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寺的来历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自由路中段,相国寺的名称,始于唐朝,相国寺是清朝乾隆年问重建后又修葺的。今天有缘开封相国寺,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辉煌相国寺,相国寺每月有五次庙会,规模宠大辉宏,开封是个古都,现在虽然成为三线城市,但开封市中心的大相国寺,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很高。
1、开封相国寺是哪年建成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关于开封的大相国寺,人们受小说影响,往往有这样的概念,大相国寺是唐太宗时建的,这主要来源于《西游记》中的说法,说是唐太宗进了地狱,给冤魂索命,幸好有判官护持,并且借了债--据判官说:阳间在开封有个叫相良的人,因为经常买金银纸锭焚烧,因此在阴间攒下金银一库,所以让太宗暂借一下,回魂到阳间时再还。待到太宗复活后,想起此事,于是派尉迟公带了大量的金银来找相公相婆“还债”,
这俩个老婆子平日只是斋僧烧纸钱,也不知道自己在阴间有巨额“存款”。见达官贵人们突然上门拜访,并送给金银,吓得说什么也不敢接收,唐太宗听到汇报后,考虑到相良夫妇确实不敢收,于是就给他修造一处寺院,作为生祠,为了避免拆迁,危害百姓,所以特地在城里“军民无碍”的地方买了一块地,造起了一座寺,名为“敕建相国寺”,于是这就是大相国寺的来历。
但是,吴承恩写的这个故事,纯属传说,并非史实,大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北齐年间,其时正是北齐暴君高洋当政,他荒淫无度,又喜欢大兴土木,这座寺就建于此时,本名建国寺,到了唐太宗年间,早已荒废无存,僧舍也成为官吏的住宅。到701年,也就是女皇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才有一个叫慧云的和尚把庙重新修了起来,到了唐睿宗,也就是唐玄宗的父亲登基即位后,才下旨改名为相国寺,并赐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这才有了真正的大相国寺,一直传承了一千多年,
大相国寺是著名的佛家圣地,高僧辈出,在北宋时期,大相国寺也是非常辉煌的,看《水浒传》中,鲁智深到大相国寺时,就写道这个寺不但有都寺、监寺、提点、院主等领导阶层,还有维那、侍者、书记、首座等行政人员,并有塔头、饭头、茶头、净头、菜头、塔头、浴主等后勤人员,可见此寺的规模相当宠大,比五台山的寺院要大得多。
在真实历史上,大相国寺北宋时也确实很宏大,当时有田地500多亩,有僧众数千人,确实得有像书中描写的一整套行政机构才能管理起来,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管菜园,应该是在北宋徽宗年间,具体是哪一年,书中没有确切描写,而且小说家言,大家如果太认真,就不免有些呆气。但大相国寺这一段的描写和历史真实吻合度还是相当高的,,
今天有缘开封相国寺,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辉煌相国寺。相国寺的来历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自由路中段,相国寺的名称,始于唐朝,相国寺是清朝乾隆年问重建后又修葺的,据《如梦录》记载,相国寺这个地方原是战国时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宋代曾在此兴建一座信陵亭,名为信陵坊。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此兴建寺院,名建国寺,后毁于战火,
唐初这里成了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唐长安元年(701年)名僧慧云从南方来到开封,用募化来的钱买下郑景的住宅和花园,于唐景云二年(711年)兴建寺院,并根据施工中从地下挖出的北齐建国寺旧碑,又命名为建国寺,同时将募铸的一尊高3米的精美弥勒佛铜像安置寺中,建国寺重建时,唐睿宗为这个寺院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这就是相国寺的来历。
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当时最有名的画家高益、燕文贵、孙梦卿、石恪、高文进、雀白、李济元等,都在相国寺画出了他们的优秀杰作。相国寺每月有五次庙会,规模宠大辉宏,交易、杂耍、曲艺、戏曲、民俗、等,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东京梦华录》记载有“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之盛况。
文章TAG:相国寺 开封 客流量 建成 开封相国寺年客流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