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ana1n1d a13 an21n5 求d
来源:整理 编辑:好学习 2023-06-10 16:39:25
本文目录一览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ana1n1d a13 an21n5 求d
d=(an-a1)/(n-1)=(21-3)/(5-1)=9/2满意望采纳
2,等差数列起始课怎么上 教学反思
先给学生几组有一定规律的数字,从易到难。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然后问他们在这组数字中,第100项或者第120项应该是多少,之类的问题。然后再带入书本上的知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教教清楚就行了。定义 a(n+1)-an=d(常数)等差公式sn=a1+(n-1)d等差n项和公式sn=n*a1+n(n-1)d/或sn=n(a1+an)/2等差中项 2sn=s(n+1)+s(n-1)
3,关于等差数列的优秀教案
s奇+s偶=(a1+an)n/2 若项数为奇数=2n+1, 则s奇/s偶=(k+1)(a1+ak+i)/2比k(a2+ak)/2=k+1/k 又n=2k+1推出得k=(n-1/2 s奇/s偶=(n+1)/(n-1)若 为偶数n=2k 推出得k=n/2s奇/s偶=(n+2)/n s偶-s奇=nd/2 d为公差 若为奇数则s奇-s偶= an-(n-1)d/2...[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2.学说:“你不推,我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3.集体活动时,初步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以及钻、跳、拔等技能。 [活动准备] 1.山洞、独木桥、小河、小兔头饰、布制萝卜。 2.音乐磁带(录有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你们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拔萝卜,你们高兴吗?” 2.师:“咱们去拔萝卜的时候,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注意安全,要紧紧跟着妈妈,千万不要离开大家。” 二、进程部分:设置情境,多次感知 1.过山洞。(放音乐)教师带幼儿上路,遇到山洞,提问:山洞洞口很窄,如果挤在一起钻会发生危险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的钻过山洞? 学说短句:你不推,我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2.过小桥。 安全钻过山洞后,来到小桥跟前。 师:“有这么多小兔宝宝要过小桥,咱们怎样才能安全的过桥?” 学说短句:你不推,我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3.拔萝卜。 最后来到“萝卜地”拔萝卜。 提问:“萝卜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拔萝卜时要注意什么? 学说短句: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拔。 4.听故事:小兔本领大。“拔完萝卜,你们一定累了,现在咱们一边拔萝卜一边听故事。”幼儿安静听教师讲故事《小兔本领大》。 三、结束部分:快乐体验,巩固行为。 在音乐声中,幼儿模仿小兔动作“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出活动室。 分析:本活动,能针对托班幼儿“有意教无意学”的年龄特征,运用游戏巧妙设计,多次巩固,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强,教学活动气氛活跃动静交替,在我园开展的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获得好评。
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内容的核心
数学教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涉及五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量求另两个值; (3)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4.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有关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数学地解决问题.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本节内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首先通过具体的例子给出了求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思路,而后导出了一般的公式,并加以应用;再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方程组,共同运用,解决有关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推导过程的展示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 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高斯算法表现了大数学家的智慧和巧思,对一般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难点在于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上.(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公式推导及简单应用,一节侧重于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综合运用. ②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建议由具体问题引入,使学生体会问题源于生活. ③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与研究方法. ④补充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⑤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获得推导公式的思路.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 ” 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 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二.讲解新课(板书)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1.公式推导(板书) 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 ,公差为 , 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 和 表示,得,有以下等式,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 ,似乎与 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思路二: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 ,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 , ,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于是有: .这就是倒序相加法.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 ,于是 .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 和 .2.公式记忆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两个公式.3.公式的应用 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 例1.求和:(1) ; (2) (结果用 表示)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 例2.等差数列 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 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 的一元二次函数,注意得到的项数 必须是正整数.三.小结 1.推导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思路; 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四.板书设计《数学教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文由公务员吧www.gwy8.com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参考一下吧前n项和公式 s(n)=n*a(1)+n*(n-1)*d/2或s(n)=n*(a(1)+a(n))/2 n是正整数推论 一.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二.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 =a(k)+a(n-k+1),(类似:p(1)+p(n)=p(2)+p(n-1)=p(3)+p(n-2)=...=p(k)+p(n-k+1)),k∈ 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2n-1)=(2n-1)*a(n),s(2n+1)= (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若m+n=2p,则a(m)+a(n)=2*a(p) (对3的证明:p(m)+p(n)=b(0)+b(1)*m+b(0)+b(1)*n=2*b(0)+b(1)*(m+n) p(p)+p(q)=b(0)+b(1)*p+b(0)+b(1)*q=2*b(0)+b(1)*(p+q);因为m+n=p+q,所以p(m)+p(n)=p(p)+p (q)) 四.其他推论 ① 和=(首项+末项)×项数÷2 (证明:s(n)=[n,n^2]*[1,1/2;0,1/2]*[b(0);b(1)]=n*b0+1/2*b1*n+1/2*b1*n^2 (p(1)+p(n))*n/2=(b(0)+b(1)+b(0)+b(1)*n)*n/2=n*b0+1/2*b1*n+1/2*b1*n^2=s(n))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证明:(p(n)-p(1))/b(1)+1=(b(0)+b(1)*n-(b(0)+b(1)))/b(1)+1=(b(1)*(n-1))/b(1)+1=n-1+1=n) ② 首项=2和÷项数-末项 ③ 末项=2和÷项数-首项 (以上2项为第一个推论的转换) ④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上一项为第二个推论的转换) 推论3证明 若m,n,p,q∈n*,且m+n=p+q,则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 +a(q) 如a(m)+a(n)=a(1)+(m-1)*d+a(1)+(n-1)*d =2*a(1)+(m+n-2)*d 同理得, a(p)+a(q)=2*a(1)+(p+q-2)*d 又因为 m+n=p+q ; a(1),d均为常数 所以 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 注:1.常数列不一定成立 2.m,p,q,n大于等于自然数⑴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的前n项和s 可以写成s = an^2 + 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2n (n n )时,s -s = nd, = ;当项数为(2n-1) (n )时,s -s = a , = . ⑶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s n,s2n -sn ,s3n -s 2n,…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k^2d . ⑷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是s 、t (n为奇数),则 = . ⑸在等差数列中,s = a,s = b (n>m),则s = (a-b). ⑹等差数列中, 是n的一次函数,且点(n, )均在直线y = x + (a - )上. ⑺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①若a >0,公差d<0,则当a ≥0且a ≤0时,s 最大;②若a <0 ,公差d>0,则当a ≤0且a ≥0时,s 最小.
文章TAG:
等差数列 教学 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ana1n1d a13 an21n5 求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