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佤族在哪里啊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佤族在哪里啊

2,腾冲司莫拉佤族村收费吗

腾冲司莫拉佤族村不收费。因为根据腾冲旅游局发布公告称,无门票的腾冲司莫拉佤族村一个幸福的地方,司莫拉佤族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一个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寨,希望大家来游玩。

腾冲司莫拉佤族村收费吗

3,少数民族村在那里啊

浙江省泰顺县仙稔乡政府驻地村,是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城关10公里,气候条件优越,风景美如仙境。属飞云湖上游集水区域,区域面积约9.3平方公里,共有10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71户1265人。有竹家山、书院、斜阳、早利丘等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4个,畲族(回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441人,占34.8%。全村劳动力793人,其中常年务农劳动力约362人,外出365人。2009年人均收入5180元。
世界边缘的小城小乡人少的地方

少数民族村在那里啊

4,佤族特色民居有哪些

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布单做被盖,枕木头,和衣而睡。 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5,中国的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在哪

翁丁佤族原生态村,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山麓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丰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佤寨有近400年的历史,村寨内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居住民全为佤族。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寨子周围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公路两旁有碧绿的田野,因常年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翁丁”。 由于佤族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以翁丁古寨最为突出。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6,佤族居住的地方

沧源,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耿马。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澜沧、孟连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双江。原称“卡佤族”。人口35万多(第四次人口普查)、永德等县山区与半山区。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镇康
沧源是世界的佤乡,佤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保存也是最原始的。如沧源的翁丁村原始部落、班考新村、董棕林、沧源岩画、司岗里溶洞、永和口岸的云海(10月份开始才有)、金三角公明山、南兖河自然保护区……这些都是佤族人民文化历史与智慧高度浓缩的地方。行程可以这样安排:昆明西部客运站坐开往云县或临沧的车(昆明也有飞临沧的航班),再转到沧源的车,如果没有,可以先坐到耿马,再从耿马坐车到沧源。沧源到翁丁村没有班线车,只能包车去,大概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柏油山路)。建议早上包车去,走大金三角、公明山(沿途天气适合可看到云海,一般在早上七点到9点)、翁丁村(爬上村边的山坡上可以看翁丁全景,还可看梯田),晚上返回沧源县城住,第二天包车去沧源崖画、班考新村和董棕林(董棕树佤族也称情人树),下午再返回沧源县城住。南兖河视情况选择。司岗里溶洞还没开发好,洞里灯光不足,黑黑的,看不到什么东西,楼主看自己爱好了。另外,西盟县也是佤族比较多的,不过资源没有沧源丰富。如果楼主侧重佤族的传统节目和活动,最好是选择五一去,可以参加当地的摸你黑狂欢节,另外还可以看到剽牛、拉木鼓等活动。如果侧重自然,则10月中再去。

7,佤上村在安徽固镇那个乡

固镇县 没有“佤上村” 固镇县城关镇东关居委会、孟庄居委会、固东居委会、大营居委会、瓦房街居委会、东元居委会、东风居委会、谷阳居委会、垓下居委会、黄元居委会、西圩居委会、西关居委会、站下居委会、浍河居委会、张洪居委会、唐南居委会、瓦坊居委会刘庄村、张桥村、大楼村、皇店村、龙滩村、桥口村、宋店村、团结村、五里井村、王楼村、河东村、大何村、田庄村、七里村、溧涧村、三里村、南陈圩村王庄镇镇南居委会、镇北居委会西南村、东南村、南屯村、五铺村、楼杨村、孙集村、双李村、丁陶刘村、陈渡村、新河村、大蒋村、简马村、钓台村新马桥镇街道居委会、路东居委会、美城居委会濠铺村、桥头村、卢渡村、花谷村、黄庄村、黄圩村、胡洼村、梨园新村、韦店村、苏湖村、李韦村、徐郢村、水利村、高光村、南庙村、磨盘张村连城镇连站居委会谷阳村、周徐村、城南村、浍南村、马铺村、强楼村、澥河村、孟城村、禹庙村、娄底村、殷陆村、连城村刘集镇刘集居委会、九湾居委会杨湖村、沟拐村、倪桥村、南邹村、刘圩村、张蔡村、董庙村、王李村、邵桥村、渡口村、杨圩村、高皇村、张凌村、西湾村、顾庄村、东楼村、夹河村、梁桥村、新圩村、田圩村、柳赵村、水上村任桥镇车站居委会余张村、清凉村、沟南村、集北村、团结村、三桥村、站北村、任桥村、杨罗村、吴庙村、宋庄村、官沟村、沟西村、李许村、桥东村、田余村、车湖村、三义村、五星村、稿沟村、泰山村、欧圩村、马圩村、刘桥村湖沟镇育才居委会、兰石居委会、东乡居委会、瓦疃居委会姚集村、杨圩村、集贤村、马楼村、陈海村、张湾村、旗王村、路庙村、十里村、大桥村、周寨村、位庙村、单湾村、浍光村、五里村、单圩村、郑圩村、董林村、李楼村、大庄村、东南村、王洲村、中心村、岳王村濠城镇垓下居委会马田村、湖东村、华巷村、董艾村、李甘村、丁楼村、刘祠村、邢圩村、小程村、东荀村石湖乡石湖居委会齐湖村、丁巷村、桑圩村、 钟黄村、 刘元村、陈桥村、徐祠村、 陡沟村、后马村、 康湖村杨庙乡杨庙居委会、何集居委会安集村、安圩村、任湖村、门东王村、赵湖村、田湖村、刘魏湖村、姚王村、张庄村、孟庙村、桑元村、曹徐村、东岭村、北圩村、蒋南村、张巷村、陆郢村、孙浅村、乔店村、严湾村、澥南村、乔圩村、松南村、楼上村、庙新村仲兴乡仲兴居委会陈圩村、孟庙村、 中陈村、后楼村、棠棣村、余刘村、 刘圩村、 封寺村、何圩村、丁圩村、耿武村、张秦村、余桥村、红旗村、张巷村、土楼村、赵桥村、沱南村、沱西村固镇开发区路东办事处居委会杨庄村
不是佤上村,固镇县有瓦房村,有大瓦房村,和小瓦房村,和瓦房,三个地方,都属于城关镇,离县城都不远。

8,请问佤族的历史源流经历了怎样的迁徙历程

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据1990年统计佤族人口为35.19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怒江山脉南段的舒展地带。这里山岭连绵,平坝极少,故称为“阿佤山”,古称“葫芦国”(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西盟县和沧源县为佤族自治县,孟连、双江、耿马为佤族与其他民族联合组成的自治县。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大致可分为佤、勒佤和布饶三个方言。新中国建立前,部分佤族地区使用以拉丁字母拼音的佤文,但其字母不完善;1957年用拉丁字母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佤文字母方案,现正在推广使用。  佤族自称和各支系有联系,主要有“佤”、“乌”、“勒佤”、“艾佤”、“阿卧”、“拉佤”、“佤奴姆”、“佤崩”、“阿佤莱”、“佤固德”、“阿佤”、“腊”、“究腊”、“贡腊”、“布饶”、“巴敖”、“布牢”等23种称谓。这些称谓,有些虽源于本民族自称,但往往附加上些贬义性词语,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大多数佤族人民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统称为佤族。  佤族支系,根据本民族自称、历史传说、氏族谱系,以及服饰文化等诸因素,可分为六至七个支系,它们是勒佤、布饶、佤、腊、佤崩、佤固德、恩人和宋人等。勒佤:居住在西盟县及阿佤山腹地;布饶人:其分布广泛,主要居于澜沧、双江、耿马、普洱等县,这部分人保留“濮(蒲)”人的称谓,可能属古代“濮”人的直接后裔;佤:居住在永德、镇康一带;腊人:班老、班洪、龙夸、曼相一带佤族自称为腊或“究腊”;佤崩:又称“阿佤莱”,他们原住在萨尔温江以西,100多年前迁居西盟山,其祖先居住在“孟卯浩发”(大理保山)时期与德昂族同属一个支系;佤固德:翁嘎科佤族自称为“佤族德”,其祖先居住在缅甸、泰国时,与桑倒人同属一个支系;恩人和宋人:又自称为“贡恩”与“贡宋”,据说在景栋时,他们与澜沧芒堆的布饶(魏氏与田氏)同属一个支系,后来被掸族打败了,分路出逃,他们的两个祖先达恩与达宋留在景栋山区,故至今自称为恩人和宋人。  阿佤山区的山脉走向自北向南逐渐低缓,境内主要的大山有照房山、回汗山、四排山、窝坎山、芒告山等,诸山构成了澜沧江和萨尔温江的分水岭。这里山谷纵横交错,构成数十条大小河流,其中流入澜沧江的较大河流有:勐董河、拉勐河、小黑江、黑河、南览河和南垒河;流入萨尔温江的河流有:南汀河、芒库河、南滚河、南玛河、库杏河、南康河、南锡河和南卡江。  阿佤山属亚热带地区,地势复杂,海拔高低差别大,最高海拔2900米以上,最低为700米左右,因而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最高气温达40℃,最低到0℃,常年雨量为1500-3000毫米,其中80-95%的雨量降于5月下旬至10月底,这期间,人们称之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紫色土、水稻土等49个土类,12个亚类,28个土属,44个土种。  佤族居住地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野生亚洲象、孟加拉虎、金钱豹、长臂猿、灰叶猴、蜂猴、羚羊、蟒蛇、眼镜蛇、巨蜥、孔雀、犀鸟、翡胸鹦鹉、白鹇、太阳鸟等上百种鸟兽。植物资源有70多科,150多属,3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0多种,淀粉植物15种,油料植物20多种,树脂植物7种,粮食作物有237种籼稻和粳稻,以及上百种玉米和14种麦类,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菜、生姜、辣椒、棉花、烟草等等和各种蔬菜,经济林木有茶叶、紫胶树、橡胶、油桐和水果等等。药材、香料植物有胡椒、砂仁、草果等上百种。阿佤山区地下矿藏也极为丰富,这里的银矿在明末清初就已开采,其中著名的茂隆银矿,是石屏汉人吴尚贤从内地带来一批汉族民众与当地佤族联合开采的,在当时不仅促进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佤族人民与内地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自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以后.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森林火灾损失连续下降.出现了一批无森林火灾省、市和县。这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但是.从1991年以后.森林火灾又开始抬头、无论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一年比一年增多.一些省区相继发生重大和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上升趋势日益明显.历史事实充分说明.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速效性.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从一个地方来…
http://www.jnynn.com/Article/Content.asp?ClassID=90&ArticleID=341太多了自己看看吧.

文章TAG:佤族村在哪  在哪里  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