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殷墟到底在哪里《史记》让故商墟在黄河和淇河之间。一、商都的变迁商朝在建立之初,定都在了“亳”,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洛阳和郑州,也是两个定位不同的城市,郑州的交通枢纽定位在全国来看都是有利的,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的GDP约是洛阳的2倍,人口也比洛阳多一半,郑州的地铁在逐年的建设和开通,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在河南也起着领头羊的地位。
1、为什么安阳、商丘、郑州、洛阳都在说自己是商都?这是怎么回事?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这段时间共进行了五次迁都。
商朝建立后,又有过数次迁徙,即仲丁自亳(今河南商丘)迁于隞(今河南郑州)、河亶甲自嚣迁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祖乙自相迁于耿(今山西河津)、祖乙自耿迁于邢(今河南温县东)、祖乙自邢迁于庇(今山东菏泽)、南庚自庇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南渡大河迁于亳(今河南商丘),盘庚十四年迁于殷(今河南安阳),
2、千年以来商都“西亳”到底在何处?
《墨子》﹑《孟子》和《尚书序》等历史文献均说汤居亳,但古地名亳者有若干处。《尚书·立政》有“三亳”,晋人皇甫谧认为系三地: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据《括地志》,南亳在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今河南商丘东南),为汤都;景亳(即北亳)在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今商丘北)﹐为汤所盟地;西亳在河南偃师(今河南洛阳偃师西),为盘庚所徒都。
因此,学者多主张汤先居南亳﹐后迁西亳﹐但也有专主北亳说的,甲骨文《殷虚书契后编》有“在商贞〔步〕于亳”之语,联系其它有关材料,商应为商丘(今商丘南)﹐而亳与南亳位置适合。《汉书·地理志》云汤都在偃师尸乡,即西亳,20世纪50年代﹐在河南偃师西的二里头﹐发现并开始考古发掘了被称为二里头文化的遗址﹐面积约为三平方公里﹐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至前1500年。
在遗址中发现有建筑基址﹑作坊遗址﹑墓葬等﹐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大量遗物,1983年﹐在距二里头六公里的大槐树村与洛河间,发现一座商代前期古城﹐初步发掘结果﹐城约建于二里冈下层时期﹐形近长方﹐南北长一千七百余米﹐东西最宽处约一千二百余米,已找到七处城门,城内发现有建筑基址。二里头遗址和上述商城,都有学者主张是西亳,后者从地望上看似更切合,
3、郑州,洛阳,安阳,三地的宣传都说是商都,谁是真正的商都?
郑州和安阳都是很稳固的商代都城,洛阳要差一些。商朝是个很伟大的朝代,国力强大,存在时间长,作为先秦时代的朝代,频繁迁都很正常,特别是商朝,从前期的部落商国,到真正建立强大的商朝,以中原为核心,有很多个城市都被作为商朝都城存在过,其中尤以郑州和安阳最为稳定,且时间较长。郑州是商朝中期名副其实的都城,从前期的部落商国到建立商朝,虽然频繁迁都,但基本是以“亳”为中心的,就是现在的商丘。
围绕着商丘多次迁移,也包括现在的洛阳,频繁迁移的原因一是因为始终处于部落战争状态,随着战争的胜负进行必要的迁移,二是因为处于黄河中下游,在当时的条件下,黄河频发水患而被迫迁都也是不得已的事。但每次迁都的距离幅度都不大,甚至仅仅在与亳与其他地方往返迁移,到了商朝中期,王朝稳固,都城也逐渐稳定在郑州一带,在郑州建都时间较长。
相对于其他以“亳”为核心的都城迁移大多存在于文献不同,郑州作为商都的地位既有文献记载,更有考古实证,都城遗址等都可以作为确证,这是郑州作为商都的优势所在。安阳的殷墟是确切的商朝晚期都城,安阳的殷墟是确凿无疑的,实证了作为商都的不可动摇的商都地位,安阳作为商朝后期的都城,是建都时间最长,最为稳定的都城,一直存在到被周所灭。
文章TAG:商都 洛阳 洛阳商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