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武县蜀汉江油关是干什么

http://www.51743.cn/area_intro.jsp?id=2075

平武县蜀汉江油关是干什么的

2,涪水关是哪里

三国时期蜀汉的涪水关即江油关,位于现代的平武县南坝镇。涪水关,原名江油戍,系刘备入川以后,为防备曹操势力越摩天岭南下,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建立的军事要塞。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兵出阴平邪径,奇袭江油戍,蜀汉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魏军长驱直入,攻陷成都,蜀汉灭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闻名。此后历朝历代,多在此设关戍守,或称江油关,或称涪水关,成为蜀北名关之一。扩展资料南坝镇,隶属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位于平武县东南部,南接响岩镇,西靠坝子乡,东临江油市,介于东经104°51′~104°58′和北纬32°59′~33°02′之间,幅员面积321.93平方千米,地处九环线(国道247线)和成青线(国道543线)交汇处。南坝古称“江油”、“龙州”,是四川省西北部地区的历史名镇,有许多有名的历史遗迹和传说,系汉、羌、回、藏等民族杂居地,是蜀汉时代重要军事要地和唐、宋、五代州郡所在地,有“古龙州、古江油关”之美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油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坝镇

涪水关是哪里

3,三国时期涪城与江油关的关系

没关系。涪城在江油南方,成都在涪城西南方向,剑阁在江油以东。可以下张三国地图看看。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三国时期涪城与江油关的关系

4,江油关守将马邈真的是不战而降的吗

鄙人认为马邈,也不算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战而降。但是马邈的没有坚持,确实让姜维的回援变得更加仓促。而具体来说1、伏兵江油,以逸待劳众所周知,江油是蜀汉势力在,成都外围重要门户之一,更是曹魏没蜀的关键之一。所以如何非要强调马邈不战而降, 就显得有些牵强了,因为毕竟马邈是一方战略要地的军事长官,故此当他的斥候发现了邓艾的突击队踪迹后,马邈决定在江油关外伏击邓艾。 这也就说,说人家马邈没有抵挡经过,就不战而降,就是不对了。不然让人家将守军派出去干啥呢?而且蜀汉的伏兵在遭遇了邓艾的突击队后,马上展开攻击,可是几次对战后,川蜀军伤亡很大,江油守军由此元气大伤。2、田章奇袭,败退回关而能让以逸待劳的蜀汉军队。在野外打伏击,变成打遭遇的原因,还有田章突击队的搅局,要知道田章突击队,可是钟会安排的从剑阁西北方向,策应邓艾的偏师。所以当马邈将守军大部用来出关打伏击时,田章的军队。绕道酱油关侧翼。江油伏军由此部属被这个杀出的程咬金,彻底打乱。不久邓艾的突击队和田章的突击队汇合,向退守江油关的马邈残部发起进攻。被田章这个“程咬金”杀掉丢了勇气的川蜀守军,战心全无!3、兵力不足,援军无望而此时,千辛万苦从前线回援剑阁,包围成都姜维,对江油守军已经失望,而成都方向的援军,也不能及时到位。所以马邈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不再坚持,于是江油关失守。 成都的刘禅只能,盼望诸葛瞻在绵竹的防御,能拖着曹魏的突击, 等待姜维的回援!

5,江油在古代叫什么

江油,得名于秦汉时期的“江油关”。后来在东汉时设过“德阳县”;北魏时期由郡改为江油县,历经行政区划的演变,域内设置过阴平、昌隆县,使用过江彰县名。自南宋以来,“江油”的名称并未更改,沿用至今。
昌隆

6,历史上蜀汉灭亡江油关守将马邈是不战而降吗

江油关守将领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他是被当时时局所迫,抵抗也是白白牺牲性命。一、历史上蜀汉灭亡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分别是曹魏、孙吴和蜀汉。这个三股势力中蜀汉是第一个被吞并掉的,刘备入川后建立了蜀国,国号为汉。蜀汉的势力比不弱,但却在战略上失去了先机。荆州对于蜀汉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交通便利大大减少了行军时间,对周边国家有震慑作用。荆州由关羽镇守,可见其重要性,但因为关羽急于为新国立下功勋,结果大意被孙吴算计,趁着他追曹魏敌军时绕到后方偷袭关羽,结果关羽不幸战死,荆州也被孙吴抢了回去。这件事情为蜀汉灭亡埋下了伏笔,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为好兄弟关羽报仇,亲自带兵去攻打东吴,结果百战而归,刘备也因年事已高在白帝城去世。刘备这一战不仅损耗了国库,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刘备去世后刘禅登基,刘禅不善管理国家,国家大小事宜由诸葛亮管理,诸葛亮数次北伐失败,不幸因病去世。此时的蜀汉元气大伤,刘禅还残害忠良,搞得蜀汉内部人心分离,最终被曹魏所灭。二、江油关守将马邈是不战而败吗?上面我们分析了蜀汉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人心分离和两次战役失败。马邈奉命镇守江油关,江油关是一处天险之地,易守难攻,占据了地利,为何马邈会不战而败呢?马邈不战而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敌军联合作战,已经摸清了天险之地的地形。另一个是大局已定,司马瞻打败已无援军支持。江油关四周都是险要重山,道路崎岖,因为前线驻军兵力有限,根本不是敌军精锐部队的对手。马邈本来想靠着山险消耗对方,但敌军已摸清地形,山险已经失去了保障能力。再加上当时蜀国人心涣散,曹魏趁虚而入图,刘禅主动投降,司马瞻又不幸战死,马邈成为了孤立无援的驻军。从民族大义上讲,马邈不该不战而胜,应该誓死守卫江油关。但从当时时局上看,蜀汉已经灭亡,山险又不能利用。此时为国拼命也是徒劳,所以马邈选择了投降。三、结语蜀汉灭亡,江油关失去天险作用,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而是看出时局已定。

7,大家帮我看看吧 顺治过江全传 双龙牌广告一张 江油关 北斗经

这种书年代都不是太久远,具体要看品相如何,是刊印还是手写。如果能考出是谁手写的来,会对定价有个更准确的评估。不要期望太高,一定的经济价值还是有的。如果是刊印,流传范围比较广,实用价值较差,文物性不强,那么价值差不多一张纸一元左右吧。反之,要具体看了。

8,江油关的诉说是谁让马邈背上千古骂名的呢

中国大地有无数险关要隘,在冷兵器时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关将领献关投降,就会被千古唾骂。比如,吴三桂之于山海关。但仔细想想,也未必完全该骂。纵不是吴三桂,也会有张三桂李三桂开关纳客,或者说,清军不从山海关闯进,也会从别的地方深入中原大地。王朝的更替,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非一个险关可凭。两军对垒,有些将领今日属楚明日归汉,历史上很多,也很正常。当年刘皇叔手下的多一半将领,不就来自对方阵营吗?没有人非议他们。就说最近的历史吧,北方的傅作义将军率六十万大军易帜,南方的陈明仁将军大开城门火线起义,都没有受到什么非议。可是,有一个关口的丢失,有一个将领的投降,却长期被人们认为导致了一个朝代政权的灭亡,非议多多,千古唾骂。这个关,就是阴平古道上的江油关。这个人,就是蜀汉江油关太守马邈。蜀汉江油关只有一个。专家考证,关口故址应该在今天的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涪江北岸旧州的明月渡口,现在故址上是一座钢筋水泥大桥,链接九环线旅游公路。广义的江油关包括北岸旧州、江上渡口和南岸小镇,横躺在四围壁立陡峭的大山之中。“5.12”大地震后,前来援建的河北人在南坝新场镇边上,重建了一座仿古关楼,青砖城墙,翘角重楼,矗立在九环线旁边,鹤立鸡群般地陪衬着南坝场镇的一片民居,山风里飘几面杏黄旗,招引着过往的人们的目光。马邈却有两个。一个是文艺作品中人见人骂的艺术形象,另一个是历史人物蜀汉江油关太守。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并非一回事。但千万不要忽视文艺的能量。文艺作品可以成就一个人的美名,如保尔柯察金,如江雪琴,如欧阳海。文艺作品也能够污化一个人,使其臭名昭著,比如马邈。是谁让马邈背上千古骂名的呢?始作俑者,是那个元末明初的山西并州太原的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的创作《三国演义》的国家级作家罗贯中先生。罗贯中描写了一个甘心投降的小丑马邈。《三国演义》里这样描写:马邈闻川东已失,虽为准备,只是堤防大略。想有姜维镇守剑阁,便不以军情为重,整日与妻拥炉饮酒,不理军政。妻子劝其严守关隘,邈以为:“大事自有姜伯约掌管,干我甚事?”忽然家人慌忙入报,说邓艾军二千人已临城下,邈大惊,慌出纳降,伏拜于公堂之下,并言早有归降之意。邓艾准降,授以向导官,一同攻打绵竹。其妻李氏自缢身亡,邓艾厚葬之。后人对李氏多有诗赞,对马邈则唾骂千年。第二个丑化马邈的当属黄吉安先生。黄吉安名云端,号余僧,生于1836年,死于1924年,寿州(今寿县)人,近代川剧史上的剧作大师。少时聪明过人,喜读书,酷爱戏曲。曾在清朝为官,因性情耿介,触犯上司被解职。晚年落籍四川成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其时成都的戏曲舞台上,川剧、昆腔、高腔等均有演出。他与川剧艺人和票友广泛结交,遂由喜爱川剧进一步掌握了这一戏曲艺术形式。黄吉安一生共创作川剧剧本80多部,四川扬琴唱本20余个。他的剧作着力歌颂英雄好汉,鞭挞逆贼和贰臣,刻画了一批在川剧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妇女形象。这位二十世纪初年的文化人,创作了三国戏川剧《江油关》,塑造了李氏夫人的光辉形象和反派马邈的形象。他把剧情设计为邓艾入关后斩马邈以祭奠李夫人。有人问及何以与史实不符时,他愤慨地说:“马邈投降变节,不忠不义,连自己的老婆都看不起,邓艾不杀他,罗贯中不杀他,我要杀他,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辨忠奸!”该剧后来经多次修改,成为川剧中的经典剧目,大受群众欢迎。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几乎每场必演,成为鼓舞全国抗战的“活报剧”。据说一次在重庆南岸一个兵站演出此剧,当演到马邈被斩时,台下数千名观众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并高呼“打倒卖国贼!严惩汉奸!”在抗日战争期间,《江油关》更是一出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抗战时期, 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大师,将川剧《江油关》改编为京剧《蜀亡鉴》,亲自饰演李夫人,在舞台上,他正气凛然,义正词严,将马邈这个“投降小人”痛骂得体无完肤。为了反衬马邈,两部戏剧作品中都设计了李氏夫人这个正面人物,一个大忠大义感人至深的刚烈女子形象。作为文学艺术,宣传爱国主义主旋律,这两个折子戏的思想性艺术性,的确应该获得“五个一”大奖。有了罗贯中,有了黄吉安,有了程砚秋,马邈的投降分子卖国贼形象,便家喻户晓,人人痛骂了。所以说,有关方面近年来特别重视文学艺术的宣传教化功能,肯定是吸取历史教训使然。

9,京剧人物邓艾出场与那部戏

京剧人物--邓艾剧目:1、京剧《江油关》(又名《亡蜀鉴》《李氏殉节》《取江油》)2、京剧《坛山谷》(又名《姜维屯田》)3、京剧《哭祖庙》 4、京剧《一计害三贤》(又名《第一大胆》《假投降》) 5、京剧《渡阴平》6、京剧《战绵竹》
任务占坑

10,江油关守将马邈在正史中真的是不战而降吗

提起马邈这个名字,熟悉三国历史和喜欢听川剧和京剧的朋友一定会说他拥兵坐镇江油关,面对偷渡阴平的邓艾两千多人却未作抵抗而投降,要为蜀汉的灭亡负很大责任。那么在历史中的马邈果真是不战而降之辈么?在《三国演义》等艺术作品中,马邈确实是不战而降的。据《三国演义》一百七十回记载,邓艾偷渡阴平,而江油关守将马邈未做准备,每日饮酒作乐。他的妻子李氏劝他应该抓紧备战,以防不测。但马邈却说,对抗曹魏大军自有大将军姜维,与我何干?话音刚落,只见家人慌忙禀报说邓艾率领两千人兵临城下。由于马邈一点备战都没做,所以慌忙出城投降邓艾,并说自己早有归顺之意。邓艾大喜,便以马邈为向导官,由他带路进攻诸葛瞻驻守的绵竹。马邈的妻子李氏知道后悲愤不已,自缢身亡。邓艾将其厚葬。其后,罗贯中还用“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的诗句来讽刺马邈。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深远,所以马邈不战而降的负面形象长期以来深入人心。到民国时期,在川剧《江油关》和京剧《蜀亡鉴》中,马邈再次被塑造成不战而降的形象。《江油关》是川剧大师黄吉安先生于1900年创作时,当时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黄吉安先生为表达对侵略者的暴行和清军的无能溃败之愤慨,便借鉴《三国演义》中的马邈投降、李氏殉国的情节创作了该剧。在剧作中,黄吉安对演义剧情进行了改动,把剧情改编为邓艾入关后将马邈斩杀以祭奠李夫人。对于这个改动,黄吉安表示“邓艾不杀他,罗贯中不杀他,但我就是要杀他,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辨忠奸。”此后《江油关》成为川剧经典剧目,被广为传唱。特别是在抗战时期,被多次演出。川中军民在看到马邈被斩首一幕时,无不报以雷鸣般的掌声。1935年,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将川剧《江油关》改编为京剧《蜀亡鉴》(又名《李氏殉节》),并进行了公演。此时正值日寇犯境,而国民政府抵抗无力,程砚秋便改编此剧来表达对时局的不满,此剧公演后赢得了热烈反响,并成为抗战时期的经典剧目。经过后世艺术化的处理,所以马邈便被赋予了更多时代特色,被定性为汉奸卖国贼,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被人人痛骂。所以在艺术作品中的马邈,是不战而降,卖主求荣之辈,是彻彻底底的反面人物。不过在正史中,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据《邓艾传》记载“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这短短几个字证明马邈最终投降了邓艾,不过在投降之前还写到先登至江油,这就揭示出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而是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先登就是先头部队、精锐部队的意思。在《三国志》中,凡是提到先登之处,必定有一场恶战。如李通“通为先登,大破(张)绣军”;许褚“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典韦“每战斗,常先登陷阵”;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可见邓艾在江油必定经历了一场恶战,而与之对抗的正是江油太守马邈。那么这场战斗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虽然《邓艾传》中没有提到,但《钟会传》却有这样一条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从中可知,钟会得知邓艾偷渡阴平后,便派部将田章跟进,从剑阁以西出兵江油,他在行军距江油百里之地时遭遇了蜀汉伏兵,这支伏兵共有三校的兵力。最终田章击破了这支伏兵,并遵邓艾之命,先登长驱直入。这便与《邓艾传》的记载相吻合了。那么这支伏兵是谁埋伏的?很明显,是江油太守马邈。而这支伏兵有“三校”,按蜀汉兵制,一校兵马人数为一千,马邈在城外埋伏三千人之众,足见其是做了一番准备的,他想利用地形优势,将来犯之敌歼灭于江油郊外。不过事与愿违,马邈的三千伏兵却被田章所击溃,而这些兵马是江油的主力。伏兵溃散,马邈的江油只剩空城一座。邓艾得知田章在郊外击破蜀汉伏兵后,便命其一鼓作气先登至江油。面对来势汹汹的田章所部,马邈已经无回天之力。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殉国或投降。最终马邈没有选择以身殉国,而是投降邓艾。也正是这个举动,致使他被后人唾骂。结语我写此文并不是要给马邈投降行为来翻案,而是尽可能的来还原马邈的形象。《三国演义》、《江油关》、《蜀亡鉴》等艺术作品中的马邈被更多的赋予了时代特色,有明辨是非忠奸,唤起国人抵抗斗争信念的作用,因此成为经典之作,所以造成如今马邈负面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在正史中,马邈并不是不战而降,而是抵抗之后不得而为之。其实蜀汉灭亡时,自有殉国的将领,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但最终投降曹魏的也不在少数,诸如张飞之子张绍,邓芝之子邓良等人,马邈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11,三国时江由关在哪个县境内

江油关 江油市: a.阴平郡县遗址(江油县小溪坝乡阴平坝,现有皇后山、点将台等) 平武县: a.古江油关(平武县南坝镇) b.李氏夫人墓(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降魏,其夫人自缢,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李氏夫人墓(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降魏,其夫人自缢,曾有李氏夫人祠,墓碑尚存 答案在江油市武都镇下中脊村桃花岛上
.阴平郡县遗址(江油县小溪坝乡阴平坝,现有皇后山、点将台等)
你确定有这个地方?

12,京剧江油关的唱词

  亡蜀鉴(一名:江油关)  主要角色  李夫人:旦  《亡蜀鉴》吕洋饰李夫人情节  三国末年,魏将邓艾袭蜀,偷渡阴平,直取江油。江油守将马邈,见兵败国危,意欲投降。其妻李氏晓以大义,苦口相劝,马邈佯为允诺,暗地开门降魏,李氏愤而自刎。  注释  这个剧本,是程砚秋同志在1933年根据川剧改编的。当时日本帝国主义者,正在逐步向华北进行侵略,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准备投降。砚秋同志乃在北京演出此剧,以抒公愤;演出不过两场,即被迫停演。  根据《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整理  录入:小豆子  --------------------------------------------------------------------------------  全剧剧本:PDF 格式  阅读  --------------------------------------------------------------------------------  全剧剧本:纯文本格式  【第一场】  (四魏兵、四将引邓艾上。)  邓艾 (白) 本帅邓艾,奉魏主旨意,晋王千岁将领,夺取西川,且喜将士忠勇,渡过阴平。  军士们,你等看此处有一空寨,想是刘禅撤了防守,真乃庸才也。只是在过前面,就是江油,兵精粮足,我等孤军深入、无有接济,前进可活,后退即死,还要奋勇当先,夺取江油,才是生路。  众人 (同白) 我等自然奋勇当先。  邓艾 (白) 如此听我一令:尔等饱餐战饭,安歇一宵,明日五鼓杀奔江油去者!  众人 (同白) 啊!  (同下。)  【第二场】  (探子上。)  探子 (白) 俺江油关探子是也。探得魏国大将邓艾带领数千精兵,凿山开路,攀崖滚壁,偷渡阴平,好似从天下降,不分昼夜,杀奔江油而来。不免报与太守知道便了!  (探子下。)  【第三场】  (四蜀兵、二家将同上,马邈挂剑上。)  马邈 (引子) 镇守江油,心内忧愁。  (念) 此是存亡危机秋,偏安王业恐难留。国家大事何须问,只有浮沉寡怨尤。  (白) 下官马邈,汉室为臣,奉命镇守江油。连日接得边报:魏兵入寇,姜维兵败于剑阁,蒋舒献了阳平关,傅佥战死沙场,看来我这江油也就险得很了!幸有阴平险要,魏兵定难飞渡也!  (探子上,跪。)  探子 (白) 启太守:邓艾偷渡阴平,快要杀奔江油来了!  马邈 (白) 再探!  (探子下。)  马邈 (白) 哎呀且住!探马报道:邓艾偷渡阴平,杀奔江油而来,眼看大事去矣!咳!我想兴是兴他刘家的江山,灭是灭他刘家的社稷;这国家兴败,与我何干?魏兵不来便罢,来则降之,这叫做“在王驾下愿王兴,王不兴来我变心”。我的降意已决,不免请出夫人商议商议。  家将,请夫人出堂。  家将 (白) 有请夫人出堂!  (李夫人上,丫鬟、仆妇抱儿随上。)  李夫人 (引子) 恨作女儿身,空负了,义气凌云。  (白) 将军。  马邈 (白) 夫人请坐。  李夫人 (白) 有座。将军唤妾身何事?  马邈 (白) 今日天气寒冷,要与夫人围炉饮酒。  李夫人 (白) 今乃操演之期,将军理应先到校场;待阅操已毕,你我夜饮不迟。  马邈 (白) 寒天大雪,我已免操了。  李夫人 (白) 国家多事之秋,为何轻易免操?  马邈 (白) 因有一事比操演更为紧要,故此免操。  李夫人 (白) 不知你们做武将的,更有何事比操演还要着急?  马邈 (白) 这个……耳目甚众。  李夫人 (白) 这也奇了!  马邈 (白) 家将将酒摆下,你们退去。  家将 (白) 啊。  (马邈解剑放桌上。)  马邈 (白) 夫人教丫鬟仆妇回避。  李夫人 (白) 你们抱了小公子外面玩耍。  (丫鬟、仆妇允,兵士、家将同下,丫鬟、仆妇同下。)  李夫人 (白) 将军有何要事?  马邈 (白) 请夫人先饮三杯再讲。  李夫人 (白) 妾身性急,请将军讲了再饮。  马邈 (白) 下官性慢,请夫人饮了再讲。  李夫人 (白) 怪道哇,怪道!  (西皮摇板) 闻言如在雾中走,  因何露尾又藏头!  没奈何只得先饮酒,  饮过三巡你说根由。  (白) 将军,妾身已经饮过三杯,将军请道其详。  马邈 (白) 夫人有所不知,我连日接得边报:魏兵入寇,姜维兵败于剑阁,魏兵夺了阳平关。适才探马报道:邓艾偷渡阴平,来取江油,只恐我国大势去矣!  李夫人 (白) 不知江油有多少人马?  马邈 (白) 五千人马。  李夫人 (白) 粮草如何?  马邈 (白) 粮草可支一年。  李夫人 (白) 却又来!既有五千人马,粮草又可支持一年,怕那魏兵作甚?  马邈 (白) 这个……  (马邈背供。)  马邈 (京白) 这个娘们真糊涂,把我的死活全都不管啦!  (白) 啊夫人,你可知道镇守阳平关的蒋舒、傅佥?  李夫人 (白) 蒋舒、傅佥便怎么样?  马邈 (白) 蒋舒知天命,降了魏邦,不失将军之位;傅佥不降,教魏兵给杀啦!谁给他偿命啊!  李夫人 (白) 好,这叫做:  (念) 一日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西皮快板) 钟会领兵来入寇,  傅佥在阳平御强仇。  只杀得魏兵卸甲走,  蒋舒归降作马牛。  傅佥与贼决死斗,  血染袍,马倒地,自刎而休!  为国捐躯大义就,  可算人间第一流。  马邈 (白) 得啦,你不用说啦!傅佥是白死啦,一点益处也没有,我才不那么傻哪!我总得想个主意。  李夫人 (白) 着啊!  (西皮流水板) 邓艾孤军难奋斗,  无粮缺草怎淹留?  将军不战理应守,  以逸待劳逞奇谋。  坚壁清野制穷寇,  管教邓艾指日休。  你若是能把亡国救,  比那傅佥又胜一筹。  马邈 (白) 啊夫人,想傅佥当年大战长城岭,活捉王真,锏打李鹏,杀得司马昭丧胆亡魂。如今也教魏兵杀死!想我本领平常,怎能挡得他过?  李夫人 (白) 步入坚守城池。他孤军深入,料难久持。待等数日,他军不战自乱矣。  马邈 (白) 慢来,我想邓艾既已渡过阴平,这小小的江油关,如何能保守得住?  李夫人 (白) 哦,将军,魏兵到来,就该出战;既不出战,就该守城;如今你不战不守,意欲何为?  马邈 (白) 一个字。  李夫人 (白) 哪一个字?  马邈 (白) 降!  李夫人 (白) 怎么,你要降魏么?哎呀将军哪!想蜀中立国并非容易;你若归降,恐怕这四百年的汉室,从此灭亡了!  马邈 (白) 嗳!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有德者居之!主上昏庸,不理国事。我看这国家换换主人,也就不错!  李夫人 (白) 哎呀,这岂是将军所说之话?好好的国家,岂可教他灭亡!  马邈 (白) 你说咱们这一国不该亡么,我说他有两样该亡。  李夫人 (白) 哪两样该亡?这第一?  马邈 (白) 第一,姜维九伐中原,忠心耿耿;主上却听信黄皓谗言,不加重用;他只落得屯田避祸。这样对待忠臣,你说该亡不该亡?  李夫人 (白) 第二呢?  马邈 (白) 第二,黄皓专权,见钱就要;上上下下贿赂公行,主上反而非常的信任,你说该亡不该亡?我们这西蜀要是不亡,倒是没有天理了!我今天是降定啦!  李夫人 (白) 将军哪!想当年先帝败走当阳,荆州百姓冒死相从者十余万人!比那曹操父子欺君扰民,世代为奸,屠杀忠良,真乃一仁一暴。你若弃明投暗,枉落个千载的骂名!  马邈 (白) 这个……  (家将上。)  家将 (白) 启老爷:魏兵直奔江油而来!  马邈 (白) 知道了,再探!  (家将下。)  李夫人 (白) 哎呀将军,想那魏兵远道而来,孤军深入,我们若不与他交锋,那魏兵粮草不继,定然不战自乱;那时正是将军建功立业之日了。  马邈 (白) 这个……  (马邈想。)  马邈 (白) 夫人好言相劝,下官如梦方醒,待我传齐众将,商议战守之策便了!  李夫人 (白) 这便才是。  马邈 (白) 我升堂去了。  李夫人 (白) 快去,快去!  (马邈下。)  (李夫人凝想,猛悟。)  李夫人 (白) 哎呀且住!想夫君素多心计,今日升堂,不知是议战守之策,还是要去投降?我不免到屏风后面听个明白。  (李夫人走圆场。)  李夫人 (白) 来此已是,待我侧耳细听。  马邈 (内白) 升堂!  (吹打。马邈上,众兵将同上。)  马邈 (白) 众位将军,魏兵到此,你等愿意抵挡,还是愿意归降?  众将 (同白) 但凭将军!  马邈 (白) 魏兵十分厉害,依我之见,不如归降魏国。  众将 (同白) 这个……  马邈 (白) 有不降者,军法从事!  众将 (同白) 就依将军。  马邈 (白) 真乃识时俊杰,带马出城!  (马邈下,众将同下。)  李夫人 (白) 哎呀!  (西皮散板) 果然他是卖国手,  眼见江油一旦休!  (白) 哎呀且住,方才我苦口相劝,要那马邈为国宣劳;谁知他口是心非,甘心卖国,竟自带了满城文武降顺仇敌去了!天哪天!这等之人,岂可与他生同食,死同穴?他甘为亡国之人,我不愿作降人之妇;我不免就此碰死了罢!  (李夫人欲碰。)  李夫人 (白) 哎,且慢!想我生有一子,将将周岁,还要我自己哺乳;我不免去到后堂将姣儿安顿一番,再行自尽便了!  (西皮散板) 嫁夫如此伤非偶,  又把姣儿虎口投。  花未发芽根已朽,  恩情从此一笔勾!  (李夫人下。)  【第四场】  (四魏兵、邓艾同上。)  邓艾 (西皮摇板) 旌旗浩荡笼星斗,  (西皮流水板) 人马纷纷奔江油。  三军戮力往前走,  管取此城一旦休。  魏兵 (同白) 探子求见。  邓艾 (白) 队伍列开。  (探子上,跪。)  探子 (白) 启都督:今有江油太守马邈,带领大队人马杀出城来。  邓艾 (白) 再探。  (探子下。)  邓艾 (白) 众将官迎敌去者。  (魏兵反抄,蜀兵反上,对阵,马邈上,跪。)  邓艾 (白) 啊!你是何人?  马邈 (白) 小官伪江油太守马邈,情愿弃暗投明,出城归顺。  邓艾 (白) 既愿归顺,为何带领人马出城,莫非诈降?  马邈 (白) 本待都督兵临城下,开城迎接,奈因城中百姓思念那死鬼刘备、诸葛亮的假仁假义;纵然都督进城,还恐有人抵挡。依小官之见,都督在城外放火焚烧民房,城内百姓害怕,自然不敢胡为。  邓艾 (白) 呸!你真乃匹夫之辈!本帅吊民伐罪,岂肯焚烧民房?自古用兵之人,若是残民以逞,必受天下笑骂,纵然城中有变,本帅自有机谋。  马邈 (白) 请都督随我进城。  邓艾 (白) 江油城中多少人马?  马邈 (白) 五千人马。  邓艾 (白) 粮草如何?  马邈 (白) 粮草可支一年。  邓艾 (白) 既然有兵有粮,如何不战而降?  马邈 (白) 小官颇知顺逆,岂敢扭天行事!  邓艾 (白) 本帅听你之言,想起一辈古人来了。  马邈 (白) 不知哪辈古人?  邓艾 (白) 本帅想起断头将军严颜来了。  马邈 (白) 那严老将军,到底不曾断头,依然做了个降将军;依小官看来,他也是识时务的呀!  邓艾 (白) 哼!你国人多半如此,这也难怪于他!今日本帅进城,要在你府上歇马。  马邈 (白) 小官有家眷,恐其不便。  邓艾 (白) 住了,你既已做了亡国之人,还顾得什么家眷?且随本帅进城,不许回到私宅;等待本帅安民已毕,带你同到后堂,抄查你的家财,犒赏军士。起来。  (马邈起,背供。)  马邈 (京白) 哎呦!连损带挖苦,外带罚跪,还要抄家,这个滋味,敢情也不大舒坦。  邓艾 (白) 来!将他的兵马器械一齐收了。众将官,起兵进城。  (同下。)  【第五场】  李夫人 (内白) 走哇!  (李夫人上。)  李夫人 (二簧摇板) 国破家亡何处走?  苍天生我是女流!  夫君怕死迎强寇,  乱中无计洗奇羞。  (丫鬟上。)  丫鬟 (白) 夫人可了不得啦!城里头塌天动地,一会儿就要换魏国的旗号啦!  李夫人 (白) 哦!有什么塌天动地之事,你这样大惊小怪?  丫鬟 (白) 魏兵杀进城来啦!老爷去投降人家,夫人还不知道吗?  李夫人 (白) 我知道了。  (仆妇抱儿暗上。)  仆妇 (白) 啊夫人,想蜀中自开国以来,待我们百姓倒还宽厚!如今江油失守,只恐蜀国休矣!  李夫人 (叹) 咳!  仆妇 (白) 但不知老爷是真降,还是诈降?  李夫人 (白) 他真心降顺,不是诈降。  仆妇 (白) 怎么讲?那马邈当真降魏了!李氏啊李氏,那马邈降魏便是国贼,你便是国贼之妻,我老人家是蜀国百姓,不是魏国黎民;我如今不伺候你了!来来来,这是你们的逆种,抱过去,抱过去!我走了,气死我也。  (仆妇递儿,下。李夫人呆,哭。)  丫鬟 (白) 李氏,你瞧你们家干的事,连这个老梆子都不服啦!  李夫人 (白) 啊!你、你为何这样讲话?  丫鬟 (白) 为什么跟你这样讲话?告诉你说:这个江油城从今不属你们管啦!我跟着你们,你们也养活不起我!干脆,我另找新主儿去啦!  (丫鬟下。)  李夫人 (白) 唉!这才是贤愚不等啊。  (二簧散板) 那一个咬牙切齿骂贼寇,  这一个低头甘心去事仇。  两人辱骂难忍受,  (白) 罢!  (二簧散板) 不如一死殉江油。  (儿啼。)  李夫人 (白) 我方才要哺乳姣儿,一时忿怒竟尔忘怀!不免将儿哺乳一番,这正是:  (念) 怀抱姣儿血泪流,恩情从此一旦休。一家不料成吴越,  (白) 马太守哇!马将军!  (念) 我替你无面对江油!  (二簧导板) 李氏女哺姣儿顷刻分手!  (哭头) 我儿,姣生,哎呀儿呀!  (回龙) 儿年幼怎知娘万苦千愁。  (二簧慢板) 那魏国强欺弱兴兵入寇,  我蜀邦文贪武斗政事不修。  贼兵到不投降便要逃走,  眼见得好山河付与东流。  但愿得儿长大洁身自守,  洒热血报国耻一洗父羞。  也不负娘今日江油刎首,  (哭) 哎呀!我儿呀!  (李夫人放儿,欲自刎,儿啼,又抱儿坐。)  李夫人 (哭) 哎呀儿啊!  (李夫人晕,儿摔地,李夫人惊醒。)  李夫人 (二簧散板) 啊啊啊!可怜儿好命苦摔闭咽喉!  (李夫人看儿,冷笑。)  李夫人 (白) 啊,你死得好!  (二簧散板) 儿死去倒免作亡国之囚。  到此时一身轻无可留守,  愿国人齐努力共保神州。  (李夫人自刎。)  (四魏兵、马邈、邓艾同上。)  邓艾 (白) 这妇人为何自尽?  马邈 (白) 待小官看来!  (马邈看。)  马邈 (白) 启元帅:这是小官之妻李氏,不愿归降,他母子一齐丧命了。  邓艾 (白) 真乃义烈妇人!尸首搭了下去!  (魏兵抬李夫人同下。)  马邈 (白) 元帅,小官只为归顺贵国,妻子皆亡,可算为国忘家的忠臣了。  邓艾 (白) 你愿作忠臣?  马邈 (白) 我本是大大忠臣。  邓艾 (白) 叫你做个忠臣。  左右,推去斩了。  (魏兵绑马邈。)  马邈 (白) 天哪!想我马邈哇!  (二簧散板) 只望富贵能长久,  甘心卖国献江油。  迎新弃旧夸能手,  事到头来不自由!  这样死后还丢丑,  也是我卖国求荣的下场头!  (魏兵推马邈下。魏兵上,报斩。)  邓艾 (白) 李夫人尸首好生埋葬,本帅亲自祭奠!歇兵三日,攻取绵竹。  众人 (同白) 啊!  (同下。)  (完)

13,与江油有关的传说故事

在江油县有一个蛮婆渡,今名漫波渡。相传李白的母亲经常到那里去浣纱。一次,当她把妙浸到水里时,便有一条活鲜鲜的鱼跃入她的竹篮内。她回家就烹食了这条鲜鱼,不久她就怀了孕,后来就生下了李白。(见《四川总志》)又传李白母亲生李白的时候,梦见天上的长庚星降入自己的怀中,因而李白出生后就取名为白,以太白作为字号。(见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长大后,曾在眉山象耳山读书,在那里一直流传着老妪磨针的故事(详前第三章,见《方舆胜览》。)
江油市二郎庙镇,传说是当初李冰治水的时候用了很多地方的泥土都被冲散了,最后李冰派他的二儿子找适合治水用的泥土,最后在一个地方找到了,并且用这里的土石筑起了都江堰,他的二儿子在当地也很得民心,他走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给建立了一座庙宇叫做二郎庙,最后当地以这座庙宇命名,就有了后来的二郎庙镇。直到很多年后二郎庙都是一个盛产水泥的地方。。。纯人工手打,不直到算不算是明间传说,可以不给分,算是帮帮忙吧

文章TAG:江油关江油  江油关  平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