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嘉图等价定理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309556.htm

李嘉图等价定理

2,基于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自我评价我国财政地方债务这个主

依照标准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大范围失业时,可以实行扩大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由此引发的财政赤字则由政府发行公债张罗资金来弥补。但是,这1政策主张遭到各种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攻击和批评。

基于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争论自我评价我国财政地方债务这个主

3,什么是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ZF征税或者发公债筹资效果相同

什么是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4,通过李嘉图模型说明两国 两商品的国际价格决定过程

-O理论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一、赫克谢尔—俄林定理 李嘉图从跨越国界的资本的相对稳定性发现了对外贸易的原因,用各国劳动生产率 长期存在的差别解释了世界贸易的商品构成;根据相对商品价格随相对劳动成本变动而 变化的假定,他表明了自由贸易将导致每个国家出口那些具有相对价格优势的物品,而 这种贸易的结果将是各国都从中得到比自给自足国更多的好处。 李嘉图的理论没有试图去解释国际间生产率的重要差异,这种差异致使各国间比较 成本的不同,并由此引起国际贸易。在现代赫克谢尔—俄林理论中,这些生产率差异本 身被归因于各国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这种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实际上肩负了解释 国际贸易的全部重任:比较明显的对外贸易商品构成的原因,如要素质量的国际差异以 及同一产品生产函数的差异等,都通过假设前提而精心排除了。赫克谢尔—俄林的理论 最终形成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国际贸易模型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HOT):一个国家出口 用其相对富足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 品。这个定理看似甚有道理,但却也十分鲁莽,它用供给条件解释整个外贸商品的构成 , 如果(比如说)一国的进口需求倾向于用其富足的要素比较密集地生产的那些物品,那 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就没法解释了。 二、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对于现行形式的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萨缪尔森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发表 的一系列文章的功绩,要比赫克谢尔1919年的开创性文章和俄林据此加工和发展而形成 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年)一书的功绩要大。赫克谢尔和俄林对他们认为非 常重要的许多变量,如需求条件和规模经济,均未作讨论,而他们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偏离了两位先行者自己确立的解释实际观测到的外贸结构这一目标。 由于把国际贸易看作国际要素流动的一种形式,赫克谢尔和俄林均推测,自由贸易将使 要素稀缺程度、从而世界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不管怎么说,俄林还发现了这种过程达不 到完全相等的许多原因。萨缪尔森则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HOT的推论上,即要素价格均等 化定理(

5,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原因分析

征税和举债是否等效,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托宾(Tobin,J.)在其著作《财产积累与经济活动》(《Asset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y》)一书中,对李嘉图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失效,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等价定理的成立,不但要求各代消费者具有利他动机,而且还必须保证消费者遗留给后代的财产为正值。而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看到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 遗留给后代的财富并不总是正值。比如,虽然消费者关心其后代的效用,但如果后代比他本人更富裕,他便会认为即使从后代那里获得财富,也不会影响后代的效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留给后代的财富就不一定会是正值,这并不改变消费者的利他属性。实际上,消费者也许并没有遗赠动机,因为可能他们没有子女,或许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人的福利。因而,当政府采用公债替代征税时,消费者便不会将债券留给后 代,让其用于应付未来税负的增加。相反,由于偿还公债本息所需增加的税收要在他死后才开征,因而他所要承担的税负的现值下降,财富会增加,因而消费者当期 的消费支出完全可能会随之而增加。 其次,支撑等价定理的假设是政府对每个消费者减少税负的数额相同,并且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差异。这一假设很容易遭到攻击,因为现实生活中一次性总付的人头税并不存在,政府的财政政策常常会造成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对每个消费者来说,税收减少的数额不可能相同,并且消费者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为了方便说明,假定政府减税政策的受益者为消费者人数的一半,受益 者当期税负减少200元。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要保持不变,因此,减税而引起的收入减少,政府将通过向所有的消费者发行100元的债券来筹措。假如政府债券利息为年息5%,人口不变,若政府在第二年偿还本息,采取向每个消费者征收105元的新税来实现。 公债持有者与税负承担者范围的不一致性,以及同为公债持有者、税负承担者,其公债持有比例与税负承担比例的不一致性,使社会资源从税负不变的消费者转移到 了税负减少的消费者手中。其结果是,减税的受益者将会增加当期消费,受损者将会减少当期消费。消费结构的这一改变,是否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取决于受益者 和受损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的对比。如果二者相等,不会影响社会总需求。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于后者,社会总需求会增加;而前者小于后者,则社会总需求便会 减少。消费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的差异,使李嘉图等价定理不能成立。

文章TAG:李嘉图等价  等价  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