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鹤虱详细介绍有哪些

鹤虱味苦、辛,性平。有小毒。主要用于各种肠寄生虫病。对由于肠寄生虫而导致的腹痛、腹胀(面上有白斑,唇上有虫斑点,腹痛时发时止,嗜食生米、泥土)等症,可单用鹤虱为末,用肉汤汁送服;或与苦楝皮、槟榔、使君子等同用。例如化虫丸(芜荑、鹤虱、苦楝皮、槟榔、枯矾、使君子、木香、雷丸,为末,炼蜜为丸),可用于虫积、食积、乳积而致的肚腹膨胀、疼呕吐嘈杂、饮食少进等症用量一般八分至二钱。

中药鹤虱详细介绍有哪些

2,这是什么植物很臭而且很黏走路碰到了就沾一身并且很难弄掉

这确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干枯了)。别名:天蔓菁、 天门精、 地菘、 玉门精、 麦句姜、 蟾蜍兰、蛤蟆蓝、蚵草、豕首、彘颅、 活鹿草、刘 草、皱面草、母猪芥。其果实名 :鹤虱,根名杜牛膝。瘦果中药称“ 北鹤虱”,因有刺激性气味,可驱除 绦虫、蛔虫。全草水浸液可做农药,杀青菜虫、地老虎、守瓜虫等。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天名精 又名地菘 天蔓青 野烟 鹤虱 全株入药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天名精 又名地菘 天蔓青 野烟 鹤虱 全株入药

3,北鹤虱是不是孜然

用孜然加工牛羊肉,可以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孜然具有醒脑通脉、降孜然火平肝等功效,能祛寒除湿,理气开胃,祛风止痛。对消化不良、胃寒疼痛、肾虚便频均有疗效。用孜然调味菜肴还能防腐杀菌。  中医认为,孜然气味甘甜,辛温无毒,具有温中暖脾、开胃下气、消食化积、醒脑通脉、祛寒除湿等功效。在《普济方》这本中医典籍中,就有用孜然治疗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等症状的记载。因此,患有胃寒的人,平时可以在炒菜或烤肉的时候放点孜然,以祛除胃中的寒气。据《唐本草》记载,将孜然炒熟后研磨成粉,就着醋服下去,还有治疗心绞痛和失眠的作用。此外,由于孜然有防腐杀菌的功效,炒菜时放点不容易变质。温馨提示:用孜然调味,用量不宜过多。孜然性热,所以夏季应少食。便秘或患有痔疮者应少食或不食。
不是。北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孜然也叫安息茴香,为伞形花科孜然芹一年生草本植物。

北鹤虱是不是孜然

4,鹤虱是什么药材

别名  挖耳草、皱面草、烟斗菊。 来源  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10cm。茎直立,有细软毛。基部叶宽椭圆形;下部叶互生,稍有柄,宽椭圆形、长椭圆形,长10~15cm,宽5~8cm,全缘或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色较深,下面有细软毛和腺点;上部叶长椭圆形,无柄,向上逐渐变小。头状花序多数,沿枝条一侧着生于叶腋,有时下垂,黄色,直径6~10mm,总苞钟形或半球形。花果期6~10月。 生于田野、路旁、草丛、屋边。主产河南、山西、甘肃、贵州。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 性状  果实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一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端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天名精酮(czrabrone)、天名精内酯(carpesialactone)、正己酸等。 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5,鹤虱真假怎么识别

鹤虱又名鹄虱、鬼虱、为双子叶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鹤虱性平,味苦辛,有毒。据分析,果实中含有缬草酸、正己酸、油酸、右旋亚麻酸、卅一烷、豆甾醇和天名精内酯、天名精酮等内酯化合物,具有杀虫、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杀灭*滴虫,并治虫积腹痛。市场上有以伞科植物破子草(又名小窃衣、大叶山胡萝卜)的干燥果实冒充鹤虱,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鹤虱 外观呈圆柱状,细小,长3~4毫米,直径不足1毫米,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数纵棱及沟纹。顶端收缩呈线状短喙,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一端稍尖;种皮菲薄透明,横断面类圆形,有子叶2片,黄白色。显微镜观察,外果皮细胞1列,均含草酸钙柱晶;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棱线处有纤维束;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胚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稍有油性;闻之有股特异气味,口尝味微苦,有粘性。 伪品破子草的果实 外观为椭圆形,长4~7毫米,直径约1.5~2.5毫米,个比正品大,表面灰绿色,背面隆起,密生有内弯或呈钩状的皮刺,基部阔展,粗糙,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间有一条脉纹;果实胚乳腹面凹陷,每棱槽有油管1个,无真品的其它特征;闻之气微无味,口尝味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鹤虱的醇提取物具有*、胆碱样作用;种子所含黄酮类物质,能扩张冠脉血管,有降压和抑制心绞痛的作用;能抑制中枢系统,起到抗惊厥作用,而伪品破子草既不与鹤虱属同科植物,又不具有这些药理作用,故不可代替真品鹤虱使用,以免贻误治疗。

6,鹤虱的鉴别方法是什么

鹤虱为少常用中药。原名天名精。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杀虫解毒、调逆、消积的功能。用于脏腑诸虫、心腹痛、小儿疳积、恶疮、大便出血等病症。【来源】 1.北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果实2.南鹤虱: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czrota L.的果实。【产地与分布】主产河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等省。【鉴别要点】北鹤虱与南鹤虱形状比较:前者为小瘦果,黄灰色,有多数纵棱及沟纹。横断面近圆形,种仁黄白色,味微苦,嚼之有粘性;而后者则为分果,呈黄褐色,背面4条棱线密生一列钩刺,气特异,味微辛而苦。两者形味迥然不同,不难区别。【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天名精味甘寒。一名麦句姜,一名虾蟆蓝、一名豕首。生川泽。”②梁·《名医别录》:“天名精生平原川泽,五月采。”③五代·韩保昇曰:“地菘也。小品方名天蔓青,又名天芫青。叶似山南菘菜,夏秋抽条,颇似薄荷,花紫白色,味辛而香。”④唐·苏恭曰:“鹤虱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茎叶用之。”⑤宋·马志曰:“鹤虱出波斯者为胜。今上党亦有,势薄于波斯者。”⑥苏颂曰:“天名精,江湖间皆有之,状如韩保昇所说。又曰:鹤虱,江淮衡湘皆有之。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而尖长、不光。茎高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结实,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⑦明·李时珍曰:“天名精嫩叶绿色,似皱叶菘芥,微有狐气……长则起茎,开小黄花,如小野菊花。结实如同蒿,子亦相似,最粘人衣,狐气尤甚。……其根白色,如短牛膝。此物最贱……而唐本草鹤虱出西戎,宋本草言出波斯者,何哉?盖当时人不知用之,惟西戎、波斯始知入药,且土产所宜故尔。”⑧清·《本草从新》于天名精项下附鹤虱曰:“即天名精子。最粘人衣,有狐气。”⑨《本草求真》:“鹤虱……但药肆以胡蔓子代充,不可不辨。”【快速鉴别】1.北鹤虱:为扁圆形小瘦果,长2~4mm,直径不及1mm。表面呈黄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数细纵棱及沟纹,顶端收缩成线状短喙,先端有灰白色的环状物。横断面近圆形,种仁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性。主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市(区)。2.南鹤虱:形状是:果实呈广椭圆形,多为分果,长3~4mm,宽1.5~2.5m。表面呈棕黄色或灰黄色,顶端有残留花柱,基部圆形,主棱不显著,次棱4条,发育成窄翅,翅上有钩刺。具特异香气,味微辛而后苦。主产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等省。除出产地自销外,还销华北、东北、山东等地。

文章TAG:鹤虱  中药  详细  介绍  鹤虱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