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3过吴国国王叫什么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
第一任就是孙权,第二任是孙权的小儿子孙亮,第三任是孙亮最小的哥哥孙休,最后一任是孙权的孙子孙皓。
孙权
吴王叫夫差,越王叫勾践。还发生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卧薪尝胆

古代3过吴国国王叫什么

2,三国时期的吴国经历了哪几任国君

三国时期的吴国共经历了4任帝王,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四月,孙权病逝, 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休病死。这时孙吴内部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扩展资料:历任国君在位时吴国状况简介:孙权称帝后,孙吴疆域稳定下来。经过孙权的苦心经营,孙吴疆域“西屠庸蜀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苞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 。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从郡县深险之地及北界西界敌对势力的经略着手。孙亮、孙休在位期间,三国鼎立格局相对稳定,境内也较为安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主要示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局部调整。264年(永安七年),孙吴为便于治理,从交州划出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另设“广州”。交广二州的行政区划设置为后来历代所沿用。孙皓时期,三国鼎立局面瓦解,处于吴晋南北实力极不均衡的对峙局面,在外有西晋王朝势力频频介入,及内部叛乱势力与敌对政权遥相呼应的情形下,此时期的政区建置体现为统县政区的划小,其中广、交二州在军事行动中,孙吴投入大量的军事和人力,刺激了地区开发,辟置了大量新县及规划新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国

三国时期的吴国经历了哪几任国君

3,魏蜀吴三国分别有几位皇帝

魏国五位,分别是: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蜀国两位,分别是:刘备,刘禅 吴国四位,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修,孙皓
魏国5个 蜀国2个 吴国4个
你查字典都能知道,中国历代都有
魏国五位,分别是:曹丕,曹叡,俯尝碘妒鄢德碉泉冬沪曹芳,曹髦,曹奂 蜀国两位,分别是:刘备,刘禅 吴国四位,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修,孙皓

魏蜀吴三国分别有几位皇帝

4,春秋战国吴国越国君主姓名

越王:允常 勾践 吴王:僚 阖闾 夫差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
魏国历代国君列表 次序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数 备注 1 魏文侯 魏斯 前445年—前396年 50 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 2 魏武侯 魏击 前395年—前370年 26 3 魏惠王 魏罃 前369年—前319年 51 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 4 魏襄王 魏嗣 前318年—前296年 23 5 魏昭王 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 19 6 魏安釐王 魏圉 前276年—前243年 34 7 魏景湣王 魏增 前242年—前228年 15 8 (魏王假) 魏假 前227年—前225年 3 注:(魏王假)并非谥号,而是习惯性称法。关于魏惠王的姓名,《庄子·则阳》作魏莹,《战国策》作魏婴。
都是姬姓的,吴越与周王朝都姓姬的,因为以前吴越开国皇帝是兄弟都不想和最小的弟弟争夺领袖位置都远走了。后来他的最小弟弟的后辈创立了周朝。不仅夫差和勾践有名,夫差他爸的大臣伍子胥时期也挺好看的。

5,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和王勃分别是那个朝代的

吴王夫差(?-前473年),姬姓,春秋时期吴国第25任国王,在位时期为前495年—前473年。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夫差励精图治,吴国也迅速增强。  夫差二年(前494年),于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太湖中)打败越王勾践,并把勾践逼栖到会稽山上。越王勾践于困窘之下,遣大夫文种求和,夫差欲允,伍子胥固谏;不从。最终让越王勾践释放回国。后伍子胥在吴齐艾陵交战之时把儿子托付于齐鲍氏,夫差逼其自杀。伍子胥死前预言吴国必将为越国所取。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前473年夫差被迫自尽,灭吴国称霸,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都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都是春秋五霸之一。王勃是唐朝人。
吴王夫差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林则徐 清朝王勃 唐朝苏轼 宋朝

文章TAG:吴国历代国君吴国  代国君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