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一,本名广厦,本名苏畅,本名更生,晚年名滑田友,西方的繁荣,康有为立志向西方学习,以救危难中的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朝的腐败,在少年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封建制度更先进,光绪八年(1882),康有为,赴京参加考试,同年再次去香港,对康有为大开眼界。

 康有为是谁

1、 康有为是谁?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 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一,本名广厦,本名苏畅,本名更生,晚年名滑田友。他出生于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他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官授工部。出身官宦之家,广东名门,世代儒者,理学传家宝。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学者,信奉孔子的儒家思想,致力于将儒家思想改造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他曾担任孔教会长。

2、 康有为的历史事迹,5点

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二十二岁离开朱慈琪,独自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许多实用的书,如顾《天下郡国之利书》、顾祖禹《读书史概要》等,同年再次去香港,对康有为大开眼界。光绪八年(1882),康有为,赴京参加考试,回国时路过上海,进一步接触了资本主义的东西,收集了很多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封建制度更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朝的腐败,在少年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繁荣,康有为立志向西方学习,以救危难中的祖国,此后吸收了来自西方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文章TAG:康有为  康有为  之火  燃起  立志  救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