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14名开国少将,不一一列写名字了。△1988年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安徽籍将领有,明朝开国初期基本沿袭了元朝的行政区划,至明宣德三年(1428年)形成了两京十三布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地方行政辖区,到明中期又增加了关东三卫,其地方治理行政结构才算是基本完成。
1、明朝有安徽省吗?
说起明朝的那些事儿,还真离不开安徽这个地儿,因为明朝就是由安徽人一手打造的,其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安徽凤阳人,有明一代安徽籍的开国元勋和治国才俊更是群星闪耀。尽管地缘政治背景深厚,但安徽这一地名的来历与大明王朝还真没什么关系,可这并不意味着地缘背景不发挥作用,明朝开国后在南京建都,安徽就归都城所在地的南直隶管辖,也算是天子脚下了,还是能沾不少皇家气派的光呢!明朝开国初期基本沿袭了元朝的行政区划,至明宣德三年(1428年)形成了两京十三布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等地方行政辖区,到明中期又增加了关东三卫,其地方治理行政结构才算是基本完成。
一般习惯上对大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以两京十三布政司笼统称之,两京是指京师(即北直隶),南京(即南直隶),十三布政司分别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云南、贵州、福建,俗称十三省,但这只是明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跟我们现在的地理概念有很大的区别,现在的安徽大致是明朝时期的庐州府、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光德府等辖区,
满清入关后,将明朝时期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省府设在江宁(即今南京),管辖区域大致包括现在的上海、江苏和安徽,因为清初的税赋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江南,加之“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清廷为了强化这一核心区域的管理,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别设置“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在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在江宁),后于康熙六年(1667年),将右布政使司取“江宁”和“苏州”二府的首字改为“江苏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司取“安庆”和“徽州”二府的首字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的地理名称首次亮相并开始使用。
由于清初的统治尚未稳定,所以“安徽布政使司”的治所暂留在江宁,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由江宁迁往安庆,至此安徽的行政管辖才算是名副其实,期间太平天国时期,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安徽首府曾短暂迁往庐州府(今合肥),其它时期基本上一直设在安庆。解放后,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8月25日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合肥(原庐州)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
后有人建议恢复合肥为庐州的历史名称,因于泸州重名,此事遂作罢。合肥是南淝河与北淝河交汇之地,汇合点在逍遥津,故称合淝,后省去了三点水,就是现在的合肥了,安徽省虽然是建省时间较晚的一个省份,但其历史渊源很久远,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部落和诸侯国存在,也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又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无商不徽”更是闻名世界,历史上人才辈出,是一个相当有历史成就的地方!。
2、安徽有哪些名人?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集中介绍一下安徽的开国将军和1988年以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他们是:△安徽的开国上将有:李克农(上将),安徽省巢湖市炯汤镇中李村人,曾任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兼中央调查部部长。洪学智(上将),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人,曾任中国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他是唯一一位两次荣获上将军衔的人。△安徽的开国中将:皮定均,李耀,张贤约,陈先瑞,陈维先,徐立清,曾绍山,腾海清,聂鹤亭,陶勇,杨国夫,梁从学,还有114名开国少将,不一一列写名字了,△1988年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安徽籍将领有:王克,李长才,王教成,刘亚洲,孙大发,丁文昌,温宗仁,方祖岐,刘福连,还有一批安徽籍的中将、少将,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为他们点赞。
文章TAG:安徽省 明朝 名字 安徽省名字有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