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南非荒漠景观的成因

你所说的南非荒漠应该就是,卡拉哈里沙漠 Kalahari ,卡拉哈里沙漠是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卡拉哈里(Kalahari)盆地”。卡拉哈里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系统的影响,地面终年干燥,年降水量125-250mm
南非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终年干燥降水较少。阿根廷受中玮的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季风,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暖湿气流在安第斯山西部迎风坡一侧形成地形雨,雨量充沛,森林茂密;而在安第斯山东部背风坡一侧,形成雨影区,水汽难以到达,便形成了荒凉的温带沙漠气候区。

南非荒漠景观的成因

2,卡拉哈里沙漠的介绍

卡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 )卡拉哈里沙漠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作“卡拉哈里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总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卡拉哈里沙漠Kalahari ,亦译喀拉哈里沙漠,亦称喀拉哈里盆地。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卡拉哈里(Kalahari)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总面积约63万平方千米。
地貌上属非洲地台上的凹陷盆地,海拔700-1,000米,四周被高1,500米的山地和高地环绕。盆地内地势起伏不大,偶有孤立岛山出现。地面多干沟和细沙。卡拉哈里盆地内有卡拉哈里沙丘,为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沙丘区。 盆地的边缘有河川穿越,其起迄点均在盆地之外:东北部有宽多河(kwando r.)及赞比西河(zambezi r.)的上游;西北部有库内列河(cunene r.)以及盘踞南部低洼山谷的奥兰治河(orange r.)。

卡拉哈里沙漠的介绍

3,动物世界之非洲沙漠 进

卡拉哈里沙漠南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面积约为57平方公里,境内有面积很大的草地。卡拉哈里向西延展为多雾的海岸带沙漠,名为纳米布,和著名的阿塔卡马--秘鲁沙漠非常相似。卡拉哈里沙漠从奥兰治河一直扩展到 恩加米湖,位于南纬20°-29°之间,西部始于大西洋岸,东部直到东经25°附近。 1849年,利文斯通博士就是沿着沙漠东部边缘的这条经线探险,直到恩加米湖和赞 比西河各大瀑布。至于沙漠本身,确切地说与名字毫不相符。这里不是撒哈拉沙漠, 就像人们试图想象的那样干燥多沙、缺少植被、无法通过。卡拉哈里沙漠中生长着 大量植物,地面覆盖着丰富的草场,还有一片浓密的矮树丛和高大的树林。飞禽野 兽在此大量繁殖。一些常驻部落和巴卡拉哈里人居住在这里,布希曼游牧部落也经 常出没于此。但是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沙漠中均缺水,纵横沙漠的众多河流的河床 都是干涸的,土地干燥是在这个地区进行探测的真正障碍。不过现在雨季刚结束, 人们可以使用保存在水沼、池塘和水溪中的大量不动水。 多羚羊,猫鼬

动物世界之非洲沙漠 进

4,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里的丛林人

非洲南部最早的现代人类是卡拉哈里沙漠的闪族丛林人,有人认为他们代表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 人们在化石床中发现了距今25,000年前石器时代 (Stone Age) 的工具,在卡拉哈里沙漠东部的措迪洛 (Tsodilo) 山的许多山洞里也发现了许多岩画。 闪族人是采猎者,也就是说他们以草根、块状茎及偶尔猎杀的野生动物为生。 如今,大约有3,000名闪族人还过着传统的生活:以10到15人组成的团体到处迁徙,寻找食物和水源,并以树枝和草搭建藏身之所。 这些团体没有领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他们成部落地居住在一起,分享食物,女人们会带着孩子们去四处挖掘植物根块,那些裸露在风沙中的枝叶甚至果实都没有沙漠营养,然而那些藏在地下的多汁根块却是他们解渴的佳品,而男人们则大多要外出去狩猎,只有没有用处的家伙才去陪着女人挖植物根块,那是些衰弱的老人和年幼的男孩子们。闪族人的捕猎技艺高超,他们利用涂满毒树液的箭来射杀动物,但是草根、块状茎和其他植物占他们食物的80%。 他们语言中“喀嚓”的独特发音,因1980年的电影《众神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 而广为人知。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世界各主要沙漠中,它次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里沙漠、非洲的(努比亚)沙漠、澳洲的大沙沙漠、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占第六位。在流动沙漠中,仅次于鲁卜哈里沙漠居第二位。

5,卡拉哈里沙漠的人文经济

喀拉哈里沙漠主要的居民是操斑图语的非洲人和操科伊桑语的桑人以及少数的欧洲人。那些住在喀拉哈里沙漠偏远地区的人末受到采矿或其他工业的影响,他们住在有200-5000人的村庄里。住房多为传统式样,单间房间的茅房、泥墙、茅草屋顶。水是限制因素,将居住区限制在便于取水的水井或水塘附近。 除了最小的村庄外,所有村庄都有国营的小学,绝大多数孩子都上这种学校,虽然极少数孩子将升入中学。在大村庄所设的国立卫生门诊部和医院是作为草药医生和占卜者的补充。当地人出门的日常交通工具是骑马和骑驴子。卡车只属于商人或雇用矿工代理机构所有,用来作长途路程用。 由于人口稀少,土地宽广,喀拉哈里沙漠只有稀少的道路和小径供使用,其中多数只可通过卡车和四轮驱动车。在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公路连接着行政中心、主要住房和临界的农田区。但筑好的公路已将博茨瓦纳东部和奥卡万戈沼泽地以及马卡迪卡迪盐沼连接起来。喀拉哈里沙漠西南部因降水量极低,因而几乎无树或大灌木丛--只有分散的旱生灌木和短草。中部雨较多,有零星树木及若干灌木及草地。北部则根本无沙漠景象。这里有开阔的林地,棕榈树生长在灌丛中,常绿树和落叶树均长到15米高,树林中还有某些品种适合作木材者,其中最大又最希罕的树是猴面包树。奥卡万戈沼泽地滋长着苇草、纸莎草、睡莲和其他嗜水的植物。 欧洲人初入喀拉哈里沙漠是在19世纪初以旅游者、传教士、象牙搜寻者和商人的身分来的。唯一的欧洲人居住区在杭济区,那里有若干家庭在1890年代获准经营牧场。1960年代以前,他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贫穷生活,但是自那时开始,他们已能够拥有土地而改进生活状况。其他在喀拉哈里沙漠的多数白人都是政府雇员或在私人企业工作。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6,关于卡拉哈里沙漠的地理情况

卡拉哈里沙漠 卡拉哈里沙漠 Kalahari 亦译喀拉哈里沙漠,亦称喀拉哈里盆地。 非洲南部内陆干燥区。也称“卡拉哈里(Kalahari)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区。总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 是非洲南部内地高原的一个大而如盆地般的平原。它几乎占据了波札那全部、那米比亚东部的1/3以及南非开普省极北的部分。在西南部与那米比即那米比亚的海滨沙漠混为一体。喀拉哈里沙漠南北最长处约1,600公里(1,000哩),东西最大距离为960公里(600哩)左右,其面积估计有930,000平方公里(360,000平方哩)。 北临恩加米湖,南界奥兰治河(Orange River),东起东经26°左右,西迄大西洋沿岸附近。主要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境内,部分属于安哥拉及南非共和国。 地貌上属非洲地台上的凹陷盆地,海拔700-1,000米,四周被高1,500米的山地和高地环绕。盆地内地势起伏不大,偶有孤立岛山出现。地面多干沟和细沙。卡拉哈里盆地内有卡拉哈里沙丘,为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沙丘区。 盆地的边缘有河川穿越,其起迄点均在盆地之外:东北部有宽多河(Kwando R.)及赞比西河(Zambezi R.)的上游;西北部有库内列河(Cunene R.)以及盘踞南部低洼山谷的奥兰治河(Orange R.)。 南非地貌 盆地内有三个主要流域:奥科万戈(Okovango)系统从多雨的北部进入盆地,形成16835平方公里的细长沼泽带。1849年利文斯通曾发现奥科万戈河注入那米湖(Ngami L.),现在虽已干涸了数十年,但地图上仍有。有时多余的水会流进马卡迪卡迪洼地。西北部较小的流域称为依托沙洼地(Etosha Pan)。南部有木罗坡-诺索布(Molopo-Nossob)系统,曾经流至奥兰治河。低洼地形成的泥泞地区很多。这些“盐地”会积聚雨水形成一个暂时性湖泊,直到蒸发乾涸为止。 卡拉哈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中部纬度相当(仅南纬与北纬之差),气候相似,同样也受副热带高气压系统的影响,地面终年干燥,年降水量125-250mm。 但它的气候植被与撒哈拉沙漠又不完全相同,因降水稍多而有一定植被覆盖。气候和植被自西南向东北变化。西部为沙漠,高达100米的沙丘上生长着肉质植物与灌木。北与东北部降雨较多,为热带干草原与热带稀树草原。在短暂的雨季中,植物繁盛,地面覆盖着丰富的草场,还有一片浓密的矮树丛和高大的树林。多羚羊和其他热带动物。但是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沙漠中均缺水,纵横沙漠的众多河流的河床都是干涸的,土地干燥是在这个地区进行探测的真正障碍。 巴卡拉哈里人和布须曼人(Bushman)住在这块资源匮乏的土地(这里富金刚石、铜、铅、锌、镍、钒等矿藏,但目前很少开发利用)上,多从事畜牧业,有的兼营狩猎。除了喀拉哈里的边缘地带,很少有经济发展。举例言之,奥科万戈三角洲曾有一项庞大的灌溉计划,结果却毫无下文。今天的卡拉哈里仍然干涸缺水,布尔人的移民先驱于十九世纪末企图横越此地时,称此处为“干旱之地”(Thirstland)。 卡拉哈里向西延展为多雾的海岸带沙漠,名为纳米布沙漠,和著名的阿塔卡马沙漠非常相似。 自然特征 (1)自然地理和地质情况。喀拉哈里沙漠地表起伏不大,遍地是沙的平原,到处海拔都在900公尺(3,000呎)以上。基岩只裸露在低而直立如墙的小山群中,它们为数不多但很显眼地出现在一般地面上。除了这种小山群外,3种地表含盖了所有喀拉哈里沙漠的特征∶小沙原、纵向沙丘和浅水湖(洼地)。沙的深度一般都超过60公尺(200呎)。在许多地区,沙是红的,这是一薄层氧化铁覆盖在沙粒上的结果。 南非喀拉哈里大羚羊国家公园里的跳羚 喀拉哈里沙漠的整个西部以长长的沙丘链为其特色,其大致呈北或西北走向。沙丘至少长1.6公里(1哩),宽约数百公尺,高达6~60公尺(20~200呎)。每一个沙丘同其邻丘都由一个宽而平行的凹坑分隔开来,凹坑被当地人称为「街」或「小路」,因为每一个凹坑都便於人行进。 浅水湖或洼地是沙漠水系的最大特色,是极短溪流终点的「乾湖」。从来没有水从喀拉哈里沙漠流入海洋,而是每条溪流将其流程结束在略低的凹坑里,这里是没有出口的。当小溪乾涸时,由缓慢溪水带来的细小淤沙粒子与可溶钙矿物和由蒸发水
高温少雨干燥

文章TAG:卡拉  卡拉哈里沙漠  哈里  沙漠  卡拉哈里沙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