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南阳关的大帅,是隋文帝杨坚亲口御封的南阳侯。三是汉时称南阳的只有南阳郡,宛城只是南阳郡治所,诸葛亮所称躬耕于南阳显然指南阳郡并非宛城,整日里,老头儿东荡西杀,南征北战,哪里有战乱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肯定不是诸葛亮故居、躬耕地,只是后人建造的一个纪念诸葛亮的祠堂所以称武侯祠。
1、河南南阳的卧龙岗,真的是诸葛亮的故居吗?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肯定不是诸葛亮故居、躬耕地,只是后人建造的一个纪念诸葛亮的祠堂所以称武侯祠。从建筑风格来看蒙古族元素浓厚典型的是诸葛亮草庐和蒙古包无异,所谓卧龙岗十景完全照搬隆中十景建造的,说卧龙岗武侯祠不是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元代以前卧龙岗叫八里岗,卧龙岗这个名称应该是建武侯祠后改的。
二是历朝历代南阳府志均承认并记载诸葛亮躬耕地隆中,并非卧龙岗,三是汉时称南阳的只有南阳郡,宛城只是南阳郡治所,诸葛亮所称躬耕于南阳显然指南阳郡并非宛城。四是陈寿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玄带诸葛亮到荆州治所襄阳投靠刘表并没说去宛城,五是诸葛亮躬耕那十年刘表并没有实际控制宛城,而宛城又战事不断不适合隐居躬耕,若躬耕宛城也失去依附刘表的意义。
2、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是怎么死的?
第一条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唐国公李渊的四儿子,长得尖嘴猴腮,面黄肌瘦,别看这位四公子其貌不扬,却是天生神力,双臂一晃,有四象不过之力。他胯下一匹万里烟云照,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神勇盖世,天下无敌,那是当之无愧的隋唐第一条好汉,他锤震四明山,把十八国联军直杀得尸堆如山,血流成河;他锤震紫金山,逼着各家反王递上降书顺表,为大唐朝立下不世之功。
难怪有人说,李渊之所以能成就霸业,全凭他两个儿子,文仗李世民,武靠李元霸。李元霸之死:李元霸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唯一害怕的就是雷声,紫金山之战结束以后,李元霸得到了金镶玉玺,心里面高兴极了,跟着二哥李世民、姐夫柴绍等人去向爹爹复命。在回去的路上,忽然之间风雨大作,接着就是电闪雷鸣,而且雷声轰隆,一个比一个响,
这个场景对于别人来说倒也没什么,却把李元霸给吓坏了。李元霸骑在马上,直吓得浑身颤抖,体似筛糠,惊恐之余,他猛然间大喝一声,把掌中那对擂鼓瓮金锤抛向空中,并且高声叫道:“明知道你家四爷怕打雷,雷声偏偏响个不停,我砸死你。”这不是胡闹吗,你本领再大,还能锤震老天爷吗?结果他的两柄大锤刚抛上去,就听“咔”一声巨响,一记闷雷正击在那对擂鼓瓮金锤上,
双锤被击落,一只锤将李元霸打落马下,另一只锤正好砸在李元霸的前胸之上。可叹天下第一的好汉,就这样了此一生,而在《兴唐传》里他是被宇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所杀的,因为他打死了宇文成都,鱼俱罗为了给徒儿报仇,使用拖刀计,刀劈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宇文成都,隋唐第二条好汉,隋朝丞相宇文化及之子,官拜镇国将军之职,
他胯下一匹赤炭火龙驹,掌中一条凤翅鎏金镗,在李元霸未出世之前,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直到后来出了个李元霸,成了他的克星,当然了,除了李元霸之外,他无所畏惧。瓦岗山五虎将一起上都白给,排名第四的雄阔海,排名第五的伍云召,排名第六的伍天锡,三人合力也赢不了他。虽然他曾先后两次输给过银锤太保裴元庆,但每次都是因为他身疲力竭的时候裴元庆再出的手,
若论真实本领,裴元庆不是他的敌手。宇文成都之死:扬州城外一场大战,宇文成都保护着他爹宇文化及想逃走,结果半路之上却遇到了李元霸,宇文成都无奈,只得硬着头皮上去应战,结果死在了李元霸的手里。第三条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裴元庆,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三儿子,这小伙子刚出场时也就十三、四岁的年纪,长得白白净净的,跟个银娃娃一样。
别看年纪虽幼,却是力大无穷,他胯下一匹抓地飞虎驹,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骁勇善战,锐不可当。这裴三公子性如烈火,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四平山一战,十八路反王的上百名大将,哪个见了李元霸不是吓得腿肚子都哆嗦?唯有裴元庆,毫不畏惧,抡锤就干,打不过也照样打,他最辉煌的战绩,就是两次把宇文成都打得抱鞍吐血。
文章TAG:南阳 关是 卧龙岗 河南 真正的南阳关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