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领导口在中科大在皖负责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会见了李德生,协商科大搬迁合肥的若干事宜。虽带有刘西尧的亲笔信,受到了河南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在南阳山区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但河南省只同意在平汉路以西的南阳专区的唐河、新野一带山区、丘陵地带临时战备疏散,若在河南建校他们表示有困难。

1、河南名校匮乏,为啥很多985院校不在河南办校区?

河南名校匮乏,为啥很多985院校不在河南办校区

现在985高校确实很流行建分校,例如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和威海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校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天津大学福州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等等很多已经招生或者在建。作为河南省来说,考生百万,当然我们很希望有几所985高校来建分校,但是盼望了很久,也没有落实一所,确实很让人失望。

可能好多人说河南没有引进985高校的原因是河南贫穷落后,985高校不愿意来建分校,看看上述高校的分校,基本都是南方城市或者沿海城市;但是若论经济实力,起码郑州的经济实力跟上述大多城市相比也不算差。我觉得985高校没来建分校或者说人才不来甚至流失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空气污染,气候不太好;这些年郑州以及周边城市天气总是灰蒙蒙的,空气质量常见于全国空气质量排名的倒数位置。

这样的空气,我想大多数人才是不愿意来的吧,二是对教育的投入或者说重视不够。如果省政府真的决心引进高校,要肯砸钱,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引进高校拨专款,同事也得对已有高校人才和引进人才提供优厚补贴。不要把卖地的钱总是投到翻修道路或其他无用建设上,还得多考虑考虑教育,其实这些年河南的人才是在流失的,例如郑州大学的王复明院士去了中山大学,安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喻树迅院士去了浙江农林大学。

2、中国科技大学最初计划迁往河南,为什么会被河南拒绝?若中科大在河南,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科技大学最初计划迁往河南,为什么会被河南拒绝若中科大在河南,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恰好50周年60年前,中国科大肇启京华,“我们的学校如果能够说像一张白纸,那么就请把我们的学校办成最新最美的学校吧。”这段声音,是1958年9月20日时任校长郭沫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当时可能不会有人想到,中国科大在北京玉泉路19号只待了十余年。中科大辗转南迁这所一诞生就风华正茂的大学,在北京度过11载春秋后,辗转千里南下,

选址历经坎坷,河南因物资短缺、条件艰苦婉拒1969年10月,国内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受文革的破坏以及战备疏散的影响,北京重点高校纷纷外迁。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向科大传达了搬迁指示,搬迁选址却一波三折。校革委会分别派往河南、湖北、江西选址,但都遇到了困难,虽带有刘西尧的亲笔信,受到了河南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在南阳山区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但河南省只同意在平汉路以西的南阳专区的唐河、新野一带山区、丘陵地带临时战备疏散,若在河南建校他们表示有困难。

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个地方没有条件,不能去,短暂落脚安庆,最终定居合肥直到安徽安庆首先接收了部分南迁师生,却最终因物资严重短缺难以为继。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见此局面,同中科院商议,决定将学校搬迁到省会合肥,在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19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领导口在中科大在皖负责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会见了李德生,协商科大搬迁合肥的若干事宜。

对于科大迁皖,李德生指示:“安徽来了一、二十个单位,但都是找个基点,领导关系还在原上级机关;我们原来以为科大也是如此,现在情况更具体了,关系下放了;经过研究,安徽有困难,可考虑在合师院⋯⋯”由此,科大正式迁至合肥,在原合肥师范学院校址办学,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铁道兵与海军部队占用,教室、实验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宿合。

中科大艰苦创业取得成绩殊为不易中科大发展过程历经磨难,也曾面临生死存亡之危,中科大辗转多地后南迁合肥,师资、设备流失大半,到1972年教授、副教授只剩十余人。学校还要不要办下去?在极其困顿的情况下,留守师生信念不灭,二次创业,磨砺出宝贵的“南迁精神”,学校成立砖瓦厂,师生自己挖土、烧砖、建房,时年已六十多岁的学部委员钱临照先生重登讲台,学校白手起家重建实验室,到1976年恢复科研项目近400项。


文章TAG:中科大  河南  中科院  河南中科院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