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此,是在1071年,苏轼迫于改革派的压力,主动请求出京任职,任杭州通判,也就是担任副职。上一次苏轼在杭州,共当了三年的通判,并没有什么作为,苏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却束手无策,这是时隔18年之后的第二次来到杭州任职,苏轼一生颠沛辗转,杭州也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站,但这个杭州的过客终究为杭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苏轼在杭州做了些什么?
苏轼一生颠沛辗转,杭州也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站,但这个杭州的过客终究为杭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最被后人称道的是,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说法,这位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文人之一让杭州铭记的方式不仅是留下几笔游山玩水的佳句,而是做出了改天换地的贡献,苏轼初任杭州太守时,赶上了这个好地方最不好的时候,大旱大疫接踵而至。
为了缓解民生之苦,苏东坡用上了各种招数,一边奏请朝廷减免当地供米三分之一以平抑米价,一边请朝廷赐下数百份准许出家为僧的许可证——度牒,用来换取米粮救急,次年,苏轼又下令减价卖出存米,以使杭民度过饥荒。水是江南城市的生命线,当时杭州用水不畅,虽有唐代的李泌、白居易加以整治,随着时间推移,仍未根除隐患,苏轼注下车伊始就下令疏浚茅山、盐桥这两条河,从而使茅山运河通钱塘江水,盐桥河通西湖水。
开源之后,苏东坡又建水闸加以调控,蓄流泄洪,从此潮不入市,西湖之于杭州的意义,如今尽人皆知,苏轼正是充分发现并发挥这一点的先驱。苏轼撰写《乞开杭州西湖状》,向皇帝申说西湖“必废之渐”和“五不可废之忧”,系统化整顿西湖,他巡察西湖,注意到了历任太守难以处置的湖边水草与淤土,想到了废物利用,打捞污物形成长堤,使南北相通。
自此西湖兼起了防灾湖和缓冲区的指责,而这一长堤就是后世所谓“苏堤”,同时把除去淤泥野草的土地开辟出来用作农田,招募农民种麦。担任地方官的文化名人如恒河沙数,苏东坡能与杭州形成绵延千年的密切关系,其原由远不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闲情逸致,而是如郁达夫所说“堤柳而今尚姓苏”,为官一处,惠民一方,竟至能沾溉千古之后的平民百姓,此东坡所以为东坡也,
2、苏东坡在杭州当官时,都做过哪些惠民的好事?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赴任杭州知府。这是时隔18年之后的第二次来到杭州任职,第一次来此,是在1071年,苏轼迫于改革派的压力,主动请求出京任职,任杭州通判,也就是担任副职。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了,通判这个职务想必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吧?历史上最有名的通判是谁?黄文炳。
对,就是黄文炳!由于《水浒传》这部书的传播性,大家都知道了黄文炳的故事,当年宋江因杀了阎婆惜被刺配江州(今江西九江),本来是一被管制的人犯,但他有能耐,在社会上朋友多,一个囚犯,不老老实实待在监狱里服刑,却能随便的出城闲逛、听曲、喝酒。有一次在喝醉后,为了显排自己的文采,在浔阳楼上题下这么一首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写完以后,怕别人不知道,造成侵权,特地在后面署上自己的大名——郓城宋江作。这是一首明显的反诗!此诗作很快被江州通判黄文炳发现了,他本来就有“得剌举以闻”的职责,于是向知府进行了举报,宋江这一下犯了大事,被判斩刑。后来梁山泊众好汉劫了法场,救出了宋江,本来是干了份内事的黄文炳却被梁山泊众人捉住,杀了他的全家,然后再单独的消遣他。
处罚黄文炳的手段十分残忍,宋江把黄文炳剥了湿衣服,绑在柳树上,问到:“哪位兄弟替我下手?”杀人恶魔李逵跳出来,手拿尖刀,他先从黄文炳的腿上割起,拣好肉就当面在炭火上烧烤,烤好以后拿来下酒,割一块,烤一块。最后李逵又用刀割开黄文炳的胸膛,取出心肝,拿来和众头领去做了醒酒汤,一个做了份内之事,举报了反贼的帝国高级官员,就这样为帝国白白的殉了葬。
是他本人的悲哀?还是朝廷保护官员不力的悲哀?由此可以看出,当副手是不受重视的,连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所以,上一次苏轼在杭州,共当了三年的通判,并没有什么作为。后来怀着满腹的牢骚到了湖州上任,结果为几首诗而发生了“乌台诗案”,差一点丢掉了性命,这一次可不一样了,他是堂堂正正的杭州知府,是正儿八经的一把手,所以责任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
文章TAG:杭州 苏东坡 苏轼 当官 苏轼在杭州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