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我想问以下到底陈氏和合式太极拳哪一种比较好

拳无好坏,艺有高低。符合太极拳理的都是好的。

我想问以下到底陈氏和合式太极拳哪一种比较好

2,八十五式和八十八式太极拳的区别

传统的太极拳85式是杨氏太极拳的经典套路,人们常称其为八十五式太极拳。为适应广大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在五十年代将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尤其在六十年代初,人民体育出版社把相关的太极拳套路汇编成《太极拳运动》一书出版,八十八式太极拳就是其中的一个太极拳套路。八十八式基本上从八十五式太极拳而来,在动作和风格上沿袭了原有杨式的传统。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以为两个套路是一回事,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但仔细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容易区别的。从拳架上看,85式太极拳是典型的大架子太极拳,而88式的拳架没有85式宽大。如白鹤亮翅的动作架势,八十五式明显宽于八十入式;单鞭动作架势,八十五式的两臂拉开距离也远远大于八十八式的姿势,类似的动作和拳架贯穿于整个套路。在动作运行路线方面,85式的上肢运动是走平圆,而88式是走竖圆。如揽雀尾动作接单鞭是典型的例子,其他如揽雀尾动作中的掤捋挤按的手法,也清楚地交代了这一点。在完成动作的难度方面85式中的进步步法动作,重心在不后坐的前提下,前脚掌外撇,然后由后脚直接上一步。人们常把此颇有腿部力量要求和技术要求的进步称为(硬拔跟)。而88式的进步动作可以重心后坐,前脚掌外撇,然后后脚可先在前脚踝关节边点地后再上步。虽然看上去动作相差不大,但在练习时却体会到88式的动作完成起来轻松和简易得多。当然,85式的锻练效果相比也会好一些。由于两个套路动作内容与形式相差不大,所以初练者往往会混淆。而有经验者是较容易在技术风格与动作方面予以区分的http://www.docin.com/p-1337982497.html

八十五式和八十八式太极拳的区别

3,太极拳有几种 各有啥特点和区别

杨式:舒展中正,柔中寓刚;圆活饱满,沉稳浑厚。陈式: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蓄发互变。吴式: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斜中寓正。武式:小巧紧凑,中正安舒;起承开合,进退自如。孙式:开合相接,转换灵活;进跟退撤,身到意合。和式:中正松柔,不偏不倚,不贪不欠,顺遂自然。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著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裏藏针的艺术”。架势有高、中、低之分。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於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分清虚实,小巧灵活,迈步时足尖先著地,然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园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好多钟,歌派有个派的特点,具体说不出来,最近网上很火的我觉得不真

太极拳有几种 各有啥特点和区别

4,太极拳都有什么种类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 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 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 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 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 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 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 。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 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分清虚实,小巧灵活,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后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后腿不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 形三者合一。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 具静态之妙。拳架虽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 舒展,不显拘束。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孙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孙禄堂,自幼酷爱武术,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之师郭 云深,又从师程廷华学八卦掌。经多年研练,功夫深厚。后有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园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 “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5,太极拳中的掤和捋怎么读

太极拳中的"掤"读音为bīng,"捋"读音为lǚ。掤,拼音为bīng,古代指系指圆形的箭筒盖,今义与捧同义,用双手托的意思。捋,拼音为luō和lǚ。读作lǚ时表示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读作luō时表示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太极42式中有捋挤势和转身大捋两个动作,均读作lǚ。扩展资料:“掤“字组词 :掤扒、掤裂、掤拽、掤劲、吊拷掤扒。“捋“字组词 :捋顺、捋下、捋须、捋虎、捋荼、鸹捋、磨捋、郁捋、撕捋、摩捋、捋着、捋虎须、捋髭钱、捋须钱、捋叶子、捋一捋、捋胡须、揎拳捋袖、拉捋自坏、捋臂揎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极拳百度百科——掤百度百科——捋
掤,读bīng;在太极拳中,读音Peng,朋音。捋,读luō和lǚ;在太极拳中,读lǚ。掤释义:1、掤【bīng】与捧同义。如果对方打来,我因彼力斜而上掤之,使其力复还于身而不得下降。2、掤【Peng】两月两粘,是友非敌。是以掤字列为八法之首,说明掤法不只是一个式所独有,即所有太极拳八法,都含有掤劲。捋释义:1、从手,寽( lǚ )声,如捋胡须。2、堆,垒。3、捋luō虎须。捋须。喻撩拨强有力者,谓冒风险。太极拳是拳,拳就是打人的,没有一式是空架子,没有一式不能打人。不过太极拳跟别的拳稍稍不一样,主张“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后发制人”。并有“太极拳是不打人的”口语,所以太极拳表现在拳势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先防后攻”的。扩展资料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一、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二、太极拳的练习要点1、心静体松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2、圆活连贯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3、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4、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极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掤
"掤"读peng, 2声。"捋"读lv, 3声。掤、捋、挤、按、采、列、肘、靠, 这名词可以代表不同的劲,也可以代表方位。  掤捋挤按是四正,代表一个圆形的四面,每个方位分占90度。这情况是在一个圆形内划一个十字。十字每一端由掤捋挤按分别占据。如果圆形一转每一端都会向不同方位发出劲力,这种不同方向的劲我们用掤履挤按给他们定名。无论顺时针或反时计转次序都是掤、捋、挤、按。一个圆形是无始无终的,任何一点都是起点,也可以是终点。在体用时不要计算掤劲在那方位,应以与对方第一接触点定为掤位,随著对方劲的变化,由掤变挤……….。采列肘靠是四隅,是把两个四正之间的空位一分为二,令到圆形分得更精细。在体用时掤劲可变为捋,亦可成列,个中变化,顺对方的来劲而变,并无定法。总结一句,太极拳体用是一个打满气的立体圆球在地上滚动,这气满的情况是圆球的总劲,太极拳称之为掤劲。推圆球一下,它便随你的力转动,而球每一部份都会向不同各度放出掤劲,而这些劲我们称之为捋、挤、按、采、列、肘、靠。
"掤"读peng, 2声(朋友的朋,音)。"捋"读lv, 3声(吕布的吕,音)
掤字典中是Bing 音, 太极中读peng 朋音,捋 lǚ

6,太极拳比赛规则

通常如果规定了时间。就不能打得太短。比如3分钟,也不能打得太长,比如5分钟,不然会扣分。如果时间太长,会被裁判要求下场。以前经常有些选手打得太慢,被裁判警告,劝离。各个太极拳大会都是如此。太极拳可快可慢。在比赛大会上,通常会要求打得略快些。不然没有气势,也不好看。这就是比赛。你功夫再好,如果打得不好看,一样不得高分。
等级分的评分标准:分为 3 档 9 级,其中: 8.50—10.00分为优秀; 7.00—8.49分为良好; 5.00—7.00分为尚可。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是:1、运动员应表现出所演练的拳种及项目的技术和风格特点、应包含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动作规范、方法正确,表现出该项目的主要技法。2、劲力顺达,力点准确,通过运动员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项目的力法特点;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项目还需身械协调。3、节奏恰当,表现出该项目的节奏特点。4、结构严密,编排合理,整套动作均应与该项目的技术风格保持一致。5、对练还须动作逼真、配合严密,攻防合理。6、集体项目还须队形整齐,配合默契并富于变化。7、配乐项目的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音乐的风格应和该项目的技术风格相一致。扩展资料套路解析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练养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养生太极拳内外兼修,内练意气劲力,运太极阴阳;外练拳势招式,显气势神态。通俗说法:形体力量和精神气质同时锻炼。养生太极拳练身、心、意三家,合精、气、神三元的太极修炼功法。符合中西医学科学原理,具有神奇的疗疾健身、修性养生功效。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极拳
第一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一条裁判人员的组成 一、总裁判长一人,副总裁判长一至二人。 二、各裁判组设裁判长一人,副裁判长一人(也可不设),裁判员七至八人(包括套路检查、计分、计时员)。 三、编排记录长一人,编排记录员二至三人。 四、检录长一人,检录员二至三人。 五、宣告员一至二人。 第二条裁判人员的职责 裁判人员在大会领导下,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做好裁判工作,其职责如下: 一、总裁判长 (一)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规则的执行。比赛前,组织裁判人员熟悉规则和裁判法,检查各项准备工作。 (二)讲解和解决规则中不详尽或无明文规定的问题,但无权修改规则。 (三)在比赛进行中,运动员有不正当行为或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可酌情处理。 (四)在竞赛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调整裁判人员。 (五)审核并宣布大会比赛成绩,搞好裁判总结工作。 二、副总裁判长 协助总裁判长工作,在总裁判长缺席时,可由一名副总裁判长代行其职责。 三、裁判长 (一)组织裁判组的业务学习,落实裁判组的各项事宜; (二)负责运动员申请重做和掌握套路时间,执行战判长的扣分职责,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三)评分中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宣布运动员得分之前,有权公开加减分予以调整。 (四)裁判员发生严重错误时,可建议总裁判长酌情处理。 (五)必要时,可出示裁判员回避分。 四、副裁判长 (一)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当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二)出示裁判员回避分。 五、裁判员 (一)认真执行大会各项决定,参加裁判学习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做好详细记录。 (三)裁判长发出示分信号后,评分裁判员须同时示分。 六、编排记录长 (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要求,编排好秩序册。 (二)准备比赛时带要的各种记录表格,审核比赛成绩,公布名次。 七、编排记录员 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八、计分计时员 (一)准确计算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遇有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 (二)负责所在裁判组的记录工作,并核算最后得分。 九、套路检查员 检查运动员的比赛套路,如遇与规则不符者,应及时报告裁判长。 十、检录长 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应及时向总裁判长报告。 十一、检录员 (一)按照比赛顺序做好运动员的检录,委托一名运动员带队入场,并向裁判长递交检录表。 (二)检查运动员的器械与服装,如遇与规则不符者,不允许饮用。 十二、宣告员 在比赛过程中,报告比赛成绩,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比赛项目的特点。 第二章竞赛通则 第三条竞赛性质 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规定,可分为: 一、个人竞赛 二、团体竞赛 三、个人及团体竞赛 第四条竞赛项目 一、杨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二、陈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二、吴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四、孙式太极拳竞赛项目 五、太极拳竞赛路套(42式) 六、太极剑竞赛路套(42式) 第五条名次评定 一、个人单项名次:得分最多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多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员得分相等时,出场顺序号在前者,名次列前。 二、团体名次:根据竞赛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定。 第六条服装、进场、退场、起势、收势、套路计时 一、裁判员应穿统一服装,佩带统一的裁判标志。 二、比赛时运动员应穿规定的比赛服,穿武术鞋或运动鞋。 三、运动员听到点名后应立即进场,面向裁判长,行抱拳礼。待裁判长示意后,即走向起势位置。 四、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动作即为起势,并开始计时。 五、运动员完成套路后,须并步收势,计时结束。再转向裁判长行注目礼,即可退场。 六、运动员应在同侧场地内完成相同方向的起势和收势。 七、裁判组用两块秒表计时,若不一致时,以接近规定时间的秒表为准。 第六条弃权 运动员未能按时参加比赛,该项则以弃权论。 第八条申诉 凡对裁判工作有意见,应及时通过本队的领队或教练员按大会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诉。 如需查看录相,仅限于裁判长对其它错误扣分存有疑议,如确属错判,应予更正;如同时发现了套路中的其它不符规定者,则须追加扣分。 第九条比赛顺序 运动员的比赛顺序,应在竞赛委员会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两次第一个出场时,则应予调整。 第三章评分标准与方法 第十条太极拳、剑的评分标准 各项比赛的最高得分均为10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 一、太极拳评分标准 (一)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与规格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l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二)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严重不符者扣1.1-2分。 三)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l-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一1分;严重不符者,扣1.l-2分。 二、太极剑的评分标准 (一)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剑指)、剑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平衡与规格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l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剑以定式为准,一次总扣,不得超过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二)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一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一1分;严重不符者扣1.1一2分。 (三)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l-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l分;严重不符者,扣1.l分一2分。 第十一条其它错误的扣分标准 一、没有完成套路:凡运动员没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场者,均不予评分。 二、遗忘:每出现一次遗忘,根据不同程度,扣0.1-0.3分。 三、器械、服饰影响动作:剑穗缠住身体任何部位影响动作,或出现剑穗、服饰掉地、服装开纽,以及器械触地、碰身等失误现象时,每出现一次,扣0.l-0.2分。 四、器械变形、折断、掉地:器械弯曲变形,根据不同程度,扣0.1-0.3分;器械折断扣0.4分;器械掉地,每出现一次扣0.4分。 五、失去平衡:每出现一次摇晃扣0.l分,每出现一次附加支撑扣0.2分,连续出现附加支撑扣0.3分,每出现一次倒地扣0.3分。以上五种错误扣分,均由裁判员执行。 六、起势、收势:起势与收势不符合要求扣0.1分。 七、重做: l.运动员因客观原因,造成比赛中断者,经裁判长同意,可重做一次,不予扣分。2.运动员因动作遗忘、失误、器械损坏等原因造成比赛中断者,可重做一次,扣1分。 3.运动员临场因伤病不能继续比赛,裁判长有权令其中止,经过简单治疗即可继续比赛者,可安排在该组最后一名;如果已是该组最后一名的,则安排在该项目下一组的第一名比赛,按重做处理,扣1分。因伤病不能在上述规定时间继续比赛者,则作弃权论。 八:比赛时间:太极拳为5—6分钟,5分钟时裁判长应鸣哨示意,(基层比赛可设24式太极拳,比赛时间为4至5分钟,4分钟时裁判长应鸣哨示意),太极剑为3—4分钟,3分钟时应呜哨示意,完成套路超出或不足规定的时间达0.1秒至5秒者扣0.1分,达5.1秒至10秒者扣0.2分,依次类推。 九、动作数量:动作数量超出或不足,每多或少一个动作扣0.3分。 十、动作方向:凡偏离规定方向45°以上,每出现一次扣0.l分。 十一、动作与套路规定内容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错误扣0.l—0.3分。 十二、器械、服装不符合规定:如发现运动员所用器械、服装违反规定者,则取消该项成绩。 以上七种错误扣分,均由裁判长执行。 第十二条评分方法 一、裁判员评分 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按照竞赛项目的评分标准在各类分值中减去错误动作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得分。裁判员所示分数应取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但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数必须是0或5。 二、应得分数的确定 (一)五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三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二)四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三)三个裁判员评分时,取中间的分数为运动员的应得分。 (四)运动员的应得分数取到小数点后面二位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数不作四舍五入。 三、裁判长的加减分 裁判员评分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时,在未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前,裁判长有权加分或减分。有效分的平均值在9分或9分以上时,加减分的分值不得超过0.05分,有效分的平均值在9分以下,加减分的分值不得超过0.l分。 四、最后得分的确定 (一)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数中扣除其它错误(第十一条六至十二款)的扣分即为该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二)裁判长公开宣布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第四章场地、器械与服装的规定 第十三条场地 比赛在长14米、宽8米的地毯(或地面)上进行,四周沿边线向内标明5厘米的边线,在场地的长边中间各做一条长30厘米宽5厘米的中线标记。 第十四条器械规格 一、剑:长度以直臂反手持剑的姿势为次,剑尖不得低于本人耳上端。剑应钢制,并带短剑穗。 二、剑的重量(包括剑穗): 男子不得轻于0.6千克 女子不得轻于0.5千克 儿童(不满12周岁)重量不限制。 三、剑的硬度:剑垂直,剑尖触地,剑身不得弯曲。 第十五条服装 服装款式及规格要求 一、料、色自选。 二、男子:长袖、中式对襟小褂,七对中式直绊。女子:长袖、中式半开门小褂,五对中式直绊。 三、周身边为3分。 四、灯笼袖、袖克夫加两对中式直绊。 五、中式裤、横、立裆适宜。 六、上衣长度不得超过本人直臂下垂时的小指指端。 第五章太极拳主要动作规格和风格特点 第十六条杨式、陈式、吴式、孙式、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主要动作规格 一、主要手型 (一)拳 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二)掌 42式、杨式、孙式、吴式: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陈式:大拇指根合向小指,指尖后仰,其余四指依次向手背方向舒展错开。 (三)勾 42式、杨式: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吴式:拇指、食指和中指尖自然捏拢,微屈腕;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掌心。陈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拢。 二、主要手法 (一)拳法 1.冲拳 ①冲拳 杨式、孙式、吴式、42式:幸自腰立拳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胸,力达拳面。陈式:拳经胸前内旋弹抖打出,拳心朝下,力达拳面。 ②反冲拳 杨式、吴式、42式:臂内旋拳眼朝斜下,经耳旁向斜前方打出,高与头平。 2.栽拳 杨式、陈式、孙式、42式:拳自耳旁向前下方打出,拳面斜朝下,拳心朝内,高与膝平,臂自然伸直,力达拳面。 3.搬拳 杨式、42式:屈臂俯拳,自异侧面上,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翻至体前或体侧,手臂呈弧形。 孙式:前臂翻转握拳平屈于体前,拳心朝下,拳眼朝内。 4.撇拳 杨式、吴式、42式:一手握拳屈臂,拳心朝下,自异侧向前上方翻臂撇打,拳心朝上,臂呈弧形。 5.贯拳 杨式、吴式、42式:两拳自下经两侧,臂内旋向前圈贯与耳同高,拳眼斜朝下,两臂呈弧形。单贯拳同此要求,拳略高于头。 6.砸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上向下砸;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7.侧崩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内向外斜下弧形弹抖打出,拳眼向内,力达拳轮。 8.双拳横抖 陈式:两拳向左(或右),左(右)手臂外旋,右(左)手臂内旋,向左(右)横抖打出;左(右)拳心朝上,右(左)拳心斜朝下,力达拳眼。 9.双分横抖 陈式:两臂外翻,双拳由左右向下弹抖打出,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10.握拳 孙式:两拳的拳心朝下或朝上,自腰部向前撞击,力达拳面。 (二)掌法 1推掌 ①单推拿 杨式、孙式、42式:掌须经耳旁臂内旋向前立掌推出,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根。陈式:臂内旋立掌或平价前推出,立掌掌心斜朝前,力达掌根;平掌掌心朝下,力达掌外侧。吴式:拇指一侧朝上,单指朝前经耳旁内旋向前推出成立掌,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心。 ②双推掌 两掌自胸前同时向前推出,掌指朝上,宽不过肩,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2.搂掌 掌自异侧经体前弧形下搂至膝外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 3.拦掌 杨式、陈式、吴式、42式:掌经体侧向上,立掌向胸前拦,掌心朝异侧,掌指斜朝上。 4.分掌 ①平分掌 杨式、陈式、42式:两掌屈臂交叉于胸前,两臂内旋经面前弧形向左、右分开,两掌高与耳平,两掌朝外,掌指朝上。孙式:两臂屈于胸前,手心相对,两手向左、右内旋分开,掌心朝外,掌指朝上。吴式:两腕在头前上方交叉,掌心朝外,向身体两侧弧形分开,拇指侧朝上。 ②斜分掌 两手交叉或相抱,斜向上下或前后分开。 5.云掌 ①立云掌 两掌在体前上下交替呈立圆运转。 ②平云掌 掌心朝上,在体前或体侧呈平国运转。 6.穿掌 侧掌或平掌沿体前、臂、腿穿伸,指尖与穿伸方向相同,力达指尖。 7.架掌 手臂内旋掌自下向前上架至头侧上方,臂呈弧形,掌心朝外,掌高过头。 8.抱掌 杨式、42式:两掌合抱,两臂保持弧形,两腋须留有空隙。 9.插掌 杨式、吴式:一手自上向前弧形下插,臂自然伸直,掌指朝斜前下方。 10.开手 孙式:两手掌心相对,手指朝上,指尖高与肩平,两手平开与肩同宽。 11.合手 孙式:两手自左、右向胸前合拢,与头同宽。 12.挑掌 杨式、孙式、42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掌指向上,指尖高不过眉,腋部须留有空隙。 13.捋 臂呈弧形,单手或双手向左(或右)侧后把,臂须外旋或内旋,动作走弧形。 14.按 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前弧行推出为前按。 (三)臂法 1.屈臂呈弧形举于体前,掌心朝内,力达前臂外侧。 2.挤 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扶于屈臂手的腕部或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前挤,臂撑圆,高不过肩。 (四)肘法 1.双分顶肘 陈式:两臂屈肘叠臂交叉于体前,拳心朝下,以两肘尖迅速向两侧下方
(一)规定项目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32式太极剑。(二)项目时间1、太极拳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4分钟,3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2、太极器械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3分钟,2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3、对练项目:完成套路时间不超过3分钟,2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4、规定项目必须按照规定套路顺序演练,不得增减和改变动作,裁判长吹哨之后的剩余套路未完成不予扣分。  5、集体项目不超过4分钟,须配音乐(自备CD光盘或MP3播放器),音乐中不得出现说唱等内容,若出现说唱裁判长总扣0.1分,未配乐者裁判长总扣0.1分。比赛时,由本队教练或领队负责配合音响师播放音乐。6、按照各项目运动员比赛顺序,每2~6名运动员一组,同场比赛,分别评分。扩展资料: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武术协会-全国太极拳健康工程系列活动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太极拳
一 、自选太极拳套路内容的规定 太极拳:至少包括两种腿法,弓步、仆步、虚步三种步型,揽雀尾、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搂膝拗步、云手、左右穿梭、掩手肱捶、左右倒卷肱、搬拦捶等八种动作。 太极拳、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二、比赛的满分为10分三、评分标准 (一)等级分的评分标准: 分为 3 档 9 级,其中: 8.50—10.00分为优秀; 7.00—8.49分为良好; 5.00—7.00分为尚可。等级评分的总体要求是: 1.运动员应表现出所演练的拳种及项目的技术和风格特点、应包含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动作规范、方法正确,表现出该项目的主要技法; 2.劲力顺达,力点准确,通过运动员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项目的力法特点;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项目还需身械协调; 3.节奏恰当,表现出该项目的节奏特点; 4.结构严密,编排合理,整套动作均应与该项目的技术风格保持一致。 5.对练还须动作逼真、配合严密,攻防合理。 6.集体项目还须队形整齐,配合默契并富于变化。 7.配乐项目的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音乐的风格应和该项目的技术风格相一致。
比赛规则:1、时间:5~6分钟2、采用抽签的办法编排出场顺序,直接进入决赛评出名次。3、太极拳要求:(1)二十四式太极拳;(2)统一配乐;(3)服装统一整齐;(4)动作正确流畅、圆活、连绵不断、协调。太极拳风格突出,舒展大方,身体中正,虚实分明,柔中有刚,熟练完成全套动作;(5)全套动作与音乐相配合,无明显停顿或等音乐的现象;(6)太极拳路线,方向准确;(7)没有明显的遗漏,遗忘和严重失误。http://www.mdjmu.cn/tyb1/gonggaolan/tonggao.htm

文章TAG:和式太极  和式太极拳  太极  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