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有多少水利局

上海市水利局 黄浦区水利局 卢湾区水利局 徐汇区水利局 长宁区水利局 静安区水利局 普陀区水利局 闸北区水利局 虹口区水利局 杨浦区水利局 宝山区水利局 闵行区水利局 嘉定区水利局 浦东新区水利局 金山区水利局 松江区水利局 青浦区水利局 南汇区水利局 奉贤区水利局 崇明县水利局 上海各区县以上都有,参考一下,希望能够帮到你。祝你愉快。(*^__^*) 嘻嘻……
你好!应该是水务局 总的来说上海只有1个水务局 :上海水务局,在铜仁路257号 但在各个区县都有分局 如上海市奉贤区水务局 上海市崇明县水务局如有疑问,请追问。

上海有多少水利局

2,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

一、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上海市水务局(以下简称市水务局)是本市河道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河道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并对市管河道实施管理。市水务局所属的上海市水务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市水务执法总队)具体负责本市河道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二、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市水务局、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河道监督管理,维护河道堤防等水工程安全,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工作,协同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三、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设置或者扩大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排水(污)口的,应当经市水务局或者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设置或者扩大的,由市水务执法总队或者区(县)河道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建或者予以封闭。”四、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中的“市河道管理处”均修改为“市水务局”。  第二十四条 第二款、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中的“市河道管理处”均修改为“市水务执法总队”。  本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

3,上海全市每月用水量

http://www.shanghaiwater.gov.cn/上海市水务局然后点下面的 供水水量 就可以看到了http://www.shanghaiwater.gov.cn/web/waterReportByMonth.jsp这是08年每月的供水曲线
上海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年,该市城镇人均每天用水量为364升,农村人均每天用水量为117升,万元gdp用水量为268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40.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3年,该市城镇人均每天用水量、农村人均每天用水量和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下降到327升、109升和163立方米。污水处理率则提高为62.8%。上海市水务局成立于2000年。
我只知道上海城区2007年节约了788万立方米的水,还有,www.XPXPXXP.COM不好,我看了,不好,希望楼主不要评他.
到上海市供水管理处去查

上海全市每月用水量

4,我们企业是做化工类的但是现在国 家对节能环保这方面控制很严蓝想

今天(1月14日)下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市水务局副局长周建国、市绿化市容局总工程师朱心军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思路,并回答记者提问。生态环保工作如何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上海在绿化和林业方面有什么具体建设成果?“十四五”期间还将有哪些规划亮点?对“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上海有哪些考虑和安排?赶紧来看发布会上的亮点信息吧↓“十四五”期间上海绿色发展之路怎么走?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一图速读!“十四五”期间上海绿色发展之路将这样走热点问答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问上海电视台:新发展阶段下,生态环保工作如何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答程鹏:在新的发展阶段下,生态环境如何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与环境政策和宏观政策有关。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稿》有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表述,提到了“1+2+6”的结构。“1”就是国家发展的规划是整个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2”是指两个主要政策,一个财政政策,一个货币政策。“6”包括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政策,要紧密配合。把环保政策能够纳入到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的范畴,这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使生态文明的要求内化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当中。生态环境部门将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总要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环境政策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紧紧围绕“抓环保、促发展、惠民生”这一工作主线,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针对性,着力做好环境容量的“加法”,为经济发展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做好污染排放的“减法”,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绿色发展的“乘法”,释放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倍增效应;做好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的“除法”,积极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重点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措施:一是绿色赋能发展。坚持“四个论英雄”的发展导向,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持续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和农业等“四大结构”调整,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改革助推发展。在前两年环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范围,豁免或简化低风险、低污染项目的环评手续,加大对“3+6”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统筹保障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并纳入环评“绿色通道”,服务保障优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同时,指导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改革政策落地实施,牵头研究一体化示范区环评改革支持政策。三是产业促进发展。管环保还要管发展,管环保还要促行业,通过搭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推行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支持有条件环保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等,整合国内外先进低碳环保技术和产业资源,下大力气支持低碳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带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提升低碳环保产业能级和经济贡献度,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四是服务保障发展。坚持严格执法和柔性宽容、主动服务相结合,继续推行“不见面审批”“非现场监管”,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帮扶指导,在服务中夯实企业责任,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执法方面我们要看,比如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疏忽,是首次违法还是屡教不改,是法人违法还是企业里个别的自然人违法,是轻微的违法还是严重的违法。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执法。执法的同时更要主动服务,告诉企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样在服务我们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夯实企业环保的主体责任。多措并举,补齐空气质量短板问解放日报:去年上海的环境质量数据在不断进步,同时也发生了去年12月数次短周期重污染过程以及夏天的臭氧污染问题,想请问面对这些短板上海接下来会有哪些改进举措?答柏国强:空气质量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前我们每天出去可能经常会看看天气气象条件怎么样,是不是下雨?生活方不方便?但是现在随着生活质量和要求的提高,很多市民都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把手机拿出来看看我们今天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今天是不是可以去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这也代表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期望,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空气质量整体的状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第一,从目前历史的轨迹来看,上海的空气质量已经呈现出持续改善而且比较明显改善的趋势,整个“十三五”期间PM2.5浓度下降了36%,从具体的数字来看,2019年PM2.5是达到35微克/立方米,这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PM2.5的年平均浓度是32微克/立方米,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所以从历史的轨迹看,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这也得益于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也得益于长三角的联防联控,同时得益于全国范围的空气质量提升工作。所以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只要科学、精准的实施一些处置,力量花下去,总归会看到效果。当然空气质量改善也是一个持久战,要有恒心,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第二,从现阶段的空气质量状况来看,可以说还没有摆脱“人努力天帮忙”的阶段,稍有松懈空气质量可能会有一些反复,秋冬季还有污染天气甚至重污染天气发生,夏季高温时段臭氧超标时有发生,复合污染问题进一步凸显,臭氧已经取代PM2.5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2020年PM2.5超标17天,臭氧超标27天,重污染出现1天。究其原因:一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二是结构性污染矛盾还比较突出。以钢铁、化工等重化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虽然大气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四大结构调整方面依旧任重道远。三是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既有本地排放量大的内因,也有区域传输的外因,还有部分时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累积加快扩散不利的因素,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任务艰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以协同推进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和碳排放达峰为抓手,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通过启动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持续降低PM2.5和臭氧浓度,提升空气质量。一是继续降低本地污染排放。以能源、产业、交通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移动源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同时充分发挥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深化区域联防联控。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为抓手,深化三省一市合作协作,协同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造林绿化任重道远、使命光荣问新民晚报:近年来,上海市民明显感受到身边“绿色”更多了。请问,“十三五”期间上海在绿化和林业方面有什么具体建设成果?“十四五”期间还将有哪些规划亮点?答朱心军:“十三五”期间,上海坚持“绿化上海,造福于民”的方针,坚持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建设要求,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全市“环、楔、廊、园、林”的生态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具体建设成果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绿道和生态廊道建设成效显著。完成绿道建设1093公里,黄浦江滨江绿道45公里核心段贯通。17条(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基本建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长江两岸等完成造林30万亩。二是城市公园体系和郊野公园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城市公园从2015年的165座增加到2020年的406座,金山廊下等7座郊野公园相继建成开放,230个街心花园为市民提供了身边的精致生态空间,约九成公园延长开放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休闲健身需求。三是区域绿地和立体绿网建设稳步推进。4038公顷的外环绿带全面建成,三林楔形绿地等一批重点绿地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市累计新建绿地逾60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市新增立体绿化约206.3万平方米,总量达到474.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视率显著提高。四是湿地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建设协同推进。加快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率达95%以上。宝钢水库、崇明北湖等13块湿地被正式划定为上海市第一批市级重要湿地。全市累计建成20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恢复、新建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近6300余亩,累计划设6个野生动物禁猎区。尽管取得了上述显著成绩,但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不断提高生态绿色环境质量,造林绿化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以“生态之城”建设目标为引领,着力构建“公园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绿色环境需要。一是推进公园城市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千园”工程,中心城区新建或改造一批社区公园或口袋公园,郊区实现“一镇一园”、“一村一园”。全市新建绿道再增1000公里,推进实施环城公园带(一期)建设,形成外环“彩带”。二是推进森林城市体系建设。重点打造环廊森林片区,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的开放休闲林地,构建点上造林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连片成网的林地体系。三是推进湿地城市体系建设。加强新生湿地培育、保育和生态修复,全市湿地保有量维持在46.46万公顷。逐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力争再通过五年的努力,切实让绿色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加快各项工作推进,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问人民日报:关于“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上海有哪些考虑和安排?答程鹏: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一定会加快各项工作推进,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十三五”期间,上海坚持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天然气消费占比稳步提高,光伏、风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不断发展。预计本市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任务,为下一步实现碳达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国际新变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布局。对于上海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第一我们通过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重要的抓手和牛鼻子,尤其对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倒逼的效果。一些钢铁行业、石化行业的清洁生产如何能够降碳减污?上海的煤炭的消耗量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这块的工作对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方面能够起很好的倒逼作用。第二上海可以发挥上海人才优势,科创优势。我们有很多的高校和院所,还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可以推动我们科技创新策源,加快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加快推进节能降碳环保关键技术创新,打通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这方面我们整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能带来一系列的投资的机会、投资量。第三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促进碳交易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发展,将碳金融纳入到金融中心整个框架体系建设中来。在原来上海金、上海油的基础上我们努力打造“上海碳”,增强上海对于全国的碳金融服务功能。第四我们要善于用碳减排碳达峰和整个的生态环境改善来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体系。这方面通过减排降污的协同治理,来使上海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一步,一是完善各部门、各领域工作协调机制,我们将与市发改、经信、交通、住建和金融等通力合作,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稳步推进。二是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要求,抓紧与“十四五”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在十四五期间推进落实。三是抓紧出台本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达峰的目标和技术路线,细化重点行业和区域相关举措。四是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发展。五是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努力争取把上海建成国际碳金融中心。规划水环境治理,推进六个“一”思路问文汇报:"十三五"期间,上海持续高位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个别河道还是存在水质反复的情况,是否说明在治水过程中还存在瓶颈和短板?"十四五"期间,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又有哪些考虑?答周建国:上海依水而建,上海水环境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2017年基本消除黑臭河道,2018年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目标。市民普遍感受到河道更干净更美丽了。在这背后实际上是我们深化了长三角水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全面落实河湖整治,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作。苏四期的全面开工背后有一连串数据,我们全面完成了1864条段、1756公里城乡中小河道的整治,打通了断头河2000多条,完成4200多个小区和1.7万个市政企事业单位的问题改造,完成1700多个直排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和54座雨水泵站的治理,同时完成17座污水厂扩建增容。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840万立方米/日,净增了70万立方米/日左右,同时石洞口、竹园、白龙港三大污泥处理处置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净增设施规模426.8吨,市污泥设施规模突破1000吨干污泥/日,污水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我们也完成了18座污水厂臭气治理设施改造,基本实现水泥气同治要求。“十四五”期间,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规划思路可归纳为六个“一”:存在“一”个差距。水环境治理能力和生态之城目标存在差距。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及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不均衡、能力不匹配。受初期雨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水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水体质量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二是中心城区三大污水片区的污水干管互连互通不足,厂站网一体化运行调度能力有待提高;通沟污泥、河道疏浚底泥处理处置方式尚需改进。三是早期建设的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低,存在设施损坏停用、处理效果不佳的现象。围绕“一”个目标。实现水体水质提升,江河湖海美丽的总目标,让市民看到更多清水,河湖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从55%提高到60%以上。实施“一”个策略。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区域与流域,推进水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紧扣“一”个抓手。以完善河湖长制为抓手,突出河湖长治。积极推动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和村居河长工作站全覆盖,做实做强治水“神经末梢”。落实“一”批项目。重点推进约80个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50亿元,项目主要分为污水治理和河道水环境治理两类:一类是污水处理能力提升项目,新建和扩建17座污水处理厂,基本解决污水处理能力缺口问题,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规模280万立方米/日左右。完善污水管网,完成南干线改造工程,实施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管和竹园-石洞口污水连通管工程,推进合流污水一期复线及修复工程,增强污水片区输送保障能力和系统安全性。另一类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推进40余个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建设,覆盖全市面积40%左右,为市民打造水清岸绿、生态宜人的滨水空间。推进“一”个平台。水环境的改善不仅要靠人脑,也要靠电脑。结合上海建设全球新型智慧城市和“一网统管”的发展要求,加强水务感知网络建设,持续完善智能化应用支撑体系,提升水务智能管理水平。明确上海牵头,生态环境共同推动协作问新华社:在共建绿色长三角和长三角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上海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作用?答柏国强:生态环境问题没有边界,所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中加强生态环境的协作是一体化发展当中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协作的机制建立上共识度高,机制建的比较早,2013年的12月是国务院批准成立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纺织协作机制,2015年的11月,又经国务院同意,建立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这两个机制都是由三省一市和国家13个部委共同组成联合推动,帮助我们相关协助工作,国务院明确长三角的大气和水污染协作机制是由上海牵头,办公室设在上海,在这个机制成立以后,长三角区域应当来说我们按照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原则,逐步的深入推进区域的环境协作工作,效果很明显。同样大家关心的PM2.5臭氧浓度的问题,整个长三角区域41个主要城市十三五期间2020年4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是35微克/立方米,十三五期间下降了31.4%,这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果。上海市2019年年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今年长三角41个城市平均水平达到35微克,也说明了长三角总体上正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当然城市之间略有差异,我说的是总体水平,大家改善的幅度也很明显。在整个长三角的生态环境协作当中,上海因为办公室设在上海,明确上海牵头,大家一起共同推动协作机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协作机制成立以来,一是主动服务、积极做好协作小组办公室的各项工作。编制印发并分工落实《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深化治理方案(2017-2020年)》《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各年度重点工作等,并做好跟踪调度评估的相关工作。二是紧抓跨区域、跨流域重大问题,有序推进各项协作重点任务。推动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柴油货车污染协同治理,全面落实长三角区域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各项低排放控制措施,推进长三角地区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毗领地区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协同治理,加强太浦河水质预警联动等。三是强化基础支撑。建成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城市大气复合污染重点实验室,组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四是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创,推动落实区域环境信息共享、环保信用联合奖惩和重要跨界水体联保等工作。今天上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刚刚审议原则通过示范区的生态环境专项规划,这些都是从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生态共保联治的一些制度的创新,这也是从示范区的角度我们来先行突破。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和新的阶段,为了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纲要,前不久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由生态环境部会同三省一市一起研究编制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保联治规划》,一个是《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也是下一步“十四五”当中长三角区域协同推进联防联控的重要的纲领性的文件,我们要一项项落实,不限于原来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把整个生态环境全方位的协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下一步我们还要会同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协作的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适应新的形势和战略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协作机制,现在是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按照落实共保规划,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协作。第二,把共保规划和固废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方案作为明确的重点任务,分年度、分阶段的组织实施,这当中长三角将继续各扬所长,分工协作。第三,一体化示范区有很多制度创新,我们想进一步在深化落地的基础上逐步向长三角区域整个复制和推广。编辑:李伟韬、池舒悦

5,2020715今天黄浦江最高潮超城市地面多少米

 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7月14日夜15日晨,一则“黄浦江水位超过路面”的消息在微信群中流传。相关消息称:“黄浦江已经高于路面了。黄浦江四个闸门全开,帮助泄洪。上海各个闸门都打开了。多年前黄浦江防汛墙改造工程已加高加宽了,庚子年汛情严竣!加油、上海!”  7月15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防汛办了解到,该信息不属实。当天,黄浦江处于低潮位。根据上海市水文总站最新数据,当前,正处于中小潮汛期间的黄浦江水位总体平稳,黄浦公园站最高潮位3.01米,低于警戒水位1.54米。  据上海市防汛办介绍,本月,黄浦江的最高水位为7月7日的4.54米,近一周的最高水位为4.48米,平均水位为2.85米。2019年同期,黄浦江的最高水位为4.42米,平均水位为2.7米。  从历史上看,外滩最高水位发生于1997年8月31日,为5.72米,近10年来最高水位发生于2013年10月8日,为5.17米。上述高水位均发生于特大台风影响期间。  7月14日,上海市水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指出,太湖水位连续超警戒。为了有效缓解太湖洪水的上涨压力,上海已开启蕴西水闸、淀西水闸作为流域泄洪通道;同时,一并开启黄浦江沿线水闸纳潮,沿长江、杭州湾水闸全力排水,协助太湖洪水下泄。但目前“开闸纳潮”已暂停。  上海市防汛办表示,7月14日晚上8时,根据上游水位情况和本地降雨预测的情况,经过与太湖局会商,相关部门已经暂停了黄浦江4个闸的开闸纳潮。  上海市水务局防御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开闸纳潮”了,但上海是安全的,全市水位都在安全受控范围,暂无超警戒水位河道。

6,求上海某一水域或河流的水质报告急

本文图均略 黄浦江源头水质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便是在海洋中诞生的。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上海每天工业、生活用水都离不开它,但现在越来越多上海的人喝起纯水来,为什么呢?一方面是现代都市人追求健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来水里的氯味太重。上海居民所用的自来水绝大部分取自于黄浦江,正因为现在黄浦江的水质污染已较为严重,水体发黄混浊,所以自来水厂为了保障居民用水的卫生,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是黄浦江本身由于工业排污引起水质污染,还是黄浦江的源头出了问题,我趁到天目山学农的机会,到黄浦江的发源地去进行一番考察。 据最新专家考察结果显示,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省安吉县境内,发源于龙王山。有两条主要的溪流,一条是西苕溪,另一条是东苕溪。安吉县境内的溪流,几乎全部汇入西苕溪,呈叶脉辐聚状单一水系,因此,西苕溪是黄浦江的主源。我的调查就以西苕溪为主。 (水样)图-1 我去了西苕溪的上、中、下游三处作了调查。西苕溪上游,即龙王山。整个龙王山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常绿阔叶林、阔叶常绿落叶林、矮林、灌木林、灌草丛依次而生,溪流在山间或隐或现,在半山腰的地方我采集了水样a。继续上攀,口渴时捧些山水解渴。口味甘甜,正如广告中所说的××山泉有点甜,此话不假。到了龙王山顶,其峰顶平坦如田,广数百亩,当地俗称千亩田。龙王山的水即由其下流出,该处就是黄浦江的真正源头。我学农时居住的农民家的附近,就是西苕溪的中游,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西苕溪中的水很少,河床里的石头全部露出来。河中有当地人家养的鸭子在嬉水;也有人在用溪水洗衣服,在我下去采水样b时,感觉到水流相当湍急。在河中间,向两岸望去,因为是在村庄里,岸边已有许多生活垃圾,有废弃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空瓶子等东西,但由于水流较急,估计对水质影响还不是最大。而且当地人在河中洗衣服,大多采用最传统的方式――用棒槌敲打,几乎不用洗衣粉,所以洗衣粉中磷对水质的污染的可能性也不存在。西苕溪的下游在安吉县县城递埔附近,河面十分开阔,但是水量仍旧很小,整个水流面积占河床底面积的二分之一都不到。估计是由于在安吉县建成了投资100亿人民币,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相当于6座秦山核电站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在西苕溪的中游还建了赋石水库和老石坎水库,减少了西苕溪中的水量。在此地我采集了水样c。 在学农期间,我还认识了全国劳动模范植树王――杨老伯。他告诉我在种树的地方有一眼山泉,于是我又采集了山泉的水样d。 我首先使用数字式酸碱度测试计(比用ph试纸测定精确度高)对水样进行了ph值的测定。(图-1) 可以从这张图表中看出,水样的ph值在6.3~7.3之间。整个西苕溪的水质十分好,水质基本呈中性。水样a略显碱性,有可能与其采集地因素有关,水样a是采集自龙王山,也就是刚从千亩田流出,而千亩田是一片沼泽,在沼泽中的某些物质导致了水样呈弱碱性。而由于河流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因此到中游附近便呈中性。而到了下游,因为是在县城附近,所以当地的工业、生活用水会对水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水样呈一点点酸性。 本文来自学习网(www.gzu521.com),原文地址: http://www.gzu521.com/essay/article/summary/200607/19589.htm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上海市水务局  海市  上海市水务局2019年河道报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