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山东的风俗人情

山东淄博地区打铁花 烟台民俗 杨家埠风筝的工艺 泰山岱下民俗 风俗:正月十五捏生肖 滨州禁忌 渤海大鼓 鼓子秧歌 聊城服饰习俗 蒙山风俗人情 山东美食大葱蘸酱 箱中藏宝 威海特色海鲜美食 坛子肉(图) 荷花鱼翅 烤小鸡 葱油鱼 山东丸子 ...

山东的风俗人情

2,山东有什么风俗

山东的风俗有:辞灶、贴春联、请家堂、青岛国际啤酒节、祭海节等等。1、辞灶山东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小年”旧时称之为“辞灶日”。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情况的日子。所以在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汇报工作,以祈福纳祥。2、贴春联过年贴春联、福字,是中华传统,山东也不例外。年三十这天,从早上一起床开始,各种年事活动就顺序开始了,这是一年中最为忙碌和开心的一天。贴春联、福字,在山东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进行的。3、请家堂年三十忙活了一天,到了傍晚,一天的重头戏开始了请家堂。“请家堂”即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在山东,这是年三十最为隆重和严肃的年事活动。4、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在每年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节日由国家有关部委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节庆活动,是亚洲的啤酒盛会。5、祭海节祭海节是一个因自然崇拜而形成的传统节日。最著名的祭海节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田横镇周戈庄村的传统祭海活动,通称“田横祭海节”,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祭海节。

山东有什么风俗

3,山东有特有的习俗吗

1, 据说两个山东人在吵架,如果有人拿两根大葱,一人一根,他们两个人顾不得不吵架了,立即蹲在地上吃大葱。 2, 如果有一个人在两个山东人中间扔一根大葱,这两个山东人会为了一根大葱打得头破血流! 3, 据说韩复渠招兵,只要肩上扛着一捆大葱,后面会跟着一大群山东人! 4, 经常见到火车上的山东人,用布包着一大摞煎饼、几根大葱,路上吃。 说笑而已,不必在意。
山东人离不了大葱……

山东有特有的习俗吗

4,山东有什么习俗

一、山东农村里独特的酒文化。山东人民的酒文化更是发挥到极致。一句话描述就是:“没有什么事是喝酒解决不了的。”从人的出生,满月,百岁,升学,结婚,去世,房屋上梁,各种节日,还有就是闹矛盾打了仗,也就一顿酒就搞定了。山东农村人的酒量普遍都很大,酒桌上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二、山东农村里很重视礼仪。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文化传承相当的好。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等这种习俗是很让人敬佩的。从结婚,祭奠等等这些仪式上,接人待客等等一些过程都能看得出这些山东农村文化传承的相当的好。三、山东大煎饼。山东农村集市上,除了琳琅满目的日用品,最显眼的位置莫过于,卖山东大煎饼的老大娘,小媳妇,他们麻溜的把一张张大煎饼折叠成方块,装在塑料袋里,远看就像一袋袋“豆腐块”。山东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大煎饼。扩展资料山东特色文化有:山东方言、山东宗教等。1、山东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方言分区资料,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也叫北方方言)。参考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规律,山东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1)冀鲁官话:指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2)中原官话:指分布在河南省、陕西省、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及山东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曲阜等30个县市在内的方言。(3)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大致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胶东方言”的范围。2、山东宗教山东省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五种宗教。佛教和道教在山东有千年以上历史,伊斯兰教主要自13世纪随回族穆斯林徙居山东后发展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起来的。

5,山东有什么特别的民俗

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在过去,胶东几乎家家都会做。胶东人家爱整洁美观,粮食、衣服、针钱和其他杂物都放在纸斗里。新娘出嫁时,用纸斗盛陪嫁的衣物等,外面再用红布包起来。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要烙一种小饼,当地称巧饽饽或巧果,让闺女带回去给亲友品尝,余下的让女婿夜晚充饥。这种小饼要烙几十斤装在美观的纸斗里。现在,年轻人结婚用不着纸斗了,但有的老人留恋过去的习俗,做几件当装饰品,送给儿女。所以,有的新婚家庭也能看到新家具上摆着众多的纸斗。这些纸斗大多用白色、柠檬黄、朱红、粉红纸衬底,上面贴满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使整个房间喜气洋洋,乡土情趣十分浓厚。  胶东做纸斗是妇女之事。纸斗的制作过程,是先把废纸放在水里浸泡,然后沥水拧干,加少许白黏土或海藻胶搅匀,放在石臼中捣成纸浆。在所需形状的斗模上包上一层干布(斗模常选用沙缸、陶罐、木盒),用手将纸浆拍打到斗模上后,放在阳光下,边晒边用擀面杖反复滚压,直到纸斗光滑平整,待晒干后取下斗模。斗盖常用苇席制成,内外裱纸,再将自己喜爱的斗花、斗心、斗边等各种剪纸图案贴上,一件漂亮的纸斗就制成了。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6,山东习俗有哪些

山东习俗可列举如下:1、孔府年节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2、济南面塑山东济南被称为“面塑之都”,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代面塑的发祥地就是山东,代表人物是董风歧,尤其擅长人物像。“面塑的最高极限就是微塑,董风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3、剪纸说起叫响全国的山东民俗,不得不提到剪纸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任意剪出各种造型,其中的想象力让人惊讶。据了解,山东剪纸以范祚信和栾月英较为有名。山东的剪纸风格简练明快,地域文化性强,技巧性和想象力在全国都是很高的。“剪纸最初是用来当作窗花,后来才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刘馆长说,“山东的剪纸历史悠久,从发明造纸之后就逐渐出现了。”4、潍坊扎风筝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潍坊风筝主要有3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山东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画、微雕和脸谱等山东民俗即使在全国也是叫得响的。5、胶州秧歌“胶州秧歌”发展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山东即墨、黄岛、胶南、高密等地区。胶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名,建国后为了与其他地区的秧歌相区别,因主要活跃在胶州市郊范围内而统称为“胶州大秧歌”。胶州秧歌的演员基本编制为24人,如增加人数必须是双数递增,秧歌队需有一至二人的组织领导者,负责全队的事务,俗称“秧歌爷”。还有一人由秧歌队的教练或老演员来充任,叫“伞头”。伞头必须具有眼明手快、头脑灵活、口齿伶俐的能力,在演出前念些顺口溜或说些吉祥话,语言必须风趣幽默。

7,山东都有什么婚俗

山东婚俗 过去在鲁西一带,孩子们长到七八岁时,父母早就给他们订下婚了。假使父母疏忽,以至于使孩子到十几岁还没订婚,就会引起民间大众的非议。特别是女孩子一过十五六岁就更是不好过日子了。 在山东鱼台地区民间订婚的手续并不复杂。媒人征得两家的同意,都认为"门当户对"、"才貌相当"之后,只需两张"媒人柬"即婚妁,请媒人吃一顿酒席,这婚事便算定了。不过在年龄方面,女的总是比男的大一二岁乃至于四五岁,据说这样是预备着早娶亲早中用。而特别注重的是年命的合不合。所谓年命即是十二属相。假使一个是寅年生人属虎,一个是未年生人属羊,即使门当户对,才貌相当,而因为年命的相克,也决不能定婚的。 婚姻订就之后等到男的长到十六七岁,至多到二十岁左右,就要迎娶了。结婚的日期一般由男家决定,男家多半在结婚的前三四个月里看定日期,告诉女家以便大家在这个期间预备嫁妆。"闺女出门,粪堆也撅三天嘴",所谓撅嘴是生气的样子。陪送嫁妆在女家认为是极大的事情。中产之家,在木器方面至少要陪送一只大橱,一只条几,一张方桌,一张抽屉,两条睡凳,两把椅子,一只衣柜,一只皮箱。在衣服方面衣箱衣柜中总须要填得满满的。 迎娶有大小之别,贫寒之家都用小娶,抬一顶轿子,由压轿的乘到女家,这轿由新妇乘回来而压轿的则换乘车子。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用大娶。大娶是抬两顶轿,有鼓乐有旗锣伞,声势非常显赫。路途稍远些的都要头一天过轿。这两只轿一只由新郎乘着,一只由压轿的乘着,须在夜色朦胧时走到女家,女家设宴款待。

8,山东民风民俗有什么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鲁西北数县居民(今聊城一带),许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它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山东人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家村和山区,带有逃荒性质,俗谓"被逼无奈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9,山东的风俗急 谢谢

山东人风俗习惯: 说入座。山东自古是礼仪之帮,所以酒桌上的宾主、长幼之分是不能马虎的。酒桌上,一 般冲门口的位置是主人或者东家的(就是买单请客的人),酒桌上有时戏称为“庄主”; 地的朋友若是弄不清除其中的原委,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只要看桌子上杯中餐巾的叠法 就可以分辨出来。这两个位置的餐巾的叠法是与众不同的。主人的餐巾一般是折叠成圆筒形状,插在杯子里面的。而主陪的餐巾则是叠成扇面状的。其位置的餐巾则是一般的三折 呈花瓣状。整个餐巾的布局有点象是展翅的凤凰。定好了这两个位子,别的位置就好确定了。坐在主人左面的是“主宾”,右面的是“次宾”;相对应的,左面挨着主宾的是“副主陪”, 右面挨着次宾的叫“次陪”,但叫“三陪”的多。其余的位置宾主可以随便坐,酒桌上戏称这些 人是“不三不四”,原因是酒桌上没有”三宾”、“四陪”的叫法。 入席后每位先满上这样的一杯,叫门前杯。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这杯酒是每位到场的人必喝的,不喝是对主人或者东家的不尊重。这第一杯酒当然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主人一般要有一个开场白,客套一番,然后定个标准。就是说这杯酒要分几次喝完。一般是 6 次,叫“六起”。“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的意思,图个吉利。这样大家在主人的带领下, 边喝、边吃、边说话。这个酒一般不碰杯,山东人叫“碰杯喝了不算”。但是在举杯的时候可以在桌子上点一下,叫“过电”。经常可以在饭店里面听到这样酒杯磕碰桌子的乒乓声。 酒桌戏称“丐帮开会”。等主人带领大家满饮此杯,该轮到主陪发言了。同样是客套一番,也带领大家喝一杯酒。 一般情况下,两杯酒下肚就在半斤以上,主客面红耳赤、脚下升云。这个时候,主人宣布礼毕,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注意了,这个自由活动可不是真的让你出去活动一下醒醒酒,而是可以和任何人单独喝酒了,而且喝多喝少可以不加限制。一般这个时候,客人要 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一下谢意,一般第一轮是主宾与主人,次宾与主陪,依此类推。在这期间,是酒桌上气氛最活跃的时候,宾主的关系一下子能拉近许多。但这个时候往往是 比较头疼的时候。因为此时已经有半斤白酒下肚,期间劝酒的花样有多,特别容易喝醉。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大片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文章TAG:山东  习俗  风俗  风俗人情  山东习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