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书协副主席,2015年上海美术家协会委员新名单
来源:整理 编辑:上海生活 2023-08-10 01:16:04
1,2015年上海美术家协会委员新名单
上海美术家协会:王劼音、卢辅圣、刘旦宅、朱国荣、张雷平、汪大伟、邱瑞敏、郑辛遥、施大畏、徐昌酩、朱国荣、陈琪等。中国十大在世巨富画家:黄泽金、崔如琢、曾梵志、范曾、何家英、史国良、周春芽、张晓刚、范扬、田黎明。
2,刘小晴小楷书法精选
刘小晴,1942.6,号一瓢,二泉,斋名“一瓢斋”,上海崇明人。书善楷、行,,尤其是小楷书法,更是有着非常不错的造诣。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刘小晴小楷书法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刘小晴小楷书法精选欣赏 刘小晴小楷书法精选图片1 刘小晴小楷书法精选图片2 刘小晴小楷书法精选图片3 刘小晴小楷书法精选图片4 刘小晴个人简介 刘小晴,1942.6,号一瓢,二泉,斋名“一瓢斋”,上海崇明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曾担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沪东书院院长,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杂志副主编,上海文史馆馆员。师从钱瘦铁、应野平,书善楷、行,画工山水。 作品参加了一至七届中国书法展和数十届上海的各类展览。如上海书法小品展、上海书法篆刻大展、第六届上海国际书法展、上海纪念沈尹默书法展、上海现代书法展、中日现代书法交流展、上海百家书法展、中国书协会员精品展览等。 出版有《少年小楷习字帖》、《中国书法技法述要》、《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中国书学技法评注》、《怎样写行书》、《行书基础知识》、《小楷技法指南》、《书法技法简明图谱》、《刘小晴小楷历代名赋集》、《豫园诗存楷书字帖》等。 楷书章法的基本原理 法由理生,学习书法不可只求形似,更主要的是神似。它有三大基本原理供参考。 字形的结构美必须符合自然美的原则。 古代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汉字结体各不相同,有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宽窄、肥瘦的区别,在处理字形对比关系时,要符合自然的形 要符合对立统一的基本原理。 结构美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美。书法的结体就是通过欹正、疏密、长短、大小、参差、伸缩、开合、俯仰、向背等多种多样的变化,相辅相成的,以对立统一的手段达到平正、匀称、协调的整体美。 必须通过笔势的管束进行组合。 书法创作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将所有的点画和单字联系起来的因素是“势”。“势”分笔势和体势。笔势代表时间的延续,体势代表空间的展开。每个字作为运动过程的一个瞬间,它的结体会根据不同的笔势和体势作出不同的反应和变化。所以一个字要写好,必须通过对象笔势整合、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字体的张力和表现力。
3,轻风细雨见高洁 朝羲夕照得青晖出处
现代人手笔,应该出自:周慧君对联《轻风细雨见高洁,朝曦夕照得清晖》画家坤峰先生的水墨画《竹》是画坊名品:三株竹,淡泊典雅,交错有致,挺拔向上;下有数枝竹枝和无数竹叶,或浓墨重抹,或轻描淡写,尚且似有微风摇曳,观之栩栩如生。作者名之曰“清影翠叶”。当代书法家周慧珺为这幅画题写了一副对联:《轻风细雨见高洁,朝曦夕照得清晖》。如果是“轻风细雨见高洁 朝羲夕照保青晖”在网上查到的资料是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周慧君所作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4,刘一闻与方攸敏的关系
我和方攸敏正式订交,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不知不觉,竟然已近二十年的光景了。记得认识攸敏兄未久,我就曾在晚报上写过一篇题为《来自生活的馨香》的文章,以表达我对其人其作的倾慕和敬佩。以后,因着彼此在性格行为、创作思维以及由此而起的诸多方面的相似,我俩友情日深。圈内友人都知道攸敏兄是程十发先生的弟子。程先生是艺界一致公认的国画大家,尤其是他在用水用色方面的绝高造诣,直使无数握管人因此开悟。程先生又是一位写生高手,由他塑造的无数生命形象,每每呼之欲活。看来,攸敏兄这一颇不寻常的丹青手段,确是得了程师的真传妙谛的,要不然,怎会在他的貌似不经意的谴笔勾勒赋彩施墨间,不时透出人们难以想像的瞬息精彩来?说来算是脉络相承吧,攸敏兄也是一位写生高手。这自然得天独厚于他的令众人羡慕不已的工作环境。作为一位与园林业一生相顾的园艺专家,攸敏曾主筹过许多次闻名全国的花卉展和盆景展。当然,这只是攸敏面上的业绩之一,若你不跟他当面接触,或许根本想像不出他对花木品类的熟识程度。一次在某植物园,面对数不胜数的奇花异草,他居然如数家珍似的一一道来,说得众人莫不目瞪口呆!这还不算,他更能十分准确地说出四时花卉的生长习性和灌养要领,难怪他会有“花王”的美誉呢。眼下画坛可谓热闹非凡,时见一些笔会、庆典场合,动辄“出手不凡”者左手夹烟、右手抓笔“信笔一挥”地将牡丹花朵添上芍药茎叶,将腊梅插之荷池。噫唏!那些自相标榜为“一代大家”的人们,其浅薄和无知如此,能不羞赧?圈内之士大都知道,我和攸敏兄是一对喜唱老歌的老搭档。想当年,攸敏是学校东方合唱团的领唱,而我则是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成员,照这么说来,也算是都有点基础的吧。但我俩多数是碰上机缘偶尔为之,不计工拙地自鸣得意一番,这仅仅只是忙里偷闲地为了与友人共享休息时的快乐而已。我俩的此一爱好,当然不能恬不知耻地就说是可以跟音乐艺术挂上钩了,但和书画艺术的创作思维多少有点关联,这种说法,大概不错。为艺之道所谓自信者,往往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为艺者素来深谙所为之艺,喜怒哀乐、吞吐腾挪,信手拈来,全出自然。此工力乎?此学养乎?另等人则对所为之艺本不甚了了,却矫揉造作故做姿态,此往往画蛇添足,乃至自作多情。此自知乎?此人知乎?攸敏兄的第二个作品集就要出版了,这不管对他本人,还是对众多热爱他作品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谨此,我写了以上千字小文,以表示对多年老友的祝贺之情。刘一闻(1949年— ),又名刘沪声,祖籍山东日照,生于上海,斋号别部斋、得涧楼。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幼受庭训,书法、篆刻得艺坛前辈苏白、方去疾、方介堪、商承祚等教诲 。 八十年代初崭露头角,并逐渐建立起典雅清逸的独特艺术风格。与王镛、石开、韩天衡、李刚田被称为“中国篆刻五大家”。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一、三、四届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选等。出版著作有《刘一闻印稿》、《别部斋朱迹》、《中国印章鉴赏》、《历代中国书法精选——楷书》、《恽寿平画集》、《印章》、《刘一闻作品》、《刘一闻楹联书法》、《中国篆刻》、《一闻艺话》等十部 。上一篇: 花王方攸敏
5,丰子恺的资料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我最喜欢其中的《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正如丰先生所说的"暂时脱离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丰子恺漫画的原作,市场上已很难见到。他的水墨画流入市场的比较多。沏上一杯茶,关上门,让我们静心赏阅他的作品。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丰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丰子恺(1898~1975)
中国作家,翻译家,画家。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桐乡市)人。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次年回国,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开始美术和文学创作。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50年代起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青少年时代受老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影响,皈依佛门。他的思想既有超尘出世、静观人生的一面,又有爱国忧民、面向现实的一面。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子恺漫画》、《儿童漫画》、《人生漫画》等受到广泛重视,他的散文结集出版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10余种。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散文大多采用随笔体,与漫画一样清幽玄妙、传神有趣。他勤于翻译工作,先后翻译过屠格涅夫、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并将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子恺(1898—1975年)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绘画。1921年东渡日本,学西洋画。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25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以漫画著名艺坛。并写作了以中小学生和一般音乐爱好者为对象的音乐读物32种。文笔浅显生动,起了普及西洋音乐知识的启蒙作用。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抗战后返沪杭,居家从事创作和翻译。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漫画有《子恺画全集》。译著有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俄国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回答者:小松博客 - 首席执行官 十五级 4-10 17
6,关于顶碗少年的资料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③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④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⑤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2)对词语的理解。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围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这场表演是“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指导学生重点理解3—7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如,描写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时的动作的语句,“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碗,又掉了下来”,从这些语句我们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再如,描写少年表演时神态的语句,“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在第一次失败后,还能保持镇定,有重新表演的信心;但在第二次失败后,他心情十分紧张,没有了再次表演的勇气。从对少年表演杂技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这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同时,还要从对观众的表情、言行的描写,对“碗”的具体描写,感受杂技表演的难度很大;从对老者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鼓励,正是这宽容和鼓励,给了少年勇气和力量,使表演获得了成功。 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作者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那就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从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下笔,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最后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4.指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要在理解中积累,在习作中运用。 四、教学案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五、相关链接 1.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玛雅之谜》等、报告文学集《新画》等六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不少散文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的大学、中学和小学语文课本,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2.论赵丽宏的散文世界 赵丽宏创作了很多叙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写人的。众所周知,散文写人,不要求精雕细刻,只写“人的轮廓”;不要求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细节,写出独特、鲜明的个性或心境。赵丽宏较好地发挥了散文写人的特点和优势,绘出许多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概括一下,赵丽宏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国当代文艺家,如,作家、诗人、画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书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乡下人”、知识青年、“扫地阿婆”、门卫老师傅、守灯老人、顶碗少年、山乡邮递员;三是外国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兽师、美国诗人、唐人街华人、乌克兰的诗神、基辅街上的歌者。相比较,三类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画得较为生动感人。赵丽宏曾直率地承认:“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力作《秋风》以凝重的笔触,记叙了“扫地阿婆”的悲惨结局。作者没有写她的一生,而是选取她晚年遭遇最惨的几个片段来写。尽管她的外貌是“丑”的,“斑白的头发,皱纹密布的脸,一双浮肿的眼睛”等,然而作者凸现了她忠于职守、善良诚实的优美心灵。《顶碗少年》表现手法不同,它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两次失误,可是他沉着、拼搏,第三次终于获得成功,博得了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这是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还如《青鸟》里那位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张头”以及《厚朴》中的“不为人注目,却用整个生命为人类作贡献”的“门卫秦师傅”,等等。作家都能从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们不普通的内涵,在平凡中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 参考资料:老师教科书上的作者资料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著作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等。
文章TAG:
上海 上海市 书协 副主席 上海市书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