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师说词类活用

1.其为惑也 ——惑 动词作名词 疑惑的问题2.耻于相师 ——耻 意动 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 意动,以……为师4.吾师道也—— 师,意动,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作动词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1,愚1,形容词作名词 圣人,愚人7.君子不齿 齿 名词作动词 谈到8.不耻相师 意动 以……为耻辱第四句 字的顺寻换一下才是正确的第八句 应是 不耻相师
劝学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青,取之于蓝 2.冰,水为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三.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四.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师说特殊句式:一.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之,提宾的标志) 二.否定判断句: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三.词语活用 : 1.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2.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四.词句辨析 :1.师道者不传也久矣 (从师的道德风尚)2. 吾师道也 (学习道理) 3.师道之不复 (从师的道德风尚 ) 4.惑而不从师 (老师 ) 吾师道也 (学习) 5.师道之不复 (从师) 不耻相师 (学习)
楼上说的很好了 .. 我就不说点嘛了 0.0 其实这些东西买一本高中文言文全解就好了.书店都有卖的..也才20左右吧... 很便宜的, 然后高中课本里全部的文言文都有详细的讲解..活用啊,古今啊,译文啊,通假啊,句式啊,,最好的就是一词多义了 。 那叫一个详细啊.. 每次我都不全抄,要不就累死了

关于师说词类活用

2,求韩愈的师说其中的古今异义特殊词句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 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如:句读之不知。 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如:小学而大遗,吾示见其明也。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学校。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今义:许多人。 所以 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 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一词多义 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道路) 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贤:①其贤不及孔子(才能)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高明)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知: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识别,动词)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知道,了解) 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如“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的”。如“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中的“师”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 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 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5. 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求韩愈的师说其中的古今异义特殊词句一词多义

3,师说中从字的8个一词多义不全在师说中

【名词】cóng1、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2、堂房亲属。从祖、从父、从母。——《尔雅·释亲》【动词】cóng1、随行,跟随。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2、顺从;依从。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3、参与其事。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4、听从,取法。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形容词】cóng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介词】cóng自,由。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望对你有帮助。
【动词】có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从形。  2、随行,跟随。  従,随行也。——《说文》  客从拜辱于朝。——《周礼·司仪》  或从王事。——《易·坤》  啬人不从。——《易·夏小正》  从以孙子。——《诗经·邶风·击鼓》  禽兽可羁而从之。——《淮南子·泛论》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宋·苏轼《超然台记》  从(袁可立)问业者云集。――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从龙(随从帝王创业开国);从学(跟随受学);从骑(骑马随从的人);从嫁(陪嫁的侍婢);从井救人(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  3、顺从;依从。  不昭不从。——《左传·昭公十一年》  妇人从人者也。——《礼记·郊特牲》  从祀先公。——《左传·定公八年》  又如:从权(依从权宜之计);从时(顺合时宜);从允(答应,允许);从服(归附,顺从)。  4、参与其事。  故从事于道者。——《老子》。注:“为也。”  又如:从戎(参军);从事(官名。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大多数为“从事”)。  5、听从,取法。  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明史·列传七十二》  如:从法(遵守法令);从听(听从);从谏(听从谏言);从教(听从教导)。  6、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如:从严,一切从简。  【介词】cóng  自,由。用作虚词,表示起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又如:从生(所由产生);从自(自从);从马上猛跌下来。  【副词】cóng  素来,一向。如:从初(当初;先前);从复(重新,再次)。  【名词】cóng  1、因由。  欲贵其小女,道无从。——《汉书·外戚传》  2、次要的、追随的人或物。如:从车(次于主车的副车);主从;分别首从。  3、堂房亲属。  从祖、从父、从母。——《尔雅·释亲》  又如:从母(姨母,母亲的姊妹);从女(侄女);从子;从兄(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  【形容词】cóng  1、言词顺畅的。  贵在于意达言从,理归乎正。——《后汉书》  2、次要。如:从犯。
.师 在本文中,“师”字共出现了五个常用义项,分别是: ①老师 ②以……为师 ③从师 ④学习 ⑤指有某种专业技能的人 例如: ①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以……为师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③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学习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不耻相师 ⑤指有某种专业技能的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耻 文中的“耻”,做“以……为耻”讲,为意动用法。 如:①不耻相师 ②耻学于师 3.于 ①在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对于 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被 如:不拘于时 ④比 如: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向 如:学于余 4.其 ①那些 如: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他,他们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他的,他们的 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大概,表推测 如:其皆出于此乎 ⑤确实,表加强语气 如:其可怪也欤劝学》实词: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 冰,水为之 3. 木直中绳 4. 輮使之然也 5. 金就砺则利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吾尝跂而望矣 8.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9.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0.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1. 君子生非异也 1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3. 驽马十驾 14.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5. 用心一也 虚词解释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之: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5.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于: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 善假于物也而: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4.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6. 蟹六跪而二螯以:1. 学不可以已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圣心备焉

师说中从字的8个一词多义不全在师说中


文章TAG:师说  一词多义  关于  词类活用  师说一词多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