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音乐家的故事有那些

肖邦不得志 是在黑暗中替换李斯特继续弹琴取得轰动蓝色多瑙河是施特劳斯平时把旋律的灵感记录在睡袍上整理出来的有个拉小提琴超级厉害的——忘了名字 曾经因为灵感爆发+琴弦断掉 用一根琴弦演奏完成莫扎特属于天妒英才——详见电影《莫扎特》太多了很难讲完的
讲肖邦的有《一曲难忘》还有电影《莫扎特》讲贝多芬的《贝多芬传》《复制贝多芬》还有约翰斯特劳斯的《翠堤春晓》暂时想到那么多

音乐家的故事有那些

2,音乐家的故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他愚蠢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上天又偏偏赐给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壮-即使成年后也不过1.58米,他的外貌使他从小就遭人讥笑,成年后也难于幸免。 清贫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贝多芬被许多同时代的人描述成“粗鲁、固执、脾气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随时随地乱吐痰。” 大约在十二岁左右,小贝多芬在波恩遇见了一位相当好的导师-尼弗。正是尼弗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没有厌恶音乐,并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乐风格,使他十三岁就成为管风琴师,并创作了三首奏鸣曲。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能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连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对这个年经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经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一俟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经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接着似乎该是一段“千里马遇伯乐”的传世美谈,然而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随后传来了贝多芬的母亲辞世的噩耗。这使两位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令人遗憾地分手,从此再未谋面。四年后,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以35岁的年龄英年早逝,而此时二十一岁的贝多芬尚在波恩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在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爱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记忆,十七岁丧母对贝多芬的打击非同一般。与此同时,他还要担起这个无人照管的家庭--两个未成年的弟弟和一个不争气的父亲。 在艰辛的日子里,只有在与布朗宁一家的交往中,贝多芬才得到一点安慰和支持。伊丽奥诺.布朗宁是他的学生,比他小两岁,贝多芬对她怀有温柔的感情。当她后来与一位善良的医生结婚后,贝多芬就将这种感情转为永恒的友谊并保持终生。贝多芬也从乡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鲜花满枝,绿树成荫的小径,经及壮丽浩瀚的莱茵河,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这个日渐忧郁的年轻音乐家。贝多芬终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情感,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直接发源于此。
肖邦的故事 肖邦1819年出生于波兰,父亲是一位家庭教师,母亲特别喜欢唱歌,在肖邦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母亲便一首一首的唱给肚子里的孩子听,她真希望,宝宝能听懂她的歌声,等到小肖邦出世以后,母亲也经常给肖邦唱波兰民歌,虽然那是肖邦只是一个喜欢哭哭闹闹的婴儿,但是每当听到母亲的歌声时,总是非常的安静。 在肖邦4岁那年,家里添置了一台钢琴,母亲常常带着肖邦边弹,边唱波兰民歌。 一天,肖邦自己爬上了钢琴上,去寻找妈妈平时给他弹奏的旋律,而母亲和父亲正在隔壁房间里商店给肖邦找一位钢琴老师呢,当他们听到钢琴房间里断断续续传来的琴声,他们惊呆了。 “莫非是肖邦在弹琴?”肖邦的父亲非常惊讶的问 “是的,是那首民歌” 他们急忙奔向了琴房,果然,肖邦正在凳子上用小手指头找琴键呢,就连父亲和母亲进来都没有听见,他弹的非常专心,知道父母在一旁听见肖邦把曲子弹完。 “孩子你真聪明”父亲一把抱住了肖邦。父亲在看到孩子的音乐才华以后,毫不迟疑的给他请了个钢琴老师,对他进行了严格正规的演奏训练。 老师不仅教他弹琴,还给肖邦讲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的成才故事,这样以来,肖邦在练习上更加刻苦了。不久以后,7岁的肖邦就学会了自己作曲。 8岁的时候肖邦便登台演出了,流水般的乐曲从一个8岁的孩子手中流淌出来,人们都惊讶不已。 有一年的夏天,肖邦的父母带着他到乡下去度假,在那里他听到了好多好听的波兰民歌,14岁那年,肖邦对波兰民歌已经到了迷恋的状态,他经常去乡间收集民歌,到农田干活听农民们唱歌,然后把这些歌曲记录下来。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19岁那年,肖邦以优异的成绩从音乐学院毕业了,第二年,他决定到法国去寻找艺术前程,从此,他开始了大量音乐创作,这些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波兰民族色彩。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音乐家的故事


文章TAG:音乐家的故事音乐  音乐家  故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