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四大名塔

四大名塔具体指的是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中国古代四大名塔

2,中国四大名塔是什么

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中国四大名塔分别是嵩岳寺塔、千寻塔、释迦塔、飞虹塔。不管从塔的设计,要求方面,都属于世界一流建筑,是值得观赏的建筑景观。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历史。

中国四大名塔是什么

3,中国四大名塔是什么

00:00 / 00:5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中国四大名塔是什么

4,中国的四大名塔是什么出自哪里

玲珑宝塔江边坐,河妖鬼怪莫前来。小时候每次一看到塔,都会想到家长老人经常念叨的这句话,而每每想起这句话,总会对塔产生敬畏和感激之情。尽管后来科学文化让我不信鬼神之说,但是塔文化确实是我们中华不可或缺的文化宝藏。除去要知道塔基本上是七层这样的常识,还要知道在我们国家,有四大名塔,除了我们熟悉的千寻塔还有飞虹塔、嵩岳寺塔以及释迦塔。一、最古老的塔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塔是位于嵩岳寺的嵩岳寺塔,其塔身是由砖石结构建成的。最为珍奇的是它有十二边为底座,这是在当今我国的塔类建筑中绝无仅有的。如果说只是有十二边倒也不足为奇,但是它密檐的结构让它在近千年的风风雨雨中依然屹立不倒。这就可见我国古代建筑的超高技艺和古人让今人叹为观止的智慧了。二、最美丽的塔斯人如彩虹,见过方知有,而飞虹塔也是这样一座美丽多姿的塔。飞虹塔位于广胜寺内,远处看很像北京的天坛,走进看才能看出其中的差别。不过,飞虹塔还是在远处观望比较好,因为塔身颜色丰富,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折射出像彩虹一样的光带,就像在彩虹之间建出来的一座塔一样。三、最高的木塔和最孤独的塔如果说我们平时见过的石塔太过普通,那么在宋朝时期建立的释迦塔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因为这座塔不但消耗了古人十二年的心血,还是我国目前最高的木塔。而释迦就是释迦摩尼的意思,所以这座塔是一座为佛祖而建立的佛塔。另外,还有在南诏国时期建立的千寻塔,当然不是飞来山上千寻塔的那座,而是一处在云南大理的遗迹,因为院内各种东西几乎荡然无存了,唯有这三座孤独的塔在这里默默守护着。

5,中国四大名塔分别是哪几座 最好简介一下

中国四大名楼 一、蓬莱阁 蓬莱,因有海市之胜,历史上曾是秦、汉之君巡幸的地方;之后,八仙过海的传说又长久地依附在这里,遂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仙境。 蓬莱阁即缘此而建,坐落在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丹崖拔海面起,通体赭红,与浩茫的碧水相映,时有云烟缭绕,蓬莱阁高居其上,“仙阁凌空”确是一幅天开的画图。 蓬莱阁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创修于宋嘉佑六年。 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滕 王 阁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滕王阁始建于宋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腾王阁,屡毁屡建达二十八次之多。新落成的腾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四、黄鹤楼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 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6,中国四大名塔指的是

  中国四大名塔:嵩岳寺塔、千寻塔、释迦塔、飞虹塔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 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 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千寻塔  千寻塔中国的古塔到处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却为数极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闻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滨,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现寺已无存,塔却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区发生大地震,城内外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华里的三塔,却安然无恙。 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共有16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水妖水怪。自塔顶向东眺望,洱海胜景尽入眼底。现在楼梯已坏,游人已不能登上塔顶了。塔前照壁上镶有大理石镌刻“永镇山川”四字,字体苍劲有力。 分立在大塔两侧的南、北两小塔,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 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关于三塔的修建年代,说法颇多,一般公认千寻塔建于唐代 南诏国时期。前几年在修塔时,取塔内的木料进行碳性放射年代测定,建塔的年代又远于唐代,但就其修建三塔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看,只有在南诏晚期遥开成年间方有可能。南、北二塔是在大塔修好后增修的,大约建于宋徽宗时。 由于三塔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75年维修三塔时,把千寻塔外表的贴砖拆去,又在塔身的隐蔽部位加了钢箍,对裂缝灌了水泥浆,使古塔得到加固,又修复了塔刹,使它恢复了明代以前的原貌。  释迦塔  释迦塔: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 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 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 明清改制,惟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 后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 状未变,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 建筑。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 年实地测绘,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补测考察,古 建研究专家陈明达编著了《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体造型 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 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个大型砖石基座之上,基座分两 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 4.4米。该塔每层之间 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 9层。附阶周匝,正南 面辟门,塔底层直径 30米。2层以上皆设斗□挑出平座 钩栏。每层柱间装隔子门。各层柱头上施斗□悬挑塔檐, 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  塔身构造  结构 塔身构造是逐层立柱,柱间额贯联,纵横 施以梁枋,其间有斗垫托,夹层撑设斜材,自下至上 逐层叠架而成。每层随塔身内外设柱子两周,遂致各层 构成塔室、围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间,有门额、立颊、 地□结成框架稳固柱身,围廊绕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 架。各层外檐柱上下之间的衔接,有斗和草承托,上 层柱根较下层柱向内收进半径,既可形成塔身外观轮廓 收分的曲线美,又可保持上下层柱的稳定。塔身斗□依 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  塔身梁架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荷载的骨架。1~4层外槽用乳 和草乳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两道,各角抹角一根,两根六椽之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 椽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连接。平座夹层外槽设承重 枋和草乳直角相交,当心立柱,两向设有斜撑,枝樘 固济。第 5层梁架是塔顶结构,外槽有乳和草乳,上 置方墩承平。内槽南北向用六椽和六椽草,其上 方木墩垫架四椽、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铸铁刹杆 插入其中。六椽之间施八角攒尖藻井。  塔刹  塔刹系铁铸部件组合而成。刹下砖砌莲台式基座。刹 高9.91米,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 8条铁链系于戗脊下端,久经风雨,完好无损。 塑像与壁画 塔内各层均有塑像,底层释迦如来坐像高11米,内槽四周绘有壁画,南北门楣横披板上辽画供养人像技法尤精。底层内槽上部置顶式平綦藻井,布列纤巧,是辽代小木作中佳品。 2层佛坛方形,上塑一 佛二菩萨; 3层佛坛八边形,坛周束腰镂刻精细,坛上塑四方佛;4层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层塑一佛八大菩萨。 各像比例适度,面相俊逸,从造型风格分析,当是金明 昌年间“增修益完”时塑造。 佛宫寺释迦塔  飞虹塔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城北17公里的广胜上寺,塔身琉璃镶嵌,俗称琉璃塔。琉璃,是一种矿物质材料。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坩子土)制成的筒瓦、板瓦、脊鲁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结实、坚硬、美观的优点,是我国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筑构件材料。 据塔碑记载:塔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修,始改现名。广胜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许,共有殿堂11座。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临汾盆地发生强烈地震将前塔毁坏。现存的这座飞虹塔,重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至嘉靖六年(1527),历经12个春秋。  塔的设计  塔的设计者是明代僧人达连禅师。达连系襄陵柴村里(今山西襄汾县柴村)人。 明天启二年(1622)至六年(1626),底层增建围廊,塔形为平面八角形锥体十三级,通高47.63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塔身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外镶黄、绿、蓝三彩琉璃烧制,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构制精巧,令人目不暇接。斗拱,主要是使用在建筑物的外檐之下的主头之上。斗,是方形木块,形状像过去量粮食的"斗"形而得名;拱,是一截两端砍削成弯曲形状的长方形木块。斗和拱相交一起形成的建筑构件,就叫"斗拱"。斗拱的功用有三:一是利用出挑,加长建筑物屋面的坡长和出檐的长度;二是增加古代木构建筑的坚固性和抗震能力;三是给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增添了各种装饰品。是明代琉璃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地人称其为琉璃宝塔。每当雨后天晴,塔身光彩夺目,宛如天际一道长虹,故名曰"飞虹塔"。塔身中空,内设"之"字形梯道,在整个塔的十三层八角上,建造者均设计了琉璃套兽(龙头),从兽嘴向下衔悬有金铎(又称风铎、风铃),共一百一十四个,给琉璃塔增添了动听的音乐美感,使这座完美的琉璃宝塔,静中有动,动中有声。可见这座塔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底层塔心室内有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  塔门  塔门是铸铁粗实的门框,进门便是拱券式甬道,宽1.25米,长4.8米(这甬道长度乃是底层塔壁的厚度)。塔底,内部空间亦呈八角形,约18平方米。正北面有泥砖所砌的须弥座一方,上置莲花台,仰莲中央有一尊铜铸释迦牟尼像。坐像通高5.7米,宽2.6米,重约三千余公斤。体态端庄,高大魁梧,右手用"弹指一挥间"手势,似乎在告诫人们:人生是暂短的,切勿虚度光阴。在佛像背后的塔壁上,辟有上塔甬道和攀梯。阶梯为砖石所砌,建于塔壁本体。梯为"之"字形窄巷道,只能通过一个人。塔梯陡度为65~75之间。如若两游人相随上塔,在塔梯"之"字折处,第一个人必须是先从第二个人头顶跳过,上至上一个坡度上,第二个人才可能跟着上攀,其势十分险峻  塔刹  飞虹塔的塔刹部分,采取了非常突出和精密的艺术处理,使之高插云天,玲珑挺拔。在葫芦的束腰处,系有八条铁链条,向八个方向的下方紧拉接,加强了塔刹的稳固性。在葫芦顶尖上装着一根金属棍,这是古人设计的避雷针,这说明先人们很早就懂得尖端放电这一原理。1965年,国家文物局责成山西省文管会的专家重新设计了广胜寺飞虹塔避雷针,东西各接一条接地导线,完善了飞虹塔的防雷设备。  塔轮  飞虹塔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明代文人王翰曾作诗赞日:一塔玲珑驾碧空, 满山翠柏起秋风。 云生宝殿僧常定, 咫尺须弥未许通。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塔与廊巧妙衔接,毫无续貂之感。加之塔正面入口处建造十字歇山式小楼阁(俗称"龟须座"、"五风楼"、"龟头屋"等),丰富了塔廊的内容和塔的总体造型。飞虹塔是我国截至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被世人誉为广胜寺一绝。

文章TAG:中国四大名塔中国  中国四大  四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