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当年为了解决油田工人的衣食住行,上面要求油田人要自给自足,所以,就把家属都迁来油田,各个单位的家属也有很多工种,我记得我们农场那时候有种庄稼的,种旱田,一年两季,种玉米,麦子,豆子,棉花,我母亲就是,一个人种着15亩地。
1、东营油田上的人有多有钱?
作为一名油二代,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很无语的,我父亲和我公公都是老油田,是普通工人。我和我老公也都是油田工人,我母亲和婆婆,是一部分特殊人群,为什么说是特殊人群呢,她们不属于油田工人,没有真正的工作,也不是农民,因为她们的户口从老家迁出来了,也不是现在的所谓的家庭主妇,因为她们不能全职在家带孩子,她们叫油田家属。
当年为了解决油田工人的衣食住行,上面要求油田人要自给自足,所以,就把家属都迁来油田,各个单位的家属也有很多工种,我记得我们农场那时候有种庄稼的,种旱田,一年两季,种玉米,麦子,豆子,棉花,我母亲就是,一个人种着15亩地,有种菜的,叫菜园的,果园的,养猪的,养鸡的。还有干机工的,就是负责给种庄稼的开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之类的,
我婆婆这边种稻子,和我母亲不一样,都是记工份,年底结账。我母亲的收入是从最早的八九百到退休的时候两千多,这是一年的收入,我婆婆她们种稻子退休那会能拿三四千,她劳动时间长,前面拿多少我不知道,比我母亲她们多。时间呢是我们家83年来油田的,我婆婆70年来的,退休后没有收入,有几年油田家属闹事,才给了机会买养老保险,开始拿退休金,现在婆婆75一个月不到2千,母亲已经去世多年。
这就是油田老一辈,琢磨琢磨,怎么可能算是有钱人,至于我们这些70后,工资收入不高,压力不大,在油田改制前,就跟吃大锅饭一样,混日子的比较多,工作除了钻井,井下,作业,物探,测井,这几类工种比较辛苦以外,大多数工作都不会太辛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油田福利很好,逢年过节分东西,基本不用花钱,冬天分苹果,五十斤一筐的苹果,分好几筐,真是吃不了,
过年分年货,鱼肉,油酒,糖,瓜子,鸡羊,火腿甚至鞭炮,对联都分。两千年以后越来越少,最后就不分了,发卡,我们过年前几年500,去年1千,现在福利基本没有了。工资不高,我三十年工龄,现在后勤工作,到手工资3300,奖金一年有差不多三万多,一线单位会多点,我老公是采油工,一个月比我高几百块钱,还是作业一类的工资会高不少。
2、东营是成于油田,败于油田吗?
简单地将东营的成功与失败归于油田,似乎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东营的确是一座因油田而兴起的城市,但是他逐渐地没落,实际上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宿命。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东营市还不是东营市,在当时,东营是山东省惠民地区广饶县东营村。石油会战之时,华东地区的勘探人员在东营附近发现了油田,由于油田位于胜利村附近,这个由东营村、胜利村以及周边村镇组成的油田被命名为胜利油田,
1966年,运输原油的淄东铁路修建,东营拥有了第一个火车站。石油改变了东营的命运,就好像铁路改变了河北省石家庄村,河南省郑县的命运一样。由于石油,东营获得了国家发展规划的青睐,公路、铁路、火车站、机场,纷纷眷顾了这个渤海湾畔的小村庄。甚至在1969年京校外迁之时,当时的中国石油大学也迁入了这座石油小城,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3年,东营成为地级市。车牌号为鲁E,由此可见,地位并不低,石油给东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资源,由村发展成地级市,东营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不过,大量涌入东营的人口,似乎并没有多少人为这座小城做过长期规划,本地土著也好,石油工人也好,高校老师也好,外地学子也好,东营这座城市构成简单,石油将大家聚在了一起,但是似乎并没有团结起来,
譬如,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2002年,中国石油大学开始盯住了山东基础设施与经济环境更加良好的青岛,之后,便没有留恋地将主要的学院搬迁到了青岛,在山东省内部,2017年,东营的GDP为3801亿元,这样的数字,远超一些三线城市,作为一座人口只有213万人的城市,东营的人均GDP可以说是十分可观,但是,东营的危机,似乎也要比其他城市更加明显。
文章TAG:东营 油田 有钱 东营有多少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