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婚丧嫁娶的仪式,和随礼的方式,不同的地方都不太一样。乡土人情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和人际关系模式,这种乡土人情发挥着实现社会秩序的功能,但因为其约束力过大,如同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说的,城市生活因为脱离了这种乡土人情,因为是陌生人社会,更富有创新精神。
1、什么是乡土人情?
乡土人情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和人际关系模式。乡土社会是人们世代聚居所形成的熟人社会,大家在一个地方“生于斯,死于斯”,因为熟悉而要遵循熟人社会的规矩,也就是风俗人情,这都有地方性,比如,婚丧嫁娶的仪式,和随礼的方式,不同的地方都不太一样。比如有的地方有抢婚习俗,有的地方有闹洞房习俗,结婚头三天不论长辈晚辈,都可以调侃嬉闹,
在一个地方,风俗人情指导着人们的交往行为,也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这些规矩不是契约,但约定俗成,熟人社会讲求面子和人情,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就是入乡随俗。这种乡土人情发挥着实现社会秩序的功能,但因为其约束力过大,如同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说的,城市生活因为脱离了这种乡土人情,因为是陌生人社会,更富有创新精神,
2、重建祠堂在乡土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城市文化中乡土情是什么?
很荣幸能够回答此问答,正逢我们下石陈氏宗祠进行第四次重修。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首建做工讲究,气势恢宏,雕梁画栋,第一次重修是在道光年间,第二次重修是光绪十七年,是我太公(陈世涛)高中武进士,升匾竖桅,家声丕振,族人为光宗耀祖而重修,1969年文革期间,祠堂惨被拆毁!于1991年进行第三次重修,由于受当时政治气候、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所限,这次重修的祠堂比较简陋,缺匾无桅,完全没有当年的英姿风采。
而此次重建,承前启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重新建造一座具有祠堂文化、具有下石特色、具有建筑艺术精美一流的祠堂!下石陈氏宗祠是宗族的文化中心,是树清血源根本,尊贤敬长,立家教家训,严育兴宗爱族的地方,我们下石陈氏人,历来和睦相处,爱族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好家风。现在国富民强,下石陈氏人慎终追远,让远在他乡的游子有落叶归根之感,认祖归宗,参拜祖宗,求祖宗保佑我们,心灵上有种寄托,起到团结宗亲,光耀故土的作用,
3、有人说现在很多城里人喜欢去乡村旅游和居住,体验独特的乡土人情,品尝有机食物,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也喜欢这样的生活?
想起了钱钟书老先生所著得《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当今中国城市和农村就是如此现状,因生活的压力需要调节放松,城里被钢筋水泥包围太久,就会想到农村游玩,体验一下乡土人情,有机食物,暂时可以,长久的话就呵呵呵了。乡村生活习惯后,没有人不喜欢,如果没更多的攀比,虚荣,浮躁之气的话,还有巨额的彩礼,医疗,教育,都是压在肩上的一座大山,无论哪里都要面对生老病死,家乡无论如何喜欢和舒适,都要背井离乡,外面世界讨生活,
4、为什么有人会说现在农村的人情会越来越淡薄不像以前那样感情深厚?
确实也是这样,当然不是说很老伙,总还是有那么一点微妙的变化。我是农村的孩子,经历过农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也亲历过农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就我们这而言,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说不好听点,其实就是受汉文化的影响,由于受外出务工潮的冲击,农村大部分人都外出务工了,在城市里受到城市生活的熏陶感染,生活都城市化了,别的咱不说,原来家乡里的一些“很理所当然的陋习”,自己现在也都看不惯它了!第二,农村人本身的发展、蜕变,说得难听点,就是忘本。
一次,我到信用社去取钱,一站在我前面、举家在镇上经商的苗族大姐,在同电话那头联系点什么,那头明明讲的是苗话,她硬是怼汉话,还装不懂,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农村人!真应了那句,“苗变客,了不得”呀!其三,农村人自身文化素养提高了,说到底,会掂量拿捏事情,学乖了,之前在农村,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很复杂的关系,都很淳朴。
文章TAG:乡土 人情 江门 江门的乡土人情是怎么样的