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小学数学总复习提纲

休息好,考场上正学发挥就可以了

小学数学总复习提纲

2,小学数学16年纪教学大纲越详细越好

六年制小学 一 年 级 (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现在教课程标准
www.pep.com.cn
教学大纲?早成新课程标准了。实在不知道全国还有没有没实行的地方。
http://www.pep.com.cn/ 人教版的

小学数学16年纪教学大纲越详细越好

3,急需要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每周4课时)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弗激缔刻郫灸惦熏定抹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急需要小学数学各年级的教学大纲

4,小学数学复习提纲

小学总复习指导提纲: 一、总复习的内容和目标数的认识 ①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能按要求写数和读数。 ② 会比较数的大小,能把几个不同类的数按要求排列。 ③ 会改变计数单位进行数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④ 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间的联系和区别,会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⑤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移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⑥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约分和通分。 二、数的计算 : ①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口算,会笔算。 ②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关系进行验算。 ③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步骤和方法,会计算两、三步计算的混算式题。 ④ 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能灵活应用定律或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⑤ 会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会列综合算式解两、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⑥ 掌握整除和除尽的关系,理解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区分质数、互质数、质因数,会分解质因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比和比例 : ① 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② 掌握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 ③ 知道比例尺,会按比例分配,会解答有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④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组比例、解比例。 ⑤ 掌握正、反比例的判定方法,能判断两个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会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四、代数知识 : ①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数量关系。 ② 会用数字代替字母,然后求式子的值。 ③ 明确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会解简易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 ④ 会用字母表示要求的数,列方程解已知含求的文字题和逆向思考的应用题。 祝你成功!

5,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哪些可以教哪些不可以教

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小学阶段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培养目标,《新大纲》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适当的调整。  (一)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新大纲》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的开头,明确提出了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概括地说可以分为三条:第一,符合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为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使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能过多,教学要求不能过高,应使全国大多数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而且负担不重。第二,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同时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这里特别强调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很重要,因为义务教育是为培养21世纪人才打基础的,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就要保证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技所必需的,以不致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例如,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就应该精简大数目的计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随着科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适当加强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第三,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新大纲》明确提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在确定必须教学的最基础内容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这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改革,既便于使全国大多数小学生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条件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更好的基础。  此外,选择教学内容时还注意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使小学和初中既有分工又能很好地衔接。  (二)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简大数目的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如笔算加减法强调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珠算只学加减法,中、高年级适当加强口算。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降低笔算的要求,加强口算,以及在较高年级教学现代计算工具的使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新大纲》在这方面的措施与国际改革的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2.删去一些不十分必要的或者比较难的内容。例如,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用处不大,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能解决约分问题就可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初中还要学习,小学可以不教;组合图形的面积、体积较难,初中也只出现很简单的,也可以不教;繁分数用处不大,计算比较复杂,而且中学已删去繁分式,故也可删掉。  3.有些内容适当降低要求,或只列知识点,不作基本要求。例如,循环小数实际用处不大,主要是为初中学习有理数做些准备,积的变化主要是为学习小数乘法做好准备。这些《新大纲》都只列知识点,不作基本要求,也不作考试内容。此外,在低年级教学一些简单图形的直观认识,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因为后面还要进一步学习,所以也只列知识点,没列入教学要求。  4.简化应用题,加强与实际的联系。现行大纲和教材中教学的应用题比较复杂,步数也较多,教学用的时间也较多。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适当减轻学生负担,《新大纲》中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不超过三步,分数应用题以一、两步计算的为主,最多三步(只限比较容易的)。其次,强调培养一般的解题能力,通过1—3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题的分析、解答以及检验的方法。这样,即使学生遇到未见过的不大复杂的问题也能解决。此外还强调,应用题应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适当安排选学内容。主要安排有以下几项:  (1)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有时还可以用来检验笔算和用工具算的结果,看大数目是否有错误。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小学数学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2)三角形的内角和。  (3)组合图形的面积(只限两个图形的组合)。  (4)比较容易的四步应用题。  (5)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球是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增加球的初步认识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如初中自然地理中的认识地球)做一些准备。  (6)使用珠算较多的地区,也可以多学一些珠算。  《新大纲》中在选学内容的前面都标有“*”,并说明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考试内容。对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提得更明确,有针对性 现行大纲的第四部分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已做了较有指导作用的说明。《新大纲》总结了近年来教改经验,在现行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充实,使之更加明确,有针对性。特别是注意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现在教课程标准

6,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P17)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1周角=2平角=4直角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1.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船用三角尺,再算加减法。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第五单元 找规律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2. 主要公式: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P17)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1周角=2平角=4直角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1.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船用三角尺,再算加减法。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第五单元 找规律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2. 主要公式: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⑵两端都植树: 棵数=段数+1⑶封闭路线: 棵数=段数1. 3. 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2. 每个间隔的长度 × 几个间隔 = 总长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要求:⑴能够根据实物图画出平面图。(用直尺画)⑵能够数出摞在一起的正方体的个数。(注意隐藏的正方体)再算加减法。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第五单元 找规律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2. 主要公式: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⑵两端都植树: 棵数=段数+1⑶封闭路线: 棵数=段数1. 3. 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排列成一圈,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2. 每个间隔的长度 × 几个间隔 = 总长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要求:⑴能够根据实物图画出平面图。(用直尺画)⑵能够数出摞在一起的正方体的个数。(注意隐藏的正方体)第二单元 角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同级运算无括号从左往右)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无括号先乘除再加减)3、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5、有关零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乘以0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1、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比例尺。2、位置是具有相对性的,方向相反,度数相同,距离相等。如:a在b的西偏南40°的方向上,那么b就在a的东偏北40°的方向上。3、绘制简单线路图的方法:先确定出发点,再定方向、定距离进行绘制;然后选定第2 个出发点为中心点,再定方向、定距离进行绘制……以此类推。(走到哪方向标摆在哪)4、画平面图的步骤:定方向、定距离、标名称、标角度。5、一般来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 a +( 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 a×c+b×c乘法分配律还是用于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a-b)×c= a×c-b×c(三)简便计算1、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如63+56+37=63+37+56或56+(63+37)2、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如15×7×2=15×2×7或7×(15×2)3、连减变减和(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4、减和变连减,如567-(167+254)=567-167-2545、连除变除以积(除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6、25×4=100,所以见25就想4。(1)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如25×17×4(2)乘法拆分法,如25×32=25×(4×8)=25×4×8(3)加法拆分法,如25×14=25×(10+4)=25×10+25×4(4)乘100除以4,如36×25=36×100÷4(5)除以100乘4,如3200÷25=3200÷100×47、125×8=1000,所以见125就想8。(1)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如125×17×8=125×8×17或17×(125×8)(2)乘法拆分法,如125×32=25×(4×8)=125×8×4(3)加法拆分法,如125×18=125×(10+8)=125×10+125×8(4)乘1000除以8,如24×125=24×1000÷8(5)除以1000乘8,如32000÷125=32000÷1000×88、在乘加、乘减运算中,如果两个乘法算式中有共同的因数,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 简便计算。即:a×c+b×c = (a+b)×ca×c-b×c = (a-b)×c9、省略写×1的形式,如34×99+34=34×99+34×1=34×(99+1)或34×101-34=34×101-34×1=34×(101-1)10、99与101等特例,(1)通过拆分变乘法分配律,如76×99=76×(100-1)或76×101=76×(100+1)(2)多加几就减几,如346+199=346+(200-1)=346+200-1(3)多减几就加几,如346-199=346-(200-1)=346-200+1(4)先减整再减尾数(减和变连减),如700-402=700-(400+2)=700-400-211、减差变一减一加,如先加后减法:967-(421-233)=967-421+233=967+233-421先减后加法:967-(567-235)=967-567+235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计数单位为:0.1(或十分之一)、0.01(或百分之一)、0.001(或千分之一)……对应的数位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2、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3、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部分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0的就写成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天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5、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的,就比较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如果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以此类推。6、移动小数点的方法:(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3)移动小数点时应注意: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并加上小数点。如:2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就是0.2;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如:350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是3.5。7、名数的改写步骤:(1)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2)判断是把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单位的数,还是从小单位的数改写成大单位的数;(3)确定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再确定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小单位化成大单位有除法,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用乘法)。8、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应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几;(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应看百分位上的数是几;(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看千分位上的数是几;……以此类推。最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来确定是舍还是入。9、将一个非整“万”或“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注意:改写后把末尾的“0”去掉。第五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只要看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就行了,最大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最大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5、最少用2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长方形;最少用3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最少用2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2)计算的时候从最右边算起,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3)计算结果有“0”,一般要去掉。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算括号外面的算式。3、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连减的简便计算,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中同样适用。第七单元:统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一描(点)二连(线段)三标(数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第八单元:数学广角解决植树问题时,一定要先分析植树的路线:间隔数=全长÷株距1、 不封闭的路线两头都要栽树时,间隔数=棵数-1已知全长与株距,则棵数=全长÷株距+1;已知株距与棵数,则全长=株距×(棵数-1)=株距×间隔数  已知全长与棵数,则株距=全长÷(棵数-1)=全长÷间隔数2、 不封闭的路线两头都不栽树时,间隔数=棵数+1已知全长与株距,则棵数=全长÷株距-1=间隔数-1;已知棵数与株距,则全长=株距×间隔数=株距×(棵数+1)  已知全长与棵数,则株距=全长÷间隔数=株距×(棵数+1) 3、不封闭的路线一头栽树,另一头不栽树时,棵数=间隔数;4、在封闭的路线植树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呵呵,自己做或者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P17)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1周角=2平角=4直角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1.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船用三角尺,再算加减法。2. 2.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第四单元 平行和相交1. 1.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2. 2. 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二靠,三移,四画)3. 3.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4. 4. 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5. 5. 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从一点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6. 6. 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第五单元 找规律1. 植树问题其实就是间隔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跨楼梯、锯木头、摆花、敲钟等问题,都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去解答。2. 主要公式:⑴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第二至第六单元)1. 1.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2. 2.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经过n点,每3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三角尺,可能画n×(n-1)÷2条直线。3. 3.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4. 4.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一个角。(P17)5.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6. 6.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注: 1.写角度时,不要忘记写上角的度量单位“度”或“°”来表示。2.画角时,要求标出度数。3.用三角尺画角时,要留下作图痕迹。4.熟记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P19。5.角的分类(会画直角、平角、周角)P221周角=2平角=4直角7. 7. 量角和画角是要注意,中心对顶点三角尺 红环,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8. 8. 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度,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9. 9. 方位图中有8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是45°。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1. 1

文章TAG:小学  小学数学  数学  大纲  小学数学大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