历史 原型的,就是发生在百团大战后期的关家垴之战:1940年10月29日,129师师长刘伯承指挥385旅、386旅、新编第一旅、决死第一纵队等部队,将西犯我根据地的岗崎大队500余人团团围在关家垴高地。 这场战斗,八路军投入了129师的大部分主力。由于关家垴高地易守难攻,加之日军土工作业水平很高,武器装备精良,又有空军支援,129师围攻两天一夜,最终未能全歼敌人随着为日军大批援军赶到,129师于31日下午4时撤出战斗。 此战共歼灭日军280余人,余下的200余名日军在增援部队的接应下,仓皇逃走。由此可见,真实的抗战是多么的艰难,不是我们的军队不够勇敢,而是技术和装备上的差距实在太大。 在《亮剑》中,李家坡战斗出现了一支番号为772团的部队。不过,这支部队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战斗力,和李云龙的独立团比起来,简直是弱爆了。李云龙更是嘚瑟的大呼要教772团团长程瞎子怎么打仗。 772团的战斗力真的很弱吗?当然不是,真实的抗战史中,772团无论战力还是战绩,完全可以碾压李云龙的独立团。 陈赓率领的386旅由原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改编而成,772团是由31军下辖的红93师改编而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386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了。 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失败后,军部和四个主力师红10、红11、红12师和红73师离开苏区向西撤退,来到川北,创建了川陕根据地。四个师全部扩建为军,依次分别是红4军、红9军、红30军和红31军。 也就是说,红93师是由从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红73师一部在川陕边区扩编而来。红73师在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保卫斗争中,经历的大小战斗不计,立下过无数战功,后又经历了长征的洗礼,是一支具有光荣 历史 传统和卓著功勋的铁血劲旅。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联合抗日,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六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主力团,各主力团的番号也皆为三位数字。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则改编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 只有上面的这些部队受到国民政府认可的正规军,可以享受到到国民政府的军饷和补给。 由红31军改编而成的386旅下辖771、772两个主力团,经过短暂的集训后,便立刻开赴抗日前线。在抗日战场上,772团打了很多精彩的战斗,是陈赓麾下的一把尖刀。 1937年10月下旬,772团在七亘村两次设伏日军第二十师团的运输队,共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并间接支持了在娘子关被包围的数千友军成功脱险。 同年底,在粉碎日军的围攻中,772团再立大功,两次战斗歼灭日军200余人,占129师全部歼敌数量的近三分之一。1938年3月中旬,772团同771团、769团一起在神头岭伏击日寇,取得毙伤敌人1500余人的辉煌战绩。 接下来的响铺堂之战、长乐村之战,772团都是作为主力部队参加了战斗。这是一支有着绝强战力的英雄部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辉煌战绩远远不止这些,也不逊色于八路军的其他任何一个团。 772团在抗日战场上经历了无数大小战斗,立下赫赫功勋,却也是最为悲壮的一支主力团,该团的首任团长和三位首任营长皆壮烈殉国,战死疆场。 尤其是首任团长叶成焕,改编前担任红93师政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指挥员,深受师长刘伯承的器重和喜爱。不幸的是,叶成焕在长乐村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叶成焕牺牲后,刘伯承师长抱着他的遗体失声痛哭。叶成焕不牺牲,必是中将往上。 《亮剑》中,386旅独立团只有李云龙和赵刚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但772团不同,该团出了20余位开国将军,可谓是将星云集。 首任副团长王近山,绰号“王疯子”,红军时期就是师长,一生战功显赫,开国中将。 团政训处主任谢富治,红军时期就是军级领导,开国上将。 由新四军调入129师772团的陈康,担任过团长职务,陈赓手下第一勇将,开国中将。 由团政治部组织股副股长升到团代政委的张祖谅,解放战争时期和朝鲜战场上立下大功,开国中将。 团首任参谋长孙继先,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开国中将。 被授予开国少将的有:尤太忠、王才贵、张明、蒲大义、周学义、于侠、张春森、雷绍康、程悦长、田厚仪、 闵学胜、查玉升、袁学凯、张德贵少将等。。。 那么,在影视剧中,772团程瞎子的原型究竟是谁?李云龙到底有没有资格教程瞎子打仗? 八路军在开赴前线后,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部队扩展十分迅速,因而出现了独立团、新一团等番号的部队,不过这些扩编的部队不受国民政府的承认,也没有军饷和补给,完全是自给自足。 李家坡战斗的 历史 原型关家垴战斗发生的时间是1940年10月底,而《亮剑》第一集开始的时间是1940年2月。此时的八路军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部队数量翻了数倍不止,仅129师主力就有9个旅和1个特务团。 改编初期的首任团级干部基本都已升到了旅一级,接任的大多是改编初期的营级干部,这些人在红军时期,至少也是团级主官,或者是在战场上有着极为出色表现的基层指战员,资历不低。 772团在抗战时期一共有6位团长:依次分别是 叶成焕、易良品、王才贵、程世发、陈康、周学义。 首任团长叶成焕于1938年4月16日,牺牲在长乐村之战中。叶成焕牺牲后,三营营长易良品接任团长职务,后调离,1943年牺牲。1939年9月,王才贵出任772团团长,同年底的反“扫荡”斗争中,他指挥772团立下大功,战后升任师直政治部主任。 之后,程世发接任团长职务,然而资料对于程的记载很少,或许是因为后来程世发因为犯错而被开除党籍的原因。第五任团长陈康是1940年10月调入772团,先是当副团长,后来升任团长。第六任团长是周学义。 所以,《亮剑》中程瞎子的原型应该就是第五任团长程世发,而不是陈康。陈康虽然资历略浅一些,但他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功显赫,是陈赓手下的第一勇将,影视剧中绝不会拿这位功勋卓著的铁血悍将当陪衬来进行调侃。 程世发是一位老红军,参加过长征,为革命事业立下过功勋,他能从基层一步步升到主力部队772团团长的位置上,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李云龙虽然在红军时期就是团长,这份资历确实不浅,但他不一定有资格去教这位主力团长如何打仗。 不仅因为程瞎子的能力并不一定比李云龙弱,更是因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这支英雄的铁血劲旅。 《亮剑》中关于李家坡战斗的画面展现让人看得很是热血沸腾,然而对于拿772团来做主角的陪衬进行调侃,让人有些不舒服。这部剧主要以主角和独立团为主线,虽然使用了其他部队真实的番号,但出境很少。 尤其是对于772团,只作为陪衬打了一场酱油,让很多不了解事实的人认为这个团是一支没有多少战斗力又不会打仗的末流部队。这对于772团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和浴血奋战的英雄来说,是一种亵渎。 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可以体会它所要展现的精神价值,虽贴合 历史 ,却不是真正的 历史 。 我无贬低该剧的意思,只是想把真实 历史 中的772团写出来,这是一支有着无上荣耀和赫赫功勋的部队,应该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亮剑中被严重低估的一支主力部队陈赓大将麾下的第772团


文章TAG:叶成焕叶成焕  近代  人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