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诗中的古隆中意境隽永,苏东坡借景喻人,对诸葛先生人格魅力给予崇高礼赞;我们现在看到的古隆中,其前身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隆中十景”(南阳武侯祠”卧龙岗十景”在襄阳的文化镜像),1893年改现名”古隆中”并建造同名石牌坊。”刘保林是明白人,在他看来”古隆中”真伪并不重要,”敦信劝忠”才是襄阳人建造”古隆中”的价值所在。

1、你们对襄阳的古隆中了解多少

你们对襄阳的古隆中了解多少

感谢网友”鄂小贝”邀答。东晋之前的典籍文献没有任何”隆中”记载,早期的”隆中”先后有东晋王隐《蜀记》隆中(沔之阳隆山—隆中”亮故宅”)和习凿齿《汉晋春秋》隆中(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亮家”隆中)两处记载,其位置大体分处汉水两岸;因上述记述均语焉不详,故均无法在东汉地图上准确定位,导致后人对两处隆中难辨真伪。

以此二”隆中”为雏型,后世文献中出现了多处关于”隆中”的记载,同样是散处汉水两岸,令人莫衷一是,”南阳诸葛庐”所在的南阳卧龙岗,在众多文献和词赋中也被称做”隆中”,时间跨度纵贯数个朝代。清朝光绪年间,曾任权兵备使者的华阳人刘保林撰《隆中草庐碑记》:”昔人云,南阳诸葛庐,武侯亦自谓躬耕南阳,考南阳有诸葛宅,相传即三顾处。

今襄阳距城三十里,又有诸葛庐旧址,历朝士大夫相继修葺,大概皆追仰前徽,好贤慕名之盛心也,此敦信劝忠之心,诚不必问斯庐之真伪。”刘保林是明白人,在他看来”古隆中”真伪并不重要,”敦信劝忠”才是襄阳人建造”古隆中”的价值所在,苏轼《万山》诗提及了一处“传云(传说)”中的古隆中:”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这个”隆中”在万山西北方向,是一处隐然隆起并被桑柘树覆盖的缓丘,显然不是现在位于万山西南的”古隆中”或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南阳隆中(卧龙岗),个人认为”隆中”一词最早出现于和《桃花源记》作者、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同时代的王隐、习凿齿二人著述,到底是纪实还是虚指,本身就值得琢磨;况且又历经千百年传承演绎,”隆中”已淬炼成远离实体窠巢的故居文化符号——我们无法解释典藉文献中面貌各异的各处”隆中”所本为何,也无法解释今天的襄阳古隆中,为何位于史载“自汉以北为南阳”的东汉南阳郡地盘之外,正是这个缘故。

《万山》诗中的古隆中意境隽永,苏东坡借景喻人,对诸葛先生人格魅力给予崇高礼赞;我们现在看到的古隆中,其前身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隆中十景”(南阳武侯祠”卧龙岗十景”在襄阳的文化镜像),1893年改现名”古隆中”并建造同名石牌坊,此一”隆中”历经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数次大规模建设升级,业已成为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风景名胜区和诸葛故居纪念地。

2、明清建筑襄阳“古隆中”,算不算古迹?

东湖先生写到:日前与二三挚友到襄樊古隆中一游,这地方青山环绕,松涛蓊欝,花雾迷离,是一个好的去处。说是风景名胜,倒也实至名归,但人文底蕴与南阳卧龙岗相比,逊色多矣。入门后,第一景点称“古隆中”石牌坊,乍看古趣盎然,可是听导游小姐说,此坊修建于1893年,与毛泽东同年,严格说只是一个近现代产物,丁宝斋将石牌坊称之为“隆中的标志”,这个标志恰好坐实古隆中不古。

隆中的石牌坊修建于1893年,而且只有一个,而南阳卧龙冈有三个石牌坊:大门外的一个“千古人龙”石牌坊,修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山门内的“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牌坊修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武侯祠后院的“三代遗才”石牌坊修建于康熙二年(1663年)。可见,南阳武侯祠刊刻最早的石坊早于“古隆中石坊”两个多世纪,另外,“古隆中”一词的提出应该也是此时,距今也就100多年,

“古隆中”石坊的确不“古”,这个“隆中的标志”还是应该实至名归吧。此外,还有网友西岭千秋雪比较两地武侯祠内的古树,这也是一个很聪明、很独到的观察角度,我们知道,大凡著名的古建筑、故居、祠庙周围,始建和重建时多会栽种一些松柏、银杏、蜡梅等生长期较长的树木,存世时间有时会长达数千年,其寿命远远超过古建筑(多为数十年至数百年,元代建筑今已极为罕见了)和石碑(多为数百年至1000余年,存世的唐碑今已极少了,汉碑可谓凤毛麟角)。


文章TAG:古隆中  襄阳  美景  形容  怎么形容襄阳古隆中的美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