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为七星瓢虫菜粉蝶蜜蜂人蚤竹节虫苍蝇蝼蛄螳螂蜻蜓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为七星瓢虫菜粉蝶蜜蜂人蚤竹节虫苍蝇蝼蛄螳螂蜻蜓

2,如何识别昆虫叮咬

目录部分1:识别常见的昆虫叮咬1、确定自己遭到昆虫叮咬的地点。2、查看是否有发痒的红色小包。3、查看是否有肿胀。4、检查是否是蜜蜂和黄蜂蜇伤。5、检查是否是蜱虫。6、检查是否是头虱7、排除严重的蜘蛛叮咬。8、寻找叮咬你的昆虫。部分2:治疗昆虫叮咬1、用肥皂和水清洁叮咬部位。2、如果叮咬部位发痒,使用止痒膏。3、消肿。4、治疗丘疹性荨麻疹。5、治疗休克。6、就医治疗。7、注意其他疾病的症状。世界上的昆虫多种多样,有些爬到你身上会叮咬皮肤。在生活中你很可能会遇到许多这样的昆虫。在受到刺激或遭遇危险时,昆虫会叮咬其他生物。被昆虫叮咬后,一开始你可能会感到疼痛,之后往往还会因为叮咬部位的毒液而产生过敏反应。学会识别昆虫叮咬可以帮助你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保持警惕。学习如何准确识别昆虫叮咬,有助于迅速找到适当的应对措施。部分1:识别常见的昆虫叮咬1、确定自己遭到昆虫叮咬的地点。不同的昆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被某种昆虫叮咬的可能性会更大。如果在户外被咬,或者在树林附近被咬,那么咬你的可能是蚊子、蜱虫或蜘蛛。如果在食物或垃圾附近,那么叮咬你的可能是苍蝇、蜜蜂或黄蜂。如果在室内某个地方或与宠物玩耍时被咬,那么咬你的可能是跳蚤。在中国,野生蝎子多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份,其中河南省和河北省最多。蝎子蜇伤异常疼痛,大多数时候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你在中国云南地区被类似苍蝇的生物叮咬,而且感觉像被蚊子咬了一样,那么咬你的可能是斑虻。如果你在床上睡觉时被叮咬,咬你的可能是床虱。如果你在热带地区的沙滩上被叮咬,咬你的可能是沙蚤。2、查看是否有发痒的红色小包。这是昆虫叮咬最常见的外观症状,可能由多种昆虫引起,进而导致不同的其他症状。单个咬痕可能是因为蚊子或苍蝇的叮咬。你会在蚊子叮咬的小包中央看到一个微小的咬痕。跳蚤叮咬会引起会发痒的密集小包。位置可能在衣服与身体紧密贴合的地方,比如腰部。床虱叮咬会形成发痒的红色肿块,可能会伴有水疱,两到三个成排排列。3、查看是否有肿胀。很多昆虫叮咬都会导致周围皮肤肿胀。火蚁咬伤会导致最大1厘米左右的肿胀,并充满脓水。几天后可能会起水疱。蝎子蜇伤会引起肿胀,以及皮肤发红、疼痛或麻木。它非常危险,会让大多数人产生严重症状。如果你怀疑是被蝎子蜇伤,请立即呼叫紧急救援部门或就医治疗。4、检查是否是蜜蜂和黄蜂蜇伤。这类昆虫的蜇伤会立即导致剧痛或灼痛以及肿胀。它们会留下与蚊子叮咬类似的红色伤痕,在蜂针刺破皮肤的位置会有一个白色的小斑点。蜜蜂和黄蜂蜇伤可能还会使叮咬部位发生肿胀。如果蜇人的是蜜蜂,皮肤上还会留下它们的蜂针。如果被蜜蜂蜇伤,拔掉蜂针。由于蜂针会从体内被拔出,所以蜜蜂蜇人后会死掉。你不能该让蜂针留在伤口里,而是要用薄的卡片,比如信用卡来刮掉它。如果试图用镊子拔掉蜂针,一不小心可能会让它刺得更深。包括马蜂、黄蜂、泥蜂和小黄蜂在内的其他蜇人昆虫,都不会留下它们的蜂针。如果你被蜇了,且没有蜂针留下,那么蜇你的可能就是这些昆虫。它们可以多次连续蜇人。5、检查是否是蜱虫。蜱虫叮咬后皮肤往往呈鲜红色,但无疼痛感,所以要是没有看到被叮咬的地方,可能会难以察觉不了。在发现自己被咬时,蜱虫可能仍然在你身上。大部分蜱虫叮咬是无害的,但很多蜱虫会携带危险的疾病,如莱姆病、落基山斑疹热等。发现蜱虫叮咬时,你应该多加注意。如果蜱虫仍然在你身上,你应该尽快去除蜱虫。用镊子夹住蜱虫头部附近,向外拉,不要旋转,以免蜱虫身首分离,导致口器仍然留在皮肤里。不要留下它的头部或身体任何部分。去除蜱虫时应该用镊子,不要用凡士林、火柴或洗甲水等其他物品。如果你无法取出蜱虫的头部,可能是因为它深入到了皮肤内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立即就医,医生会帮你取出蜱虫头部。注意被叮咬的部位。"牛眼"皮疹(游走性红斑)是莱姆病的症状。如果看到,请立即就医。在户外的树林里待过或穿过高高的草丛后,一定要检查自己是否被蜱虫叮咬过。蜱虫喜欢温暖黑暗的环境,一定要检查全身。它们可能像书上的句号一样小,所以你可以借助放大镜来寻找。壁虱性麻痹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是雌性蜱虫释放神经毒素导致的暂时性麻痹。症状通常在去除蜱虫后立即消失,常见于宠物和10岁以下的儿童。6、检查是否是头虱叮咬。头虱通常出现在颈部、头皮和耳后。咬痕看上去像是头部的皮疹,你可能会在头发中发现头虱及它的虫卵。如果长了头虱,你可能需要用非处方除虱洗发水洗头,并清洗接触过头虱的任何衣物和床上用品。孕妇不要使用除虱洗发水。你应该咨询医生,询问除虱的最佳方法。对于不能使用化学产品的女性而言,通常可以使用椰子油睡眠面膜。7、排除严重的蜘蛛叮咬。蜘蛛叮咬与昆虫叮咬略有不同,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注意一到两个有两个小孔的咬伤,以及呈蓝色或紫色,并且颜色开始变深和有疼痛感的咬伤,前者是黑寡妇蜘蛛的咬痕,后者是褐色蜘蛛的咬痕。如果发现此类迹象,请就医治疗。其他不太严重的蜘蛛咬伤可能与昆虫叮咬类似。黑寡妇蜘蛛的咬伤可能引起刺痛,也可能没有疼痛感。在咬伤部位寻找能够证明问题的齿痕、压痛和肿胀。需要注意的症状包括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甚至癫痫发作。咬伤部位可能会受感染,并因化脓而肿胀。8、寻找叮咬你的昆虫。大部分昆虫叮咬会引起疼痛,使你立刻发觉。如果你感到自己被咬了,试着找到咬你的昆虫。拍张照片,或者如果昆虫已经死掉,就把尸体收起来。这有助于你和医生判断叮咬你的是什么昆虫,确定之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如果昆虫仍然存活,不要试图捕捉。否则,你很可能再次被叮咬。如果昆虫死亡,用透明胶将它包起来,小心不要损坏它的身体。这样,你就可以向医生展示。部分2:治疗昆虫叮咬1、用肥皂和水清洁叮咬部位。这样可以使叮咬部位保持清洁,防止进一步受感染。在清洁该部位之前,最好不要使用其他药膏或药物。2、如果叮咬部位发痒,使用止痒膏。找找像苯那君或氯屈米通这样的非处方抗组胺药。不要抓挠伤口,否则可能引起感染。外用面霜、凝胶和乳液可能有助于控制瘙痒,尤其是含有普莫卡因或苯那君的面霜、凝胶和乳液。3、消肿。将浸有冷水或包着冰块的毛巾放到肿胀部位进行冷敷。如果可能,将叮咬部位抬高,以减少血液流量,4、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成片凸起和发痒的红色肿块可能是由昆虫叮咬引起的过敏,通常在跳蚤、蚊子和床虱叮咬后产生。治疗荨麻疹可使用抗组织胺药和局部类固醇。不要抓挠这些肿块,否则可能会留下疤痕或引起感染。5、治疗休克。有些昆虫叮咬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非常危险。严重反应的最初症状通常是荨麻疹、皮疹、喉咙或舌头肿胀以及呼吸困难。这属于医疗突发事件,所以要拨打120或尽快送去急诊。如果你有肾上腺素注射器,可以使用它,因为过敏性休克会有生命危险。6、就医治疗。大部分情况下,瘙痒和肿胀等症状会很快消失。如果症状持续或恶化,你应该去看医生,确保自己不会有更严重的反应。如果你认为自己被蝎子蜇伤或确定如此,请立即就医。7、注意其他疾病的症状。昆虫叮咬本身可能并不危险,但许多昆虫会传播疾病。蜱虫可携带莱姆病和落基山斑疹热病毒,蚊子可携带西尼罗河病毒和脑炎病毒,它们会将这些严重的疾病传播给人类。注意发烧、身体疼痛和恶心等其他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说明有更严重的疾病。小提示大多数昆虫叮咬会暂时刺激皮肤,但引起的反应通常会逐渐消失。除非对特定类型的昆虫叮咬过敏,否则只有毒性最强的蜘蛛和昆虫才会引起明显的反应。在网上搜索如何识别昆虫叮咬时,可能不会找到任何关于蜘蛛蜇伤的内容。蜘蛛是蛛形纲动物,而非昆虫。怀疑被蜘蛛蜇伤时,应该明确搜索蜘蛛。不要招惹昆虫,这样做容易让它们因为自卫而咬人。在户外时,使用驱虫剂并穿着可以保护身体的衣物,如裤子和长袖T恤。甜食和垃圾桶会吸引蜜蜂、苍蝇和其他昆虫,因此你应该避免过于靠近这些物品。警告如果确定叮咬你的是床虱,最好的办法是请除虫人员来消灭它们。如果对昆虫叮咬过敏,你应该佩带医疗信息牌,并携带紧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注射器)。确保你的朋友和家人在你进入休克状态时,知道如何使用肾上腺素注射器。如果你感到呼吸困难、喉咙肿胀或发痒,或吞咽困难,赶紧呼叫紧急救援部门,或立即到医院急诊科就诊。这些症状表明可能有过敏反应。

如何识别昆虫叮咬

3,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从昆虫的足,翅膀,触角,眼睛上识别
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蚂蚁也是昆虫,一般工蚁没翅膀可如果你把蚂蚁洞挖开会发现很多会飞的蚂蚁。 蜘蛛蜈蚣等等的不是昆虫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4,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2021年7月5日张曼俞同学第一次且十分荣幸地参加了由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发起的乡村振兴,病虫害防治三下乡活动,在经历了为期几天的调查走访之后,张曼俞同学了解了她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吕店镇的脱贫战略和居民生活状况,引发了她深刻的思考,有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感悟。图1.活动正式开展在七月五号乡村振兴病虫害防治小分队在负责人的组织下展开了PPT宣讲,使小分队成员对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止有了一定的了解。图2.植物病虫害识别及防治 在七月五号下午张曼俞同学在返回家里之后经上网查询资料和向当地村民请教了解了家乡的病虫害及其防治办法。甜菜夜蛾(Beetarmyworm)学名Spodopteraexigua(Hübner,1808)又名玉米夜蛾、玉米小夜蛾、玉米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为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棉花、甜菜、芝麻、花生、烟草、大豆、白菜、大白菜、番茄、豇豆、葱等170多种植物[1]。以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陆续从绒毛中爬出,1-2龄常群集在叶背面为害,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户纸状。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为害,还可取食苞叶,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4龄以后开始大量取食,严重发生时可将叶肉吃光,仅残留叶和叶柄脉。3龄以上的幼虫还可钻蛀果穗为害造成烂穗[1]。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25—30毫米,虫体和前翅灰褐色,前翅外缘线由1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组成,肾形纹与环纹均黄褐色。卵圆馒头形,卵粒重叠,形成1-3层卵块,有白绒毛覆盖。幼虫体色多变,一般为绿色或暗绿色,气门下线黄白色,两侧有黄白色纵带纹,有时带粉红色,各气门后上方有1个显著白色斑纹。腹足4对。蛹体长1厘米左右,黄褐色[1]。甜菜夜蛾成虫危害特点初孵幼虫结疏松网在叶背群集取食叶肉,受害部位呈网状半透明的窗斑,干枯后纵裂:三龄后幼虫开始分群危害,可将叶片吃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全部叶片被食尽,整个植株死亡。四龄后幼虫开始大量取食,蚕食叶片,啃食花瓣,蛀食茎秆及果荚[2]。发生规律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5-6代,少数年份发生7代,越往南方其每年发生代数会随之增加,广东地区一年可发生10~11代。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在华南地区无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为害。成虫有强趋光性,但趋化性弱,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叶片背面、草丛和土缝等阴暗场所,傍晚开始活动,夜间活动最盛。卵多产于叶背,苗株下部叶片上的卵块多于上部叶片。平铺一层或多层重叠,卵块上披有白色鳞毛。部或杂草上,卵块1-3层排列,覆白色绒毛。每雌可产卵100~600粒。卵期2-6天。幼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稍受惊吓即卷成“C”状,滚落到地面。幼虫怕强光,多在早、晚为害,阴天可全天为害。虫口密度过大时,幼虫可自相残杀。老熟幼虫入土,吐丝筑室化蛹。长江流域各代幼虫发生为害的时间为:第1代高峰期为5月亡旬至6月下旬,第2代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第3代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4代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中下旬,第5代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第6代高峰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下旬,第7代发生在11月上中旬,该代为不完全世代。一般情况下,从第3代开始会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山东以第3-5代为害较重,江西南昌6月幼虫发生较多,9月中旬至10月为全年发生高峰。湖南长沙幼虫也以6月发生较多,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发生最盛。适温(或高温)高湿环境条件有利于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一般7―9月是为害盛期,7―8月,,降水量少,湿度小,有利其大发生[1]。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在蛹期结合农事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冬灌,深翻土壤。早春铲除田间地边杂草,破坏早期虫源滋生、栖息场所,这样有利于恶化其取食、产卵环境[2]。物理防治傍晚人工捕捉大龄幼虫,挤抹卵块,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在成虫始盛期,在大田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同时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2]。生物防治使用Bt制剂进行防治及保护,利用腹茧蜂、叉角厉蝽、星豹蛛、斑腹刺益蝽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卵的优势天敌有黑卵蜂,短管赤眼蜂等;幼虫优势天敌有绿僵菌[2]。化学防治施药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最佳,在幼虫孵化盛期,于上午8时前或下午6时后喷施25%灭幼脲乳油1000-2000倍液,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5%氟虫脲乳油500倍混合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加5%氟虫脲可分散液剂500。图3.甜菜夜蛾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病凸脐蠕孢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1]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受自交系的抗病性、轮作制度、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该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防治。[1][2]由于玉米大斑病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存在大量病原菌,三是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1]中文名玉米大斑病为害症状侵染循环流行规律防治方法病原特征玉米大斑病病原为大斑病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凸脐蠕孢属。分生孢子梗从气孔长出,青褐色,单生或2-6根丛生,不分枝,直立或上部有屈膝状弯曲,2-6个(多数3-5个)隔膜,大小(12.5-188.7)微米×10.0微米,基部细胞膨大,色深,向尖端色渐浅,顶端或弯曲处有明显孢痕。分生孢子1至数个顶生,初无色,后变褐绿色,纺锤形,直或向一侧弯曲,多数4-7个隔膜,大小(57.7-140.6)微米×(15.1-22.9)微米。有性态只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产生,异宗配合,子囊座黑色,椭圆形或近球形,高359-721微米,宽345-497微米。子囊圆筒形或棍棒形,有短柄,大小为(176-249)微米×(24-31)微米,一般含子囊孢子2-4个,也有1-6个。成熟的子囊孢子无色,纺锤形,直或弯曲,3个隔膜,隔膜处有缢缩,大小为(42-78)微米×(13-17)微米。[3]1被害叶2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大斑病凸脐蠕孢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已知有玉米专化型、高粱专化型、约翰生草专化型、棍合专化型等。玉米专化型区分为1号和2号小种,中国分布的是1号小种。[3]为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相连成大的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先出现水渍状斑,很快发展为灰绿色的小斑点,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没有典型变色区域的大型病斑。在连雨天的时候,斑块上会出现灰黑色霉层,这主要是由于病原孢子大量分生而造成的,发病后植株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难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造成大面积减产。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孢子。[4][5]共13张玉米大斑病侵染循环玉米大斑病病菌以其休眠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遇适宜温度、湿度条件萌发入侵;经10-14天,便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以后,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重复侵染。[5]流行规律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对于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土壤肥力较低的田地,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发育不良,对于病害的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玉米大斑病。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土壤进行测土培肥,补足氮和钾,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株的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减轻发病程度。[4]气候条件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温度较低、气候冷凉加上连雨天气,湿度较大则极易发生玉米大斑病,因为这样的气候条件利于大斑病原菌的孢子分生,利于病害的传播。[4]品种差异不同的品种对于大斑病的抗性是不同的,在实际生长中,要尽可能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不要一味地追求产量而使用不具备抗性的品种,因为感病的自交系及感病品种会导致整片田块大斑病的流行,一旦大面积暴发,其损失不可估量。[4]耕作制度由于玉米大斑病的病菌会以菌丝及孢子形式残存在病残株上,可以越冬第二年发病,许多农户在玉米收获环节,只把玉米穗收获,植株则弃于田中,有的连秆收获,但是一些玉米残茬及病叶仍会留在田中,这样大量的病残体会成为大斑病的传染源头。另外,玉米连片种植的地区较多,而且基本上都是连作,这也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连片的玉米田,通风性、透光性都较差,一到雨季田间的湿度较大,为孢子的分生提供了气候条件。[4]防治方法测报制度在玉米大斑病多发地区,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系统观察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消长情况。当田间出现病株,病叶开始自下而上垂直扩展时,如田间湿度大,或近日内气象预报有中到大雨,应迅速发出“玉米大斑病将在10%左右田块流行”的预报,指导农民适期防治。[2]农业防治气候条件是影响大斑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中温高湿是锈发大斑病的主要气候条件,例如,年月份平均气温,阴雨天多,田间大气湿度大,造成玉米大斑病突发成灾。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病害发展。所以必须选择湿度和温度适宜的地方种植玉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玉米大斑病。[6]积极推广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降低是导致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田间病菌大量积累的情况下,种植抗病品种一般不易大发生病害。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差异很大,种植优良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大斑病的主要措施。在玉米大斑病常发地区,选种时应把抗病性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与轮换,避免品种单一化。[6]改善耕作栽培环境。有计划地实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迎茬种植。在种植形式上,要变等行距播种为宽、窄行种植,变大面积平播为高、矮秆作物间作套种,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玉米收获后,无论平川还是丘陵山区,都要努力杜绝白茬地过冬,施足底肥,优化配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最危险的感病期大部分时间都避开高温多雨的季节,从而大大减轻玉米大斑病的危害,以为提高植株抗病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6]化学防治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每天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选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或施特灵水剂2500倍液喷雾。也可以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公顷,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千克/公顷,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公顷,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千克/公顷。图4.玉米大斑病 张曼俞同学在当地村民的交谈下和查找资料的情况下了解了甜菜夜蛾的形态防治方法,还有对玉米大斑病的了解。 张曼俞同学在活动结束中最大的感触就是,病虫识别及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对于农业的威胁非常大,因此如何做好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而现在很多人都对病虫的伤害了解的少之又少,甚至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个事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极大的宣传植物病虫害的危险以及怎样处理.。所以在七月十号张曼俞同学就之前自己了解的在村子里面进行宣传和讲解。

5,怎样教学生辨别哪些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六足动物”。“昆”在我国古汉语里是“很多很庞大”的意思,所以把这个世界上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动物叫“昆”虫。凡是昆虫都有六只脚(成虫),凡不是六只脚的都不是昆虫。蜘蛛和蝎子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还长着8条腿,所以不是昆虫,属蛛形纲。蜈蚣的腿就更多了,几乎每一体节上都有1~2对足,当然也不是昆虫,属多足纲。
昆虫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六足动物”。“昆”在我国古汉语里是“很多很庞大”的意思,所以把这个世界上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动物叫“昆”虫。凡是昆虫都有六只脚(成虫)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昆虫有哪些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约有100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草蜢.蟑螂等。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它们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一、鞘翅目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食性等。鞘翅目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的为被蛹。鞘翅目昆虫主要有各种叶甲、花金龟、步甲、虎甲、阎甲、葬甲、粪金龟等。二、鳞翅目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6节。无尾须。全变态。鳞翅目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少数水生。蝴蝶是一类日间活动的鳞翅目昆虫,通常可以从它们明亮的色彩和棒状的触角,以及它们休息的方式为四翅合拢,树立于背上来辨别。蝴蝶的后翅基部扩大而有力,在飞行时支持并连接着前翅。世界上蝴蝶已知种类有17000种左右,都是惹人瞩目的昆虫。中国的蝴蝶种类有1300余种,蝴蝶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幼虫多以植物为食,成虫则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方式。三、双翅目双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双翅的昆虫主要包括蚊、蜢、蚋、虻、蝇等。四、膜翅目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膜翅目昆虫主要是各种蚁类和蜂类。五、半翅目半翅目,由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两个亚目所组成,有133科、超过6万种,异翅亚目即椿象,是昆虫纲中的主要类群之一。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同翅亚目包括蝉、蚜虫等。半翅目分类仍有争议,同翅目原先被视为独立的目,许多地方也仍将半翅目和同翅目视为不同目。六、直翅目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直翅目是较原始的昆虫类群,起源于原直翅目,在上石炭时期已经分成了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直翅目昆虫主要包括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七、广翅目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广翅目昆虫中国已知有40多种,常见广翅目昆虫种类有古北泥蛉、东方巨齿蛉、中华斑鱼蛉等。八、蜻蜓目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统称“蜻蜓”。均翅亚目统称“蟌”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中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九、其它昆虫昆虫纲除了上述的7个目以外还有其它27个目,共计34个目。昆虫纲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拥有外骨骼、三对足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昆虫纲的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中的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中的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中的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中的体虱,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章TAG:2021上海市中小学生常见昆虫识别活动  为七星瓢虫菜粉蝶蜜蜂人蚤竹节虫苍蝇蝼蛄螳螂蜻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