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最新地震消息今天中午哪里发生了地震

下午16点四川雅安石棉连续发生三次地震均为4.1级左右震源深度9千米左右
据中国地震台网,8月4日12时25分在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附近发生4.2级左右地震

最新地震消息今天中午哪里发生了地震

2,地震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的指标

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震级、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状况。近些年来地震行业利用短信平台的软件不断发展成熟,2009年中国地震局正式开通12322短信息平台,震后该平台能通过灾情速报人员汇集反馈的灾情信息。还有基于手机短信的地震灾情速报平台,接收人员通过短信指令,回复灾情代码等信息,然而地震发生一段时间内,手机信道尤为珍贵,基本处在饱和状态。扩展资料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震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的指标

3,请帮我查一下今天云南省地震的相关信息

你好 北京时间2012-09-07 11:19 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北纬27.5,东经104.0) 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
比较远,盈江在云南省西部。

请帮我查一下今天云南省地震的相关信息

4,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危害程度怎么样百度

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了7.6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了70千米,而这种危害程度相当于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威力。而这个国家发生地震以后立即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而且国家军队已经前往灾区进行救援,根据最新的消息,这次地震并没有造成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员伤亡,因就在于这个国家没有高层建筑,所以地震来临之前很多人就已经逃到了安全地带。根据中国地震局所公布的信息,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了7.6级地震,本次地震震源深度达到了70千米,所幸的是本次地震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是造成了很多建筑物坍塌。而这起地震自然灾害事故发生以后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局立即派出了救援人员前往灾区进行救援,并对那些受灾的群众进行了一个妥善安置。本次地震危害程度相当于两颗原子弹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的7.6级地震相当于两颗原子弹的爆炸程度,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画面来看这个国家很多公路已经产生了极大裂缝,同时这场地震也导致这个国家的很多建筑物受损,而本次地震释放的能量为1500068兆帕,而两颗原子弹能爆发出来的能量也是1500000兆帕左右,所以本次发生地震的危害程度就相当于两颗原子弹的爆炸力量。本次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当地地壳产生了水平位移现象根据权威专家指出,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的7.6级地震是因为当地的地壳产生水平位移现象而产生的,为地壳与地壳之间产生了位移之后就会形成挤压,而挤压就会形成振动,所以就会导致地震的发生。所幸的是本次地震并没有造成这个国家的人员伤亡,因为这个国家没有高层建筑,所以发生地震以后很多群众能够快速的到达安全地点。

5,地震最新消息今天晚今天有没哪里发生地震上

②016年元月②①号凌晨1点13分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北纬37.68度,东经101.62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西宁、兰州等地网友称有震感。凌晨1时18分,门源县又发生3.4级余震,震源深度十公里
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附近发生6.1级左右地震

6,巴新76级地震暂未有涉及中国公民的伤亡报告还有哪些信息呢

巴新7.6级地震,暂未涉及中国公民的伤亡报告,此外还有两个信息,分别是伤亡和受损情况。一、巴新发生7.6级地震地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破坏程度十分严重。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板块相交的地方,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位于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频发。9月11日,巴新就发生了7.6级地震,震源深度70千米。当时有居民拍下了地震实况,从视频中能清晰看见房屋在晃动,建筑物外表有脱落。市民感应到地震,纷纷从室内躲到室外,据悉此次巴新地震并未有中国公民伤亡的报告。二、还有哪些信息呢巴新发生的7.6级地震,属于大地震,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房屋坍塌、地面开裂。这次巴新发生的地震的相关报告还有两点信息,一个是当地的伤亡情况,另一个是地震造成的受损情况。当地有市民反应在上午九点多,突然感到强烈的震感,震感大约持续了3分钟左右。地震发生时,许多市民感到恐慌,大部分震中的城镇受损情况十分严重。巴新的首都就处于震中,震后有市民发现街道出现了许多裂痕。地震发生时,人很难在地面保持平衡,房屋剧烈摇晃,街道上有汽车被落下的建筑物残骸砸中,有些房屋的承重墙出现裂纹。根据相关报道称,此次巴新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地震发生后,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第一时间了解地震受伤情况,并提醒华人华侨注意防范余震。此次巴新地震波及了6座大中城市,附近的居民及时跑到了空地躲避,伤亡情况并不严重。三、综上所述巴新发生7.6级地震,暂未有涉及中国公民的伤亡报告,此外还有两个信息,一个是当地群众的伤亡情况,另一个是地震造成的受损情况。

7,关于地震的一些信息

2008年5月12号下午14点:28分钟左右. ·四川汶川8.0级强烈地震 ·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目前汶川死亡:41353人人数 失踪:32666人数 ·被埋:19687人数 受伤:274683人人数 ·捐赠:168.73亿元 救出: 37558人数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8,关于地震的资料

中国地震时间 地点 震级 概述 2013年3月29日 新疆昌吉市和乌鲁木齐县交界 5.6级 北京时间29日13时01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交界发生5.6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3.4度、东经86.8度,震源深度13公里。[4] 2013年1月24日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利津县交界 3.7级 2时01分,发生里氏3.7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2013年1月23日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和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交界 2.4级 1时24分,发生2.4级地震 2013年1月23日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和山东菏泽市甄城县交界 2.1级 6时46分,发生2.1级地震 2013年1月23日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 5.1级 12时18分,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2012年11月20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银川市市辖区交界 4.5级 10时24分,北纬38.4度,东经106.3度发生4.5级地震 2012年09月07日 云南省彝良县 5.7级 11时19分,北纬27.6度,东经104.0度发生5.7级地震 2012年6月30日 新疆伊犁和巴音郭楞交界 6.6级 05时07分,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5] 2010年04月14日 青海玉树地震 7.1级 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 2009年12月19日 台湾花莲海域 6.7级 21时02分,北纬23.8度,东经121.7度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07月14日 台湾花莲海域 6.7级 凌晨发生里氏规模6.7级有感地震 2009年06月30日 云南姚安 6.0级 地震造成楚雄、大理、丽江等3个州市共205.9万人受灾 2009年06月30日 四川绵竹 5.6级 造成十多人受伤 2008年12月26日 云南瑞丽 4.9级 瑞丽市“12.26”地震共造成9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轻伤7人 2008年10月06日 西藏当雄 6.6级 9人死亡,11人重伤,8人轻伤,因灾倒塌房屋147间 2008年08月30日 四川攀枝花 6.1级 共造成38人死亡,589人受伤 2008年05月12日 四川汶川 8.0级 汶川大地震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000人 2007年06月03日 云南普洱 6.4级 造成3人死300余人伤,发生余震300多次 2006年12月26日 台湾屏东恒春近海 6.7级 造成2人死亡42人受伤 2006年08月25日 云南盐津 5.1级 13时51分,发生5.1级地震。31.7万人受灾 2006年07月22日 云南盐津昭通县 5.1级 9点10分21秒,发生5.1级强烈地震 2006年07月04日 河北文安 5.1级 11时56分,发生5.1级地震 2005年11月26日 江西九江瑞昌 5.7级 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 2005年07月25日 黑龙江林甸县 5.1级 23时43分,发生5.1级地震 2004年08月10日 云南鲁甸 5.6级 傍晚,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昭阳区一带发生里氏5.6级地震 2003年12月01日 新疆伊犁 6.1级 地震一共造成10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23人为重伤 2003年10月25日 甘肃民乐、山丹 6.1级 发生6.1级、5.8级地震 2003年10月16日 云南大姚 6.1级 夜间发生里氏6.1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大姚县六苴镇外 2003年08月16日 内蒙古赤峰 6.1级 18:58,发生6.1级地震 2003年07月21日 云南大姚 6.2级 地震持续时间约半分多钟。 1998年01月10日 河北尚义 6.2级 11时50分,尚义以东地区发生6.2级地震 地震前兆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地下水异常地下水主要包括井水、泉水等。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动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日常中见到地震前动物反应异常表现: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鸡飞上树鸣叫、鸭不下水、猪不吃食、狗乱叫、大鼠叼小鼠满街跑等现象。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 地震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 32)倍。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中国百年大地震一览图中国地震烈度表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编辑本段地震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震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编辑本段地震传播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时,纵波较快传播到地面。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乐夫波和瑞利波。 纵波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 横波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乐夫波在地平面上做蛇形运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波前进方向作水平振动。[1]瑞利波沿着地面水平传播,沿波的传播方向作一垂直平面,质点在该平面内向前、向上、向后和向下运动,描绘出一个椭圆。编辑本段地震成因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有以下几个:1、断层说:是指板块漂移导致地应力积累,其应变能量破坏了岩层,导致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  2、岩浆说:指地下岩层导热不均,部分体积膨胀导致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  3、相变说:指地下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结晶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体积变化引发  地层断裂,产生地震;  4、气爆说:岩浆渗入岩层引发地层中可燃气体爆炸,产生地震;  5、弹性回跳说:地壳受挤压弹性形变,反弹回来产生地震;  6、核爆炸说:地壳下面核原料达到临界值发生天然核爆炸;  7、地下雷暴说:指地层中热压电效应产生的电场及其感应电场之间发生剧烈放电,形成地下雷暴,产生巨大爆破力,导致地震。编辑本段地震类型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成因新说地震核变成因论:地震是地幔中核变的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象。地幔的长期沉淀、析出、分层,在地球深处形成较纯净的核裂变(如铀等)物质圈,同时由于地幔的长期析出或内部物质的生成析出或地幔对地表的液态、气态物质(如海水、石油、空气等)的吸入、热解,在地幔的上层(地幔、地壳之间)聚集了较为纯净的核聚变物质(如氢等)。地幔的对流造成核裂变物质相遇,以超过临界体积,发生核裂变,(如果此时附近存有核聚变物质)进而引发核聚变,产生瞬间极速膨胀,反弹地壳产生纵波,纵波拉伸地壳产生横波(尚未证实)。网络文章此说是由江发世于2012年10月23日发表在百度文库《地震的成因(续)》一文提出的。江氏认为:在地下存在地质空间,高压气液体进入地质空间形成高压藏,在高压作用下,高压藏的围岩发生弹起和撞击作用形成地震。[6]

9,2011年2月9日潮州地震

查阅广东省地震信息网,2月8日和9日无地震记录,本省最近一次地震发生在2010年12月28日04时29分48.55秒,广东南澳海域,震级M1.5,经度117.4,纬度23.3。由于潮州靠近福建,查阅福建地震局资料同样没有记录。
买听人咯散担 潮州福地兴兴无者事
没感觉到。
有么....楼主不会被忽悠了吧.. 我没感觉到....
gfgfh
早上好!我为您查阅了广东省地震信息网,今年无地震记录广东省省最近一次地震发生在2010年12月28日04时29分48.55秒,广东南澳海域,震级m1.5,经度117.4,纬度23.3。由于潮州靠近福建,查阅福建地震局资料同样没有记录。

10,地震的前兆有哪些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震的前兆有哪些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地震前兆是什么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其中动物异常是震前征兆的普遍现象,由于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敏感程度的差异,所反映的异常状态和特征也不一样。如隆冬季节数百条毒蛇出“洞”或“自寻短见”,成千上万只青蛙携幼搬迁,离开震中数百米等。由于地震宏观前兆的特征突出,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相对易于发现,因此是在大地震群测群防中最适合普及的方法。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形成及主要特征   若用传统连续介质观念,将地壳岩石层作为整块固体来处理,则必然得出结论:任何前兆只有当应力接近屈服应力时才会出现,然而,长久以来,以此观念为基础的观测得到"清楚的、确定的、有物理机制的前兆很少",这是由于对地壳岩石层认识的误解和观测方法不合适而造成的。只有将地壳岩石层作为离散态颗粒体系,才可获得对地震前兆及其探测 的正确认识。   地震发生前,必然有能量积累过程。岩石层块受到推压作用达到可克服摩擦力和边界断层泥阻力时,会发生滞滑移动,挤压断层泥,又推动下一岩石层块运动,就这样渐次使其他岩石层块发生移动。这种作用和移动在地层中一定以力链形式传递。随着力链涉及的岩石层块增多,所受到的摩擦力和阻力也不断增大,也可能力链后端遇到大岩石层块或非活动断层,导致某些力链会积累很大作用力,其薄弱处则可能发生地震。因此,地震前兆的基本特征是能量积累过程的岩石层块滞滑移动和力链传播,以及地震将要发生时震源附近地层中作用力的持续增大,这些地震前兆信息是可以观测的。   当然,并不是说岩石层块滞滑移动就一定是地震前兆,只有在外力和阻力作用下,通过岩石层块滞滑移动和压缩断层泥逐渐积累能量,并形成力链。当力链上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力链分布和传播的信息才是地震前兆。   传播规律   根据颗粒物理原理,前兆信息主要以岩块滞滑移动、断层泥压缩或剪切形变和力链方式传递。地震前兆发生时,在各岩块分别相继滞滑移动情况,前面的岩块受的作用力大,其后岩块受力依次减小。当遇到后面某个大阻力岩块而不易移动或锁定时,前面所有岩块随滞滑移动的逐步积累,所受阻力不断增大,锁定岩块上作用力随其前断层泥被压缩而增大。   前兆信息探测   地震前兆信息的探测首先是要观测和判定积累能量的力链及其状态,通常所能观测到的异常变化可给出有用资料。岩块的滞滑移动、力链分布、岩块锁定及组合、岩块中力的积累等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观测获取,构成有效前兆信息。一些大地震的前兆信息可传播很远,传播时间可持续数月或更长。只要探测点足够多,断层边界相对位移测量、土层沙坑中应变测量,地下水位观测等均可能给出岩块的滞滑移动和锁定、力链分布的信息,同时给出信息传播时间次序。如,地震前观测到的地下水位异常由外围向震中转移的现象就是前兆时间次序的表现。岩石中应力—应变阶跃观测可识别岩块是滞滑移动还是锁定,若观测到非单调上升的阶跃,且应变阶跃值变化很小,如小于10-6,则表示岩块仍然滞滑移动,在此岩块之前的力链上暂时不会发生地震。若观测到单调上升的阶跃,表明此岩块己锁定不动。当应力阶跃持续增大到足够高时,则在附近岩块区域将可能发生地震。岩块受压作用力很大和即将发生地震(破裂或错动)时,特别是大地震,除可观测岩块应力—应变单调上升的阶跃外,还会产生其他次生效应的前兆现象,如电磁、电离和次声波等。从而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进行判断。   用瑞利波、地电、电磁、重力等探测方法也可以获得有用的前兆信息的`分布和变化,这些信息取决于地层被压缩的程度。非力链区域观测不到前兆信息,这些区域不会发生地震。   前兆信息探测采集数据均须以尽量短的时间间隔,如以秒或分钟值记录为好,至少不应该将数据作天以上的平均取值。若有足够多的探测点,就可以获得前兆到达各处的即时信号,包括方位、区域、时间、变化大小等较完整的信息,并可区分不同前兆的来源。   观测到岩块的滞滑移动并非就是地震前兆信息,但地震前兆信息必定以滞滑移动和力链形式传播,要根据以上所述的综合观测结果,判定力链的形成、分布和能量积累情况。   与地震发生的关联   地震孕育到地震发生的全部运动过程包括:大地构造力对岩块的初始作用、岩块的滞滑移动、岩块力链分布和传递、岩块锁定及组合、岩块的断裂或错动(即地震发生)。   已有的大量探测事实说明,这些过程大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探测到,形成有效前兆信息。关键是探测和确定岩块滞滑移动和岩块力链上能量的积累过程。主要特征和探测要点是:前兆信息力链传播,必然分布不均匀,各地前兆信息差别很大;一些大地震的前兆信息可在103千米范围用不同方法探测到;断层边界"蠕变"测量得到的跳变式相对位移,即为岩块的滞滑移动;在岩石中难以探测到与屈服相应的应力—应变变化,却可探测到"阶跃",可判断滞滑移动、力链分布、岩块组合移动及锁定;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表明地层受挤压和岩块滞滑移动;土层沙坑中探测岩石块移动和断层泥压缩引起的土层形变;瑞利波、地电等也可反映受压地层密度或弹性模量的变化。   识别方法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的特点:   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常见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震云、气象异常等。   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7]、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气象异常   地光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地震云: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地震云的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地震云的形成没有统一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   有学者认为,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积聚起巨大的能量。因此从发生地震的前几天起,地热升高,它的波变为上升气流,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使一千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的稻草状的地震云。   地震云除了可能发生在震中区的上空外,也可能发生在远离震中区的应力集中的断裂带的上空,这时,当远处即将发生地震时,应力本来就比较集中的断裂,又受到远处震中区震前的扩容运动的作用,使断裂带的应力更加集中。这样,在这个断裂带上,由于构造运动,岩石受挤压,产生摩擦而发热,不断地有热气流上升,从而在其上空形成与断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地震云。   由于与震源区传来的应力方向垂直的断裂往往受力最大,因此,震中位置往往和地震云方向相垂直。在某些处于断裂交汇处的震中区,应力高度集中,并随距离而衰减,因此会产生焦点位于震中区上空的辐射状地震云。   地震云也是云,它和其它的云的根本区别点在于地震云是地震构造活动的气象反应。利用地震云进行地震监测和预报的过程中,如何从千姿百态的云中识别地震云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地震云具有以下区别于其它气象云的不同特征:时间上,地震云都是突然出现;空间分布上,地震云和断裂构造带密切联系,它们多形成在断裂带上方,尾部总是指向震中附近;形状上,主要是线形,还有平行线,蛇形,鱼鳞形。一些学者等认为地震云系地下气体沿断层上升,主要呈细长稻草绳状或长条带状。还有一些学者把地震云分为豆状云、蜂窝状云、环形云、尾巴云、黑孔云、串珠云、漩涡云等。   射线云:浮云在天空会呈极长的射线形,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震云: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地震云的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地震云的形成没有统一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   地震云的形成有三种说法:   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所在地。   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的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从而形成了地震云。   氡气成因说:正常存在于地层中的由多种带电荷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氡气,受板块运动的挤压下,其正常释放到大气中的数量会在板块应力累积和地应力突变时,发生跳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在大气层中与游离水分子产生宏观的云室效应,就是我们看到的地震云,地震云实际上是地氡的释放轨迹。地氡是地震常规检测的指标元素。由多种带电的放射性同位素构成的氡气具备云室效应和地震前氡气的突变都是实测证明了的,地震云是由有板块运动导致的氡气过量集中释放,在大气中和游离的水分子形成宏观的云彩(云室效应),所以地震云的氡气成因论是具备理论和实践基础的。   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9-10]   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中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科学上将他称为前震(foreshock)。前震的定义是:所有先于最大震级的震动都称作前震。有些前震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也通过前震对海城地震做出了准确预报。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xiù]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

文章TAG:地震信息地震  信息  最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