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教育什么是教学做合一的教育

幼儿教师是个全才,什么都要会一点,既要教孩子知识和好习惯,还要寓教于乐,边玩边学。
你所说的是哪方面的顾问? 幼儿教育也有挺多的顾问的 有的是教学技术顾问 有的是管理顾问 再有就是医学或是安全顾问 你所说的顾问的前缀是什么

幼儿教育什么是教学做合一的教育

2,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儿童是“有力量”、“有创造力”的,这种创造力是人类经过几十万年与环境作斗争,获得并传递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便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他曾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教育者“应化作儿童”,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然后进一步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把学习和创造的自由还给儿童。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5.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6.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教师对儿童应负的责任是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思考和创造。另外,他还特别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宽容而不是自流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压制儿童的创造性,摧残人才幼苗。如当今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机械记诵、轻灵活运用;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儿童主体地位等问题,都束缚儿童的手脑,羁绊孩子的手脚,阻碍了儿童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现成材料让孩子们动手又动脑,以手促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带孩子走向社会,接触大自然,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还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拼拼、剪剪、拆拆、装装,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问。。。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启示

3,如何理解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观点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如何理解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观点

4,如何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六人一组: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组成N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6人,有组名、口号、小组公约及职责分工。 自愿组合:根据学生的自主申报,由班干部将学生分成两部分:A为小老师,B为小学生。由每组的3个小学生去分别选择1个小老师。这需要由班干部在试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一般要经过3个月才能磨合。 教师参谋:当班干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小干部们必要的帮助,有时还可以提供多种选择,让班干部们自己决定。即使有点小问题也没关系,总比教师包办代替强。但教师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前三个月内,每周都要对小老师进行引导与培训。
王庆灿教师的角色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他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教。若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不仅是为师之道,更是为人之道。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知识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要相信学生能成功、能成才。二、相互沟通,了解需求师生有效的沟通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通过沟通,让学生能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能化为向上、向善的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各种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在情感上,师生之间能互相接受,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为学生服务,构建一种相互理解、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洞察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要杜绝老师不顾学生实际,不问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凭经验教学,凭想象教学,这样做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堪忧。三、相互约定,达成共识师生要换位思考,充分酝酿,形成共同的愿景,制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共同体成员真心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此外,共同体成员还要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共同参与的主体活动,师生分别要遵守的承诺等。相互约定,达成共识,是形成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信任,同心同德,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四、相互督促,保证落实一个目标的实现要经历确定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几个阶段,其中关键在落实。计划制定了不去落实等于没有计划,既然师生双方有了约定,就要相互督促、想尽办法、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迅速行动,将落实进行到底。五、相互协商,共克难关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次的收获都必须努力。在实现学习共同体愿景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师生要相互鼓励,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共同进行多维度的立体诊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改进思路,完善措施。在学习共同体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引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以人格引领人格,以思想引领思想。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既是幸福的创造者,也是幸福的享受者;学生既是幸福的享受者,也是幸福的创造者。所以,作为教师,给学生幸福是自己的职责,给自己幸福是工作的回报。学生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构建师生合作文化,实现师生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把师生学习共同体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如果教师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创造,那学生就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一样,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潜能就释放出来了。当鞋合脚的时候,脚被忘记了。当教育适合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伟大创造。”

文章TAG:教学  合一  幼儿  幼儿教育  教学合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