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在今四川之地增设了广汉郡。后来,在今四川之地有蜀国、巴国等小国家,战国时期,秦国兼并蜀国、巴国,推行郡县制,在今川西设立蜀郡(治所在成都)、川东设立巴郡(治所在江州,即今重庆),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了13个刺史部,今四川地区属于益州刺史部。
关中是西周京师丰镐所在地,周公制作礼乐理所当然是在关中。《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写到: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史记·周本纪》也有明确记载: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
洛阳在西周时期属于周天子属地,当时名字叫雒邑,周公摄政六年营建了这个地方,主要用于驻扎军队和看管不法殷民,在这里驻军,进可以控制东方各诸侯国,退可以据守镐京安全,把雒邑纳入周天子属地,在军事上可以起到缓冲和拱卫京师安全的作用,西周之所以称之西周,是因为周朝的都城是镐京,东周之所以称之为东周,是因为平王东迁后把周朝的都城放在了雒邑,后来史学界为了把前后两个周加以区分,所以才有现在的西周和东周之别。
2、四川省的四川又从何而来?四川现在只有三川,为何还叫四川省?
不知你所说的三川是哪三样东西,而且,四川省称呼的来源,是北宋初期四个行政监察区“路”的合称,与什么三川扯不上。我们来看看“四川”这个地名称呼的由来和演化过程,四川之地,起初称为蜀地。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沿岷江而下,迁徙至成都平原,到商周时期建立了蜀国,从而有了古称“蜀”。后来,在今四川之地有蜀国、巴国等小国家,
战国时期,秦国兼并蜀国、巴国,推行郡县制,在今川西设立蜀郡(治所在成都)、川东设立巴郡(治所在江州,即今重庆)。西汉时,在今四川之地增设了广汉郡,汉武帝时在全国设立了13个刺史部,今四川地区属于益州刺史部。三国时期,刘备建国“汉”,史称蜀汉,三国末年,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增设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就一直沿用梁州、益州的建制,
在这期间,今四川之地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更迭频繁,但是“蜀”或“巴蜀”的称呼一直存在。唐朝建立后,废除州、郡制,将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各辖若干州,在隋唐时期,“道”属于监察区名称,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此期间,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
因为此地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剑南道,而且,今四川之地的一部分例如剑阁以东地区,属于山南东道、山南西道管辖。宋朝建立后,地方行政机构实行州(府/军/监)、县的二级制,同时,设置直辖于中央的监察区“路”,地位高于州(府/军/监)。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将天下分为15“路”,后来增加到18路、23路。
起初,今四川之地主要分属西川路和峡西路,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把西川路拆分为益州路、梓州路,把峡西路拆分为利州路、夔州路。于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这四个“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在此期间,这里还设置了四川制置使的机构官职。因而,就有了简称“四川”之说,例如南宋邓深《柔远楼》诗中有:“四川形胜当前险,三峡波涛据上游。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送丘宗卿帅蜀三首其一》诗中有:“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元朝建立后,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了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当时“四川行省”的衙门驻成都路,辖境包括今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这是“四川”建省的开端。清朝建立后,在天下设置18个行省,其中就包括四川省,
新中国初期的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划分为川西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南行署区和西康省。1952年9月,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1997年,原四川省的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有一说,“四川”之名来自当地的四条河流。
文章TAG:周礼 诞生 四川 四川周礼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