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有个时间差问题,刘秀定都洛阳时长安还没有拿下,谈不上放弃。早在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军队先后攻克长安、洛阳,更始帝希望在洛阳建都,命令刘秀修整洛阳宫殿、官府,刘秀建都洛阳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此期间刘秀急于称帝,洛阳是不二选择,刘秀的势力范围被压缩在黄河以北,河北是他的军事和行政重心,定都洛阳有利于强基固本。

1、刘秀为什么不学刘邦建都长安而定都洛阳?

刘秀为什么不学刘邦建都长安而定都洛阳

简答: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67年),经过多年征战和怀柔并举,于公元25年六月(农历)在都成(今河北柏乡北部)筑坛祭天,登基称帝,改年号建武元年,史称东汉。早在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军队先后攻克长安、洛阳,更始帝希望在洛阳建都,命令刘秀修整洛阳宫殿、官府,后因更始帝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因朱鲔参与谋杀刘秀哥哥刘縯(字伯升)的“共谋诛伯升”事件,不敢投降刘秀,

所以洛阳守军将领朱鲔与刘秀对峙数月后,在岑彭劝说下投降。自己反绑起来见刘秀,刘秀赦免了他,封为平狄将军、扶沟侯,从此建都洛阳,这是刘秀建都的简要过程。小编问,刘秀为什么不学刘邦建都长安而建都洛阳,主要是刘邦当时封地在关中(汉王),又是先攻入关中的军队首领,当年他与楚霸王项羽的约法三章“先入关中者为天下王”,所以,刘邦建都长安有主、客观原因,

只是关中土地贫瘠,干旱少雨。虽说有经、纬两河,淤泥、浑浊不堪饮用,且交通闭塞,各地粮食、货物运输艰难,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和军队(不然到了隋炀帝时期为什么要建东都呢?)。中原富庶,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且与各地相对较近,当时,长安被战火毁坏,洛阳都城现成且是新的(为刘秀本人监造)。所以,刘秀建都洛阳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东汉为什么放弃关中定都洛阳?

东汉为什么放弃关中定都洛阳

最初有个时间差问题,刘秀定都洛阳时长安还没有拿下,谈不上放弃。统一全国后刘秀一度有过迁都动机,但综合考量后还是落锤在了洛阳,迁都洛阳的想法早在西汉末年就已存在,王莽时更是做好了搬迁准备,反王莽的更始帝刘玄最初也是定都洛阳而后才迁往长安。也就是说,当时的洛阳已经具备了成为首都的行政和思想基础,刘秀都洛是这一思潮的延续,

洛阳方便的水陆交通和靠近中原粮仓的便利也为建都提供了经济支撑。最重要的是,刘秀称帝时尚未统一全国,皇帝也不止他一个——比如光姓刘的就有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和赤眉军拥立的建世帝刘盆子,长安先是作为刘玄政权的首都,而后赤眉破城又成了刘盆子的据点。刘秀都洛时正值双方政权交替,2年后才正式收入囊中,在此期间刘秀急于称帝,洛阳是不二选择。

拿下关中及长安后,国内仍有许多割据势力,比如在今天的河南省东南部以及山东安徽、江苏一带割据称帝的刘永,割据荆州自立为楚黎王的秦丰,在蓟城自立燕王的彭宠,偏霸陇右的隗嚣,以及在成都称帝、坐拥巴蜀和汉中的公孙述,刘秀的势力范围被压缩在黄河以北,河北是他的军事和行政重心,定都洛阳有利于强基固本。刘秀不属于西汉皇室的正统接班人,他只是应景兴复汉室的口号来获取政权,定都会根据需要而不必遵循西汉,

而且长安当时还存在两个不利的客观事实:一是城市已被赤眉焚毁短期难以恢复,人口和经济不足以形成支撑,迁都成本会很大;二则作为旧都有着权力争夺的敏感,避开不失明智之举。刘秀统一全国后,关中大族还复旧都的言论甚嚣尘上,学士杜笃还专门写了《论都赋》作为理论支撑,刘秀本人也一度动摇,但是反对者——也就是刘秀赖以打下江山的关东大族势力更为强大,迁都终难成行。

3、有哪些朝代在洛阳定都?

一、说到洛阳,就不得不提西安,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唐朝,西安(长安)关中地区被吐蕃攻破,“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可怜的西安,周朝洛阳一不管你,你就被犬戎占领了;唐朝洛阳一不管你,你就被吐蕃占领了,最后还得靠洛阳出力收复西安,西安关中被犬戎和吐蕃攻破,是由洛阳出力收复西安;洛阳被金兵蒙古攻破,西安关中举手投降,如入无人之境。


文章TAG:定都  洛阳  刘秀  现今  关中  刘秀定都洛阳现今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