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提前安排,在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之前,完成此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在省市县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部署安排之前,各省相续要求,提前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的“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确保省市县党政机构改革一步到位,职能完善,机构、编制设置合理,改革不出现反复。
差额事业单位,是相对全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言的。和自收自支编制不同,差额编制和全额编制一样,都是正规的事业编制类型,主要用于公立医院等承担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事业单位,医疗单位有经营收入,同时又承担着大量的公益服务职能。公立医院有经营收入效益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但由于公益职能的需要,大部分公立医院,尤其是县乡基层医院,靠自己的经营,没有办法维护运转。
如果按照市场规律,又无法保证医疗全覆盖,以及人民群众就近就医,以及享受医疗方面的保障和优待,比如大病救助、城乡医保、乡村医生、建档立卡户的医疗补助等,因而国家要求医疗单位覆盖范围要扩大,同时还要保证农民、居民就医方便快捷,这就要求财政给予保障。这些保障体现在硬件基础的建设上,各地的公立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等,建设得非常漂亮,而且都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
同时,即使是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其机器设备都非常齐全,而且更新换代非常及时。光有硬件保障还不行,医护人员的配备和保障同样更不能放松,各地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医护人员力量,有免费医科生、定向生的提前培养,有事业人员招考、招聘制的保障,还有经费、人员工资的全力保障。医疗机构实行差额供给,差额的比例,按照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收入和支出的缺口,由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具体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差额比例,
收支状况良好的,差额比例就小,财政供给就少;收支善不好的,差额比例就高,财政补贴就多。比如一些乡镇卫生院由于技术力量薄弱,承担的公益职能范围对象又多,收支情况几乎为零,这样的医疗单位其差额的比例可能高达90%以上,也就是医院经费、工资支出的90%靠财政供给,还有的差额比例甚至为100%,由财政全额供给。
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县以上公立医院只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使用,原来的差额编制也不用了,直接实行合同聘用制管理,充分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以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铁饭碗”,保证专业技术机构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因而,除乡镇卫生院外,医疗卫生机构的差额供给属性依然保留,但差额编制不再使用。
乡镇卫生院会逐渐向全额过渡,以公益服务职能为主,这一改革工作已经在试点,将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重点开展,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他差额供给的事业单位,将剥离公益职能,改为全额供给,使用全额编制;剥离生产经营职能,改为企业经营,推向市场,由政府购买服务代替,因而,差额事业单位和差额编制的规模会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2、事业单位改革中,城市园林绿化部门怎么改革?
园林绿化部门属于公益二类事业机构,名义上挂着体制牌子,实际上已经企业化操作,下一步改革的大方向是转企,剥离其园林绿化行政指导和公益服务职能,收归城市管理委员会或者林业和园林局(不同地区机构有差异,以当地实际为准),成立园林绿化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城市园林美化和绿化。改企后,部分在编人员随职能划转分流安置,其余人员在自愿的前提下随单位改企,实行市场化管理,工资待遇与企业效益挂钩上下浮动,不再按照事业单位标准核发,
部分工龄满三十年或者工龄满二十年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的,允许提前退休离岗,交社保接管。原来的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根据改制后的实际需求进行清理,有岗位需要的,继续聘任,没有全部清退,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是三个方向:经济效益较差、主体职责是公益服务的,剥离收费和经营职能改公益一类;经济一般,可以保证单位正常运营的,维持现状;经济效益较好的、主体职责是收费和经营服务的,剥离公益服务职责转企。
文章TAG:事业 改革 单位 信阳 差额 信阳事业单位怎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