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函谷关之战的函谷关

公元前318年,楚、赵、韩、魏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现代此处有令尹望气台、孟尝君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如今,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函谷关之战的函谷关

2,函谷关景点介绍

函谷关景点介绍: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2000年函谷关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为AAA景区。 目前,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是一处融道家文化和战争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游览区。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扩展资料: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历史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秦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函谷关风景区风光迷人百度百科-函谷关

函谷关景点介绍

3,函谷关的来历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1]关名。古关为 战国 秦 置,在今 河南灵宝市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 汉 元鼎 三年移至今 河南 新安县境,去故关三百里。参阅《元和郡县志·陕州》。

函谷关的来历

4,函谷关是什么地方

一个秦朝的: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孝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41年,楚、赵、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现代此处有令尹望气台、孟尝君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目前,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一个汉朝的: 汉函谷关 新安县城东里许,有汉函谷关,为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建。 据史记载;战国时代,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国西进,在豫西“淆函孔道”的西端,据险设关,名“函谷关”。汉武帝时,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因“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史称“汉函谷关”(简称“汉关”)。是关南靠青龙山,北托邙山,座西向东,前临涧水,距今洛阳市20公里,据历史记载,原汉关的建筑非常壮观:北抵黄河,南横洛水,直抵宜阳散关。关塞相连,有似长城。关前更仿秦关布居,筑有“鸡鸣”、“望气”二台,以壮其势。由此可见,函谷关的东迁,实有其重要的军事目的。东汉末年,京师洛阳设八关都尉官,汉关居首。此后各代帝王多有登临,文人墨客代有题咏。 2000余年来,汉关历尽风云战乱,屡遭破坏,多次重修,最后一次是在1923年。此次重修的规模据载为:关高25丈,南北长10丈,东西宽6丈。关额“汉函谷关”为康有为手笔;东门对联:“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西门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重修汉关虽未必能与古关原貌相比,但两山夹峙,孔道中通,雄关横卧,城楼高耸,东面辽阔天空,西衬新安古城,其气势亦颇为壮观。每当夜幕降临,人迹敛息,寒星寥落,月上山顶,晚风萧瑟,涧涛轰鸣,乘夜登临,虽不闻古战场声声刁斗,只这冷月寒光,风声涛鸣,也足使人森森然如临严阵。

5,古时函谷关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古代地理谁说的清楚。。我就按三国的地图说一下吧。长安到洛阳要过函谷关的,不过去潼关那绕一圈也是可以的。。虎牢关在洛阳的另一边,往下可以去许昌,中间可以去陈留。汜水关就是虎牢关。这个文字有点解释不清楚,下面是三国志11的大地图链接,基本准确。http://www.xycq.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0712/20071230_fdc0308e360f48a54c0cc0g49p0byvx4.jpg

6,函谷关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秦 置,在今 河南 灵宝市 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 汉 元鼎 三年移至今 河南 新安县 境,去故关三百里。
函谷关共有三处,一般认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在以下第一处: 1、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2、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一般称汉关。 3、位于灵宝市东北20公里,距秦关约5公里。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这处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一般称魏关。

7,函谷关是什么

函谷关(中国古代关卡)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1]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2] 。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 请采纳~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8,介绍灵宝函谷关说明文

灵宝函谷关风景作文函谷关我家住在灵宝,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古地——函谷关。函谷关位于灵宝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区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我还记得去年国庆节 ,我和妈妈、姑姑去函谷关玩。我真正的领悟到函谷关的雄伟壮观。说实话我对函谷关不算是太了解,我只知道老子是在函谷关写的道德经。我们先坐车来到函谷关,然后我们徒步走到关内。到了里面,我就见一块大石头,我还发现有许多人用手擦一下石头,又擦自己。我问妈妈他们在干嘛?妈妈笑着说:“这块石头是天上的陨石,传说老子当年写道德经的时候,用的就是这块石头。他们用这种方法沾灵气。”妈妈又说:“走,咱们去鸣鸡台看看。”我们走到鸣鸡台,刚好有位导游在介绍鸣鸡台。鸡鸣台,又叫田文台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客喜贤名声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闻,想让孟尝君来秦共图大谋。派其弟泾阳君到齐国为人质,请孟尝君入秦为相,孟尝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在秦王面前进言陷害。后秦王反悔,欲杀害之,又恐遭人唾骂,暂将孟尝君囚禁起来。回国后的泾阳君闻听此讯,欲救孟尝君去求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尝君已赠给秦王的狐白裘衣。后一门客从狗洞进入库房,巡夜人听有动静,门客学狗叫,骗走巡夜人,盗得狐白裘衣,送给幸姬。幸姬才帮忙弄到出关文书,孟尝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关,正值半夜,当时关规是“鸡鸣开关,日落闭关”。后边追兵将至,形势危急。此时有一门客站在土阜上学鸡鸣叫,周围雄鸡齐鸣,关吏忙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关。后来樗里疾追到此处,孟尝君已出关多时了。听完导游的介绍,妈妈就提议跟着这个导游走,既能看风景,又能知道一些历史故事,妈妈的提议我们全票通过。于是我们就开始跟着导游走了,导游带领我们又到函谷关大门口说:“著名成语紫气东来 就出自这里。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柱下史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人,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肯写“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导游说:“函谷关,一日游到此结束,请大家原路返回”。最后我们就回家里。
搜一下:介绍灵宝函谷关说明文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9,历史上函谷关在什么地方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区,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历史上有两个函谷关 一个秦朝的: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孝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41年,楚、赵、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现代此处有令尹望气台、孟尝君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目前,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一个汉朝的: 汉函谷关 新安县城东里许,有汉函谷关,为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建。 据史记载;战国时代,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国西进,在豫西“淆函孔道”的西端,据险设关,名“函谷关”。汉武帝时,有位楼船将军叫杨仆,为新安县铁门镇南湾人,因“屡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而“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便由杨仆主持,把函谷关迁建到新安,史称“汉函谷关”(简称“汉关”)。是关南靠青龙山,北托邙山,座西向东,前临涧水,距今洛阳市20公里,据历史记载,原汉关的建筑非常壮观:北抵黄河,南横洛水,直抵宜阳散关。关塞相连,有似长城。关前更仿秦关布居,筑有“鸡鸣”、“望气”二台,以壮其势。由此可见,函谷关的东迁,实有其重要的军事目的。东汉末年,京师洛阳设八关都尉官,汉关居首。此后各代帝王多有登临,文人墨客代有题咏。 2000余年来,汉关历尽风云战乱,屡遭破坏,多次重修,最后一次是在1923年。此次重修的规模据载为:关高25丈,南北长10丈,东西宽6丈。关额“汉函谷关”为康有为手笔;东门对联:“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西门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重修汉关虽未必能与古关原貌相比,但两山夹峙,孔道中通,雄关横卧,城楼高耸,东面辽阔天空,西衬新安古城,其气势亦颇为壮观。每当夜幕降临,人迹敛息,寒星寥落,月上山顶,晚风萧瑟,涧涛轰鸣,乘夜登临,虽不闻古战场声声刁斗,只这冷月寒光,风声涛鸣,也足使人森森然如临严阵。 可惜,它又经战乱风火和风剥雨蚀,毁坏严重。现在仅存基层砖石结构平垛,有待重修。

文章TAG:函谷关简介函谷关  简介  函谷关之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